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提出至今,国家部委和央属企业的关注和支持伴随着我们一路前行。截至目前,已有56个国家部委和央属企业与福建签署了相关协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
这些支持,包括政策、资金、项目和舆论宣传等方方面面。
56份支持,内容厚实,重点突出,把握每个时期海西建设的关键所在,使国家战略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改善投资环境、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实际举措和有效步骤,为海西建设注入强劲的推进剂;
56份支持,温暖人心,催人奋进,海西儿女心怀感恩,豪情万丈,用实干的建设成就回报这份关怀、这份鼓舞,赢得了进一步的支持!
在海西实践的每个关键节点,都得到国家部委和央企的强力助推
海西建设成功实践五年的这个春天,尽管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严峻,但海西大地依然处处涌动勃勃生机——
海峡论坛即将盛大开幕,20多个国家部委成为主办单位;
重点建设如火如荼,温福铁路全线铺通,福厦铁路开始铺轨,龙厦铁路路基完工,赣龙铁路复线立项;
同三高速刚刚通车,双永(永春到永定)、渔平(福清渔溪至平潭大桥)高速紧接着开工;
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工程试车投料,LNG项目站线工程加快扫尾……
这一个个项目与成果,都离不开国家部委和央属企业近年来的倾力支持。
在海西实践的每个关键节点,国家部委和央属企业都立足实际,给予我们强力助推。
2004年,海西战略甫一提出,当年2月1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以《福建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为题,报道了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日报社6月即与福建省政府联合在北京举办“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广邀中央及国家机关、著名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全新战略进行多视角探讨。
同年11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定稿颁发,明确了海西建设总体要求和战略目标。时值国家各部门加紧制订“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国家发改委首先明确表态:支持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尽可能将海西的公路、铁路、港口等建设规划纳入全国交通发展规划,并与交通部联合批准福建港口“十一五”建设规划,第一次将东南沿海港口群纳入国家五大港口群布局;原信息产业部将海西纳入“十一五”规划,认定福厦沿海地区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9个生产基地之一;原建设部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2005—2020年》中,把海峡西岸城镇群列入全国优先支持发展的八大城镇群之一;国家林业局将海峡西岸列为全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重点区域、国家林业改革与发展试验区,在三明市开展全国唯一的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国家旅游局将海峡两岸旅游区列为全国12个重点旅游区之首,支持海峡西岸联合东岸,打造“海峡旅游”品牌……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支持海峡西岸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2005年10月,“海峡西岸”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首次写入中央文件。次年3月,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又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来自国家部委和央属企业的关怀和支持,更是一波接着一波。
国家工商总局前后两任局长持之以恒关注海西、支持海西。原局长王众孚明确表示,对福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应给予大力支持,并批示有关司局领导抓紧研究支持的政策。 新局长周伯华到任后,第一个听取福建省局工作汇报,并当即表示,把福建作为全国工商系统推进改革的一个试点地区,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福建更大的政策倾斜。2006年12月,国家工商总局出台支持海西建设的意见,提出26条福建独享的优惠政策。这是国家工商总局首次针对地方出台的优惠政策。
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提出,支持和促进海西建设,海关责无旁贷。2006年5月,海关总署副署长盛光祖赴闽调研,几个月后即推出支持海西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牟新生和盛光祖再赴福州,签下海关总署与省级地方政府的第一份合作备忘录。这一年底,海关总署在向温家宝总理报送的工作报告中,将支持海西建设摆在“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第一条。
