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赤诚架起登天云梯 记酒泉卫星发射测试站航天测发总体室参试群体
新华网酒泉10月30日电
田兆运、王经国、丁述成
深秋的戈壁大漠,一片金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船箭塔组合正静待腾飞。一群测发人正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他们就是发测站航天测发总体室一群年轻的科技人员。
妙手去“顽疾”
“我们室,平均年龄30岁。”走进一室,室主任李兵告诉记者。
交会对接任务中,平台组组长曹志强担任运载火箭捷联惯性测量组合测试指挥。
一套惯组的原始测试数据就有上万个,解算后的数据也有1000多个,测试时还要用手动计算器进行人工复核,工作量可想而知。
惯组人员按流程用手持计算器计算复核惯组的计算机数据时,曹志强发现计算机计算的结果与手算结果不一致。
“难道是手动计算出错了?”带着疑问,曹志强又组织一、二岗人员进行了多次手动复算,证明手动计算结果没有问题。
紧接着,他们又对计算机计算程序中的公式进行了反查,结果发现计算机程序公式中有一个疏漏。
曹志强随即对计算机软件中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改,问题迎刃而解。
一次,在发射一个重要目标时,由于一个小故障导致火箭仪器舱舱门上边框变形,在发射前负40分钟时无法关闭。
“发射在即,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导致发射推迟,必须马上进行处理。”发现问题后,箭上控制组组长吴增强迅速指挥仪器舱操作手用绸布将瞄准玻璃表面进行保护后,由二岗工作人员用锉刀对舱门上沿内侧进行锉修,并根据锉修情况进行封舱处理,保证了发射按时进行。
青春著华章
27岁的龙翔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专业。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他毅然担当起了搭建登天云梯的重任。
去年下半年,单位立项进行《改进型CZ-2F火箭航天发射一体化仿真训练系统》课题研发。年轻的龙翔在课题中承担了火箭故障检测系统仪器舱、整流罩两个重要项目的开发工作。
火箭故障检测系统承担着在火箭异常状况下及时完成航天员有效逃逸的使命,是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
研发过程中,某卫星任务正处于紧张测试阶段,龙翔不但要参加卫星任务,还要抽时间进行课题研发。他白天晚上连轴转,一人当成两人用,为了加快研发进度,龙翔主动放弃了休假,就连春节七天假期,他也只休息了半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龙翔的不懈努力下,课题研发工作顺利完成,但由于长时间的分离和工作性质等原因,相恋多年的女友和龙翔的恋爱关系却走到了尽头。
谁说女子不如男
在发射场,许多战友这样评价阮燕美:“生活中,她是一个略带羞涩、腼腆、不善言辞的弱女子;工作中,她却是一个果敢、严肃、一丝不苟的优秀指挥员。”
从年初至今,阮燕美已经担任了三次卫星任务的总体网系统指挥。
那是火箭系统第二次总检查。阮燕美目不转睛地监视着电脑屏幕上急速闪动的数据。就在这时,她突然发现,遥测站点的帧计数停止不动了!她快速查看任务管理器并重启计算机,故障仍在继续。她立即向上级汇报,并着手撰写问题现象汇报材料。经过认真分析,指挥所确定计算机染了病毒。当晚,阮燕美和战友们忙到凌晨3点才完成杀毒工作,为任务的顺利实施赢得了宝贵时间。
交会对接任务的一次测试过程中,由于前期连续工作加上连日奔波,本来已经患病的阮燕美没顾上及时医治,导致体力严重透支,最后晕倒在了天宫任务的测试现场……
了解刘帝英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典型的“女强人”。一米七左右的个头,留着运动型短发,说话快人快语,走路风风火火,既充满阳光,又平凡质朴。这是刘帝英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发射场动力系统配气台手阀全部需要人工操作,气管充气时嗓音大,工作条件艰苦。刘帝英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1年。
遥八火箭进行控制系统气脱电路检查测试时,气脱指令发出后,刘帝英发现一级助推器脱落正常,而二级气脱管路压力表表针却纹丝不动。
突如其来的变故令在场的人员惊呆了,刘帝英却临危不乱,指挥大家按排故六步法走,保持好状态,并立刻向指挥汇报故障现象。经过一番科学的检测和分析后,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级和二级脱落指令为同一信号,故障应该在二级脱落电磁阀未动作上。”
电磁阀更换后,令人欣慰的一幕出现了——二级七管连接器脱落正常,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