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吴斌

时间:2011-11-16 11:27   来源:新华网

  资料图: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中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 秦宪安 摄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题:不管挑战多么艰巨,我们始终抱有坚定信心——对话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吴斌 

  新华社记者王经国、田兆运、赵薇 

  执行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后,按计划将于17日返回地球。 

  这次着陆场系统与以往有何不同?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对着陆场系统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未来着陆场系统将有什么样的变化?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吴斌15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着陆场面临多重考验 

  记者:神八返回在搜救上有哪些挑战? 

  吴斌:这次交会对接任务,对着陆场来说,提出了很多有挑战性的要求。 

  一、飞船返回时的着陆区域扩大。由于在执行交会对接任务时,飞船轨道会有不断的微调变化,因此落点散布范围增大。主着陆场加上应急区的搜救范围是原来的三倍以上。二、搜救时效性要求提高。此前飞船返回搜救时间要求是6个小时找到,并进行处置。现在缩短为2个半小时。这主要是为了尽早给航天员提供保障。虽然这次返回舱无人,但我们完全是按照有人的状态展开的。三、危险点增多。扩大后的搜救区域不像以前多是平坦地形,目前的着陆场范围内有一些测风塔、风力发电设备、通信基站、深沟等,虽然落在这些地点的几率很小,但毕竟是有风险的。四、飞船返回时间也是一个挑战。为了确保直升机及人员安全,直升机在降落前要确认飞船落点位置、飞船姿态、返回舱散落物情况等,此外,还要确认落点的地形是否适合降落。寒冷的天气对搜救人员及时处置返回舱也提出严峻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着陆场系统各部门制订了详细预案。如加强对返回舱落点预报等信息的科学判断,进一步精确确定着陆点的位置;对不同故障模式研判和演练;不断熟悉地形,多次进行复杂地形夜间起降训练。建立了正常应急兼备、空地协同的搜救模式。 

  不管我们面临的挑战有多么艰巨,但我们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心。

编辑:郭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