国家质检总局在听取了福建省领导关于台湾首批农产品入关问题的汇报后,不仅全部采纳福建提出的建议,还主动补充完善,为方便台湾同胞在福建口岸进出,他们准备在北京奥运会上使用的最新设备,先放到福建使用。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海西建设也面临严峻考验。危机面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中央部委再次伸出关怀之手,加快扶持政策的出台速度。短短半年内,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铁道部、交通运输部、工商总局、农业银行等部委、央企,再次加大支持强度,力推一批政策、资金、项目,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促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将加大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新闻出版业建设的政策扶持、产业指导和资金支持力度;外交部承诺对福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政策便利,并协助福建做好外宣工作,提升福建的对外软实力影响;今年初,国家电监会出台支持海西建设若干意见,推出了支持福建开展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农村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等10大举措……
对海西的助力,包括政策的推动。比如国台办支持海西在紧密两岸经贸联系、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推进旅游双向对接、农业全面合作、文化深入交流、载体平台建设等方面先试先行;国土资源部在建设用地规划、年度计划指标安排、重点项目用地审批、土地开发整理、地质找矿等方面大力支持;
包括项目的支持。比如国家发改委在福建液化天然气、炼化一体化以及核电、风电、火电、燃气电厂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大力支持;交通部、铁道部、建设部、民航总局、科技部在支持我省高速公路、农村路网、海上交通、港口、铁路、民用机场、海峡西岸工业技术研究院等项目建设上不遗余力;
包括资金的扶持。比如财政部从2004年起,除了安排对我省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外,还陆续安排农村税费改革、缓解县财政困难、解决工资、义务教育等方面的财政转移支付;中国建设银行授予福建分行信贷审批最大权限,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分别为福建提供800亿和1200亿元的人民币授信额度;
包括舆论的引导。比如中宣部把福建列为全国互联网新闻宣传一类地区,破例特批“泉州网”作为重点新闻网站,使福建涉台网络媒体增至3家;《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组织“海西采访团”,深入报道海西建设的新成就,并与《福建日报》等省级媒体联手,共同开辟专栏宣传海西。
强有力的支持,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奠定了坚实的项目基础、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保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其热度之高、力度之大、深度之广、持续之久,前所未见。
如果要问国家部委和央企为何如此倾力支持海西?国家工商总局的一番话正可回答这一问题:“福建区位特殊,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总局必须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和促进海西建设!”
海西赢得众多支持,缘自中央的重要决策,缘自海西人民的苦干实干
56个国家部委和央属企业,短短几年内密集出台支持海西的政策举措,这不仅得益于“海峡西岸”一次又一次写入中央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从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更重要的是,海西战略提出以来,全省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八闽大地风正气顺、人和业兴。海西,是在实实在在的埋头苦干中日益赢得赞誉、赢得支持的。
2004年12月17日,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和省领导卢展工、黄小晶等,就加快福建铁路建设在福州举行会谈。会谈中,省领导恳切要求建设向莆铁路——海西的“希望之路”,让海西最重要的港口——福州港、湄洲湾拥有广阔的中西部内陆腹地,以利于海西形成服务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福建领导自加压力的全局意识和突破海西交通瓶颈的坚定决心,感动了铁道部长。但这条铁路是“计划外”的,且投资量巨大。
“能否来个‘折中’,省部各出资一半?”他试探道。
“行!我们砸锅卖铁也要干!”卢展工当即表示。虽然福建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但为了海西的一路畅通,福建领导态度毫不含糊,话语掷地有声。
就这样,向莆铁路(福建段)写入部省之间随后签署的《关于加快福建铁路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谈纪要》中。《纪要》提出,计划用十年时间,投资1000亿元,建设温福铁路(福建段)、福厦铁路、厦深铁路(福建段)、向莆铁路(福建段)、龙厦铁路等“一纵两横”福建快速铁路网。
《纪要》签署7天后,温福铁路开工建设。
为了解决铁路建设的资金配套问题,省政府迅速研究制定了具体可行的筹资方案。
接下来,部省密切合作,4年时间,福建境内5条高速铁路全部开工,创下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纪录!
