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两年 人间几何
——攻克“天宫一号”在轨长寿命技术难关侧记
图表:天宫一号发射: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新华社记者 高微 编制
备受瞩目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升空后,我国将相继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并分别与“天宫一号”实现空间交会对接。据了解,神舟飞船轨道舱留轨运行的寿命只有6个月,而重达8吨多的“天宫一号”使用寿命要达到两年,无疑给研制团队带来巨大挑战。
研究团队如何攻克在轨长寿命的技术难关?“天宫一号”在太空的两年生活中又将遇到哪些艰难险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型号主管设计师李兴乾对此进行了解读。
据了解,科研人员早在设计研制中,就对“天宫一号”的舱体密封性提出很高要求,保证“天宫一号”所携带资源的泄漏微乎其微,同时携带足够的气源进行泄漏补偿,不会影响航天员的正常使用。
“交会对接完成后航天员可以从飞船中进入‘天宫’进行工作,此外我们还在‘天宫’里为航天员配备了体育锻炼设施和娱乐设施,笔记本电脑里事先存储了航天员感兴趣的影音节目,而且从太空中甚至还可以往地球上发送电子邮件。”李兴乾说,“‘天宫一号’舱体密封性很好,所携带的资源足以供应航天员工作时的需要。”
“天宫一号”里有500余台大小设备,它们对于“天宫”的在轨运行和正常工作无疑都十分关键。在太空中,这些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怎么办?李兴乾说:“我们设计时已做了充分的地面试验,有的设备试验次数达万次以上,就是为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原来,研制人员经过大量试验,在参考同类设备实际飞行结果数据的基础上,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制定了几百种预案,从系统、到分系统、到单机,各级、各层面上都做了备份,保证“天宫一号”各部件的正常运转。“在一些关键设备的控制上,我们还设计了‘双保险’,比如无人期间设备自动控制,有人时还可以让航天员参与进行人工控制。”李兴乾补充道。
点击进入天宫一号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