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专题首页  最新动态  滨海新区概况  专家看滨海  图解滨海新区  津台交流  地方解读  台商看滨海  政策扶持
 
 
台商加快北移 相中滨海新区
 
 
  来源:      日期:2006-05-22 16:29

 

   康师傅”在泰达的发展,吸引了不少台商目光

  “珠三角找感觉,长三角要环境,环渤海求发展。”这是一位长期关注台资企业发展和投资动向的台湾学者,用精练语言概括的台商投资大陆三部曲。

  “事实上,台商北移不仅仅是一种动向了,而是已经隐隐约约地形成了,只是北移的速度还有待观察。”来自天津开发区台资企业———英保达资讯(天津)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副理孙志君的一席话,从台湾投资者的角度对此做了一个现实的注解。

  5月18日,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吴国桢一行来到滨海新区,就“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前景”这一课题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随着调研的深入,一个信号越来越强烈地传递出来:台商对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的天津滨海新区充满了期待。

  “虽然目前的滨海新区有些方面不如华东、华南成熟,但这也意味着滨海新区有着更大的空间和发展的筹码。加之当前国家政策的引导,这片区域对投资者来说将蕴涵着更多的机会。”从几位参加座谈的台资企业负责人相似的观点中,不难读出其中深长的意味。

  从东南亚到珠三角,再到长三角,有着敏锐投资触角的台商,总是能发现商务成本低并适合生存的地方。而当在这些地方度过了自己的成长期,商务成本逐渐提高时,台商又会开始迁徙。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资源开始出现饱合状态,投资成本的压力使得部分台商逐渐转移到机会更密集的地区,尤其是环渤海地区。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超过20%的增长速度,使它从而成为这一轮台商转移投资浪潮中最好的选择。台达化工(天津)有限公司行政经理蔡季霖毫不讳言地表示,台达正是追寻这一轨迹落户到了天津开发区的化学工业区。

  据了解,位于环渤海区域核心的滨海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台商在本市的投资以制造业为主要领域,工业项目占其合同台资总额的80%以上,其中,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更达12.5亿美元,占总额的近30%。

  从十几年前起家的“康师傅”,到近年迅速崛起的英保达,事实上,台商进入滨海新区的脚步已经开始加快。以天津开发区为例,目前已聚集台资企业400余家,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台湾人士已逾千人。

  不过,对于如何更好地在滨海新区这片创业热土上扎根成长,台商们显然有着更高的期望。孙志君认为,目前新区在生产供应链的配套上还需进一步完善。“现在,我们的很多配套商在华东,这让我们在采购、物流上感觉到一些不便。”同时,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也是他认为新区应该加强关注的问题。

  据有关调查显示,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是吸引台商的决定性因素。在这方面东莞和上海都有很好的经验。台商们一致认为,新区在与生活配套方面还应加强力度,积极营造生活事业两不误的良好环境,让现有的投资商更安心,吸引更多新的投资者加盟。

来源:天津日报网-北方经济时报

编辑:weim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
  责任编辑:魏 萌
美术编辑:廖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