福建人民修铁路、打通道的冲天干劲,深深打动了铁道部。5条铁路建设还在进行中,铁道部与福建省紧接着开始谋划海西新一轮铁路建设——
2008年3月8日,铁道部与省政府在北京签署《关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新一轮铁路建设的会议纪要》;同年12月,刘志军部长和黄小晶省长在北京就进一步加快福建铁路建设步伐进行具体沟通,明确指出,部省已确定的第一轮铁路建设五大项目和福州、厦门等综合交通枢纽及部分疏港铁路项目在2012年前基本建成;新一轮铁路十大项目到2012年全部开工建设,2015年前基本建成,总投资约2200亿元,新增里程约3000公里,全省铁路总运营里程达6000公里。
这些年来,福建的铁路建设规划100%兑现,项目100%完成,进度100%超前。这三个颇具分量的“百分之百”,为福建再度赢得铁道部大力支持——
今年3月,铁道部与福建省领导在全国两会期间再次举行高层会晤。刘志军特别强调,多年来,福建各级党委、政府对铁路的建设、运行、改革和铁路和谐发展等方面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有力促进了铁路建设当前良好局面的形成,福建的铁路建设进展顺利,铁路“十一五”规划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前进行,为全国的铁路建设起到了榜样作用。
会谈中,双方领导围着海西铁路网规划图,探讨到2015年左右福建将形成的三纵六横高速铁路网建设。刘志军指着规划图上连接福州到台北的一条红色虚线说,“我们不仅着眼海西铁路网建设,也正在积极谋划福建与台湾岛内的铁路连接。现在规划中的京台铁路就是从北京到福州再到台北。”
“这三纵六横还包含着由小到大的8个环线。”卢展工指着规划图对刘志军说,“你们把城市交通的理念引入到铁路建设中来,小的环线将我省9个设区市连在了一起,大的环线串起了海西其他的城市。这使我们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轮廓更加清晰,海峡西岸经济区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随着两岸关系的积极变化,闽台经济文化交流交往将更加频繁。我们是否可以从厦门到高雄再规划一条铁路,将两岸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卢展工建议。
这一建议立即被刘志军采纳,他兴奋地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福建与台湾的环线,将为海峡经济区的形成做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准备。” 刘志军、卢展工、黄小晶共同上前,在厦门和高雄之间画上一条跨越海峡的醒目红线。
卢展工建议的“369海峡铁路网”,就这样在和谐的沟通中形成了。
交通部与福建省的合作,与铁道部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2005年新春伊始,交通部和福建省领导在北京进行会谈。交通部表示,将率先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按照西部的力度、中部的标准,加大投资力度,提高补助标准,支持福建交通建设。3月,双方正式签订会议纪要,加快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00多亿元,建 设规模化、大型化、集装箱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海峡西岸港口群,完善“三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加快建设“八纵九横”省级干线公路网和农村路网工程。
接下来的两年里,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全线贯通,泉三、浦南、永武高速相继开工,至2006年,我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229公里,“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2006年6月17日,交通部与省政府领导再次举行会谈,交通部长李盛霖充分肯定福建省交通事业取得的成效和创造的经验。会谈之后,双方签署共建农村公路的意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交通部出台五大措施,安排12.6亿元,支持福建农村公路建设。
福建人民万分珍惜国家部委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仅已经建成的“一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就已打开通往内陆的快速通道,形成涵盖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半日辐射圈和涵盖江西、浙江西南部、广东东北部、湖南南部的一日辐射圈;连续实施的“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形成四通八达、密布全省的农村路网,极大丰富了交通“毛细血管”。
2007年9月8日,交通部再次与我省签订《共建平安海域 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提出在构建福建沿海海上交通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福建沿海海上交通应急处置保障体系、发展航运业和船舶修造产业、发展港口和临港工业、促进海港口岸开放、促进两岸直接“三通”等方面给予支持。
类似的支持还有很多很多……
不靠推着走,没有等靠要。铁道部、交通部支持海西建设的历程,完美地诠释了以干得助的深刻道理。
海西建设成效显著,海西发展空间广阔,对海西的支持正不断升华
今年3月15日,福建省政府与中国农业银行在福州就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这是双方第三次签署推进海西建设的文件。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项俊波表示,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思路清晰、运作高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令人佩服。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西建设,海西战略已成为国家战略,福建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这,正是中国农业银行与福建省政府三度携手,战略合作步步深化的动力所在。
