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兴建,既是省、市、区、街及其台办、农业等部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也是中国国民党智库、武汉台资企业协会、台湾农业专家与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1、科学把脉,“四型两化”定位。为了科学定位,武湖农场在区委统战部、区台办与区农业局的协调下,上挂下联,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到武湖农场,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积极掌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武湖农场也认真总结了近年来推进都市农业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明晰了区域的比较优势,为科学定位创业园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即按照“华中种业之都,现代都市农业之窗”的功能定位,以推动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域城乡一体化和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努力把武汉黄陂台湾农民创业园打造成为立足华中、面向全国的种子、种苗的引进、繁育、推广和集散中心,建成现代设施农业、绿化苗木、名优畜禽、种子种苗、贮藏加工等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展示点和示范推广服务中心,成为具有特色精品生产、成果推广、科技开发、龙头带动、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多功能的“四型两化”(科技型、设施型、生态型、外向型和企业化、社会化)的都市农业发展先行区。
2、双向交流,借鉴外地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黄陂区的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武湖农场的主要负责人,不是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类考察活动,就是亲自赴台进行交流考察和项目推介,或是赴沿海与内地参观学习部分已经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先行区,同时邀请台湾民意代表、农业专家、农业企业家到武湖实地考察论证,为规划编制、凸显特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早在2005年6月,两岸政界与农业界人士就聚首武湖在果蔬、花卉、养殖、农业加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合作意向进一步加强。当台湾苗栗县大湖乡理事陈永福先生讲到他们酿制的草莓酒时,大家似乎已经醉倒了。随后,武汉市政府副市长张学忙就两岸农业合作的互补性与技术层面作了即席演讲,中共武汉市委副书记程康彦则就指导、协调、服务等方面作出了承诺。
台湾苗栗县大湖乡规模宏大的草莓园海内外闻名,每年有成千上万人前往采摘草莓,参观草莓加工的系列产品。为此,黄陂区委书记袁堃于2005年冬应邀赴台交流,专程参观了苗栗县的精致农业。当时,正值当地特产草莓和最美味的柑桔、甜柿的生长季,引来大量的观光人潮,他也亲自到现场摘采柑桔、甜柿,还品尝了草莓酒,美味可口。他觉得,若是黄陂与苗栗加强合作,定能提升黄陂农业水平和拉动生态农业旅游。于是,他当即欢迎苗栗方面再次组团与黄陂探讨农业交流的新领域。
省、市台办获悉后极为重视,在正式邀请中国国民党苗栗县党部代表团于2006年10月来汉进行党际交流时,特地将武湖作为基层党际交流重点之一。10月10日下午,双方通过党际交流,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还就农业科技开发与合作达成了多项意向。
3、 借智引智,科学编制规划。为尽快编制完成创业园规划,争取园区尽快落户,2007年初,武湖农场邀请华中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就创业园的规划进行编制。
与此同时,通过市台办邀请中国国民党智库前来武湖考察论证。2007年2月1日,在武汉市副市长张学忙的陪同下,中国国民党智库科技经济组政策委员陈武雄、前台湾省家农会副总干事赖信雄、台湾养殖渔产运销合作社理事主席陈振昆等先生一行6人考察了武湖。陈先生通过现场考察和情况介绍后说,懂得迁移栖息地来适应大环境改变的羚羊和斑马,族群能持续繁衍,他们才是大草原真正的主宰。在谈到农业发展时,他说,两岸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属小农体质,面对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大农”国家优势产品及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低价农产的竞争,农业、农民、农村都受冲击。因此,如何调整生产结构、提升竞争力,是两岸共同的课题,也是编制创业园的重要内容。
不仅如此,武湖农场指派专人进行协调对接,最大限度的为编制人员提供一切方便,经过三个月的紧张编制,武汉黄陂台湾农民创业园规划于2007年6月正式通过由省市专家及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的评审。
海峡两岸的农业专家、农业企业家通过实地考察和对规划进行认真研究,对黄陂武湖地区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投资环境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向台湾企业家推荐。
园区规划的出炉,为创业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引,同时也为黄陂争取园区早日落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华灿 刘换文 裴高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