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大道一角
【编者按】新兴产业相对传统产业而言,是利用科技革命和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建立起来的有望成为支柱产业和对区域经济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出台,传递出我国从战略层面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号。而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出现在了惠州市的“十二五”规划和政府工作计划中,站在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战略关键点上,惠州能否培育和发展若干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将决定其未来产业层次、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全国战略地位。
今日上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办、惠州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承办的“2011两岸新兴产业合作暨经济转型升级高端论坛”正式拉开了帷幕,来自两岸的300多名政界、业界的代表和专家齐聚“粤东门户”惠州,共商两岸“深化新兴产业合作、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大计。
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作为两岸合作新模式的“三大基地”(“粤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粤台石化合作基地”、“粤台光电合作基地”)在惠州揭牌,以惠台为代表的两岸产业合作将发生一些新的突破,而这些新突破,或将成为提高两岸尤其是惠州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高地。
优势互补,惠台联手突围产业发展困局
今年7月20日,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指出将重点发展的领域是高端新兴电子、新能源汽车、LED、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
“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不仅是惠台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未来两岸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点方向。”对于摆在面前的重大机遇,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因为,作为两岸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窗口城市,惠州也在“意见”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
据了解,惠州目前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粤台合作格局,先后引进台资企业1500多家,合同投资额41亿美元,平均每年新增台资企业82家,新引进台资金额2.2亿美元,成为广东省重要的粤台贸易口岸、台商投资和粤台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集聚地。其中,以仲恺高新区为载体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惠州光电产业基地”更是于2010年列入了首批“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如今,TCL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已建成投产,年产液晶模组340多万片,仅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工业销售产值就达1889.2亿元,增长20.3%;科锐LED芯片项目建成投产、LG伊诺特LED项目落户等,光电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结构也初具规模,并带动LED产业向上游的芯片领域扩展。此外,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基础扎实,以德赛电池、亿纬锂能、比亚迪等企业为代表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也成为发展的新亮点。
“虽具备了一定基础,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以惠州的光电显示产业为例,相关企业主要位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上游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仍不足,而台湾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优势。”惠州市经信局局长范志益说,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经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基础,享有“电子巢”的美称,并培养了大批国际化精英人才,研发能力较强,能与惠州形成有益补充。不过,台湾产业界目前也面临企业间技术落差缩小、环境变迁带来的成本变化、亟需建立新合作伙伴关系等问题。
“台湾只要选对方向、找对人,距离下一步的发展并不远。”范志益表示,除电子信息产业外,惠州另一大支柱产业——大亚湾石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了类似的问题,其两大主导项目炼油和乙烯属于石化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产业,却缺乏下游端;而台湾石化业目前正面临着岛内原料短缺、供求失衡等问题,双方若能以此次“粤台石化合作基地”建立为契机,互相弥补短板,不仅将解决台湾原料、市场等问题,还将使得惠州石化产业的产业链得以延伸,未来惠台两地联手破解各自产业发展方面的瓶颈问题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