许多国家部委、央属企业和中国农业银行一样,基于同样的认识、同样的判断,近年来对海西的支持不断升华。
2008年9月7日,第三届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在厦门召开。中央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在演讲中的一番话至今回响在人们耳边:“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福建省实施海西发展战略,积极推动闽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鼓励和支持福建省努力探索一条具有海西特色、造福海峡两岸的先行先试之路。”演讲中,王毅宣布了大陆方面为便利两岸同胞交往采取的5项新政策。
在福建宣布对台新政策,这在国台办已不是什么新闻。因为,海西不仅是大陆最接近台湾的地方,海西还立足闽台“五缘”优势,拓展“六求”作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两岸合作的“率先”创举:率先零关税进口台湾水果,率先扩大台湾农产品准入种类和范围,率先设立台湾农产品、水产品集散中心,率先恢复对台渔工劳务合作,率先实施台湾居民在大陆申办个体工商户,率先入岛举办商品展、图书交易会和文艺公演,率先开展两岸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交流,率先开展台湾地区居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福建成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第一批开放区域,福州、厦门成为两岸空中直航航点和两岸通邮的邮件封发局……
国家工商总局“26条”出台后到去年7月,我省运用优惠政策,共批准冠省名内资企业集团152家,登记台湾居民个体工商户455户,全省中国驰名商标数跃居全国第5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数跃居全国第2位。去年,总局局长周伯华到福建调研,看到“26条”在福建取得的成效,非常高兴,要求省工商局在“26条”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拓展延伸政策措施的意见。当年12月,国家工商总局再推15条优惠政策,进一步支持海西建设。
在许多部委对海西支持逐步提升的同时,一些部委干脆直接介入、参与海西建设。
《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的成功编制,就是原国家建设部亲自参与的成果。2006年9月,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与来闽考察的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会谈,商定由部省联合编制《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次年1月,原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和周干峙、邹德慈院士一行12人受汪光焘委托,来闽出席海西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并开展规划调研,“指导推进海西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列入建设部2007年工作重点。此后,汪光焘两度来闽听取汇报,仇保兴几次专程前来指导规划编制,省部先后联合召开7场研讨会议。建设部以如此密度到地方指导、以如此力度推动地方城市群规划,尚属首次。
规划编制中,汪光焘多次表达自己的心愿:“2008年春节前,我无论如何都要来福建,在离任前完成这个规划。”
2008年2月1日,他如愿以偿地出席了在福州举行的规划战略研究成果汇报会。会上,汪光焘手捧规划总报告,心情激动:“规划从中华民族核心利益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支持海西经济发展战略,围绕福建省确定的建设两个先行区的新要求,明确了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发展定位,是一个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规划。”
去年4月,规划正式得到批复;11月11日,通过已更名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审查。
除了在本部委管辖范畴内积极参与建设,国家各部委对福建举办的各种重大经贸活动同样鼎力支持、热情加盟——
“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一开始由福建省独立主办,从第四届起由中国科学院、人民日报社、国务院侨办、国家外专局和省政府5家联合主办,到了第五、六届,主办单位迅速扩展到11个和15个;
“9·8”投洽会期间举办的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主持论坛,国台办、国家发改委、全国工商联、团中央、全国妇联、科技部、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办公室、交通运输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的领导都积极参加论坛并发表演讲;
今年,海西论坛更名为海峡论坛,国家20多个部委成为论坛主办单位。
……
不断提升的支持力度,为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插上强健的腾飞翅膀。
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央部门和央属企业的倾力扶持,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海西儿女齐心协力、努力奋斗,致力于解放思想求先行、以人为本求先行、好字当头求先行、持续运作求先行,形成良好的形势、趋势、态势和气势。
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个崛起于东南海滨的新兴重点发展区域,在新的发展征程上,必将为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