从台湾到东莞再到周口 台资鞋企北上中原

时间:2011-09-15 15:54   来源:国际商报

  “走遍世界,我们最后落脚周口。”在日前举行的2011年河南省周口市承接制鞋产业转移合作交流洽谈会上,台湾制鞋同业公会原理事长林昭杰说,5年前,台湾鞋业开始寻找新的产业转移地点,终于在去年选择落脚周口。

  林昭杰说,台湾鞋业经历了从台湾到东莞再到周口的过程,而直到剖析鞋业的“向中移动”路径后,他们发现周口的产业承接能力和发展潜力非常难得。“希望周口鞋业能像意大利那样,一双鞋子做了百年,如今依然行销世界。”

  路径:从台湾到东莞再到周口

  2011年周口市承接制鞋产业转移合作交流洽谈会,吸引了大批同业的合作洽谈方。林昭杰把台湾鞋业引入周口的经历,更成为其中非常典型的案例。

  他告诉记者,世界鞋业发展史上,台湾鞋企曾举足轻重——掌握了世界80%以上品牌鞋的生产和贸易。“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经营了20年的台湾制鞋业环境发生变化。当时我们曾看中了广东东莞的发展环境,众多台商把制鞋产业的重心转移到以东莞为代表的祖国大陆。”

  而众多台资企业的进驻,也使得东莞逐步成长为享誉世界的“国际鞋都”。但是,“20年后,东莞也面临着和台湾同样的问题。”林昭杰说,“人民币升值,土地费用升高,缺工问题也日益凸显。”

  于是,在5年前,台湾鞋业开始寻找新的产业转移地点。林昭杰表示,他几乎寻遍了世界,也走遍了祖国大陆除广东以外的几乎所有省份,最后还是选中了河南周口。

  鞋业内的共识是,产业落脚点需要具备这样的特点——有丰富劳动力、平原、交通便利、同意先做外销,慢慢转内销。

  当林昭杰花30天时间考察完周口的每一个县后,发现这里完全符合他的条件。其中,扶沟和西华的鞋业发展现状尤为令他赞赏。鞋厂在县城,同时在农村设立加工点,农民可以在家里加工半成品,之后再送回工厂。农民不出家门,一边种田一边做工,每人每月都能赚1000多元。“东莞发展成‘制鞋王国’,用的都是外出打工人员,其中河南人占了1/3。”林昭杰说,河南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很有优势。比如,仅周口就有400万富余劳动力。“鞋业的永续发展,离不开农村。”林昭杰指出,大陆沿海一带已经变成非常发达的都市,已经容纳不了这些传统产业。

  目标:河南鞋业应瞄准意大利

  台资鞋企北上中原,让周口制鞋业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

  周口市市长徐光介绍,目前已落地制鞋企业有19家,现有产能1200万双,安排就业人员3万人,初步形成了以扶沟宝昌鞋业、西华凯鸿鞋业、商水强鸿鞋业、鹿邑祥龙鞋业为龙头的制鞋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周口全市鞋类产品出口414万双,出口额4261万美元,出口量和出口额均超过去年全年,出口量占全省的45.8%,出口额占全省的58.9%。“意大利的制鞋历史已经超过百年,如今生产的鞋子依然行销全世界,河南鞋业要以意大利为目标。”林昭杰说,做有创意,有制造,有最新科技的鞋业。“就像在台湾,已经不再说制鞋行业,而是说科技制鞋业。”“河南在沿海打工的人很多,如果他们能够回到家门口工作,那么他们20年的工作经验会助力河南鞋业发展,河南鞋业超过意大利应该用不了30年。”林昭杰对周口乃至河南的鞋业充满信心。

编辑:郭庆娜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