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场系统“巾帼英雄”:她们如此美丽

时间:2011-09-30 08:15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酒泉9月26日电 (记者 魏艳 冯中华)随着“天宫一号”发射进入紧张的倒计时阶段,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处可以看到坚守在岗位上随时处于“备战”状态的发射场系统的科研人员。他们当中,身着深蓝色工作服、英姿飒爽的女性倩影无疑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带着敬佩的心情,记者走近这群来自发射场系统总体研究设计单位--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的姑娘们,对她们进行了采访。

  李洁:我控制着发射的神经“中枢”

  在指挥大厅记者见到,正在参加系统合练的李洁研究员紧盯显示屏幕,密切监视着各个场景数据。听同事们介绍,生活中的李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一旦投入工作立刻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从目光中便可看到那种属于航天人的严谨和执着。

  信息化是航天发射场建设的重要内容,犹如“神经网络”,遍布在发射场,为各级指挥员的决策、组织和任务进程控制等提供着关键支撑。李洁向记者介绍,测发指挥监控系统是这一神经网络的“中枢”,汇集、处理和显示着任务进程的“全景信息”,在任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保证这次试验任务,指挥监控系统用一年时间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广泛应用信息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研发了新型载人航天测发指挥监控系统,实现了“更全面”的信息采集,“更及时”的信息传输,“更深度”的信息处理,“更智能”的辅助决策和“更丰富”的信息表现,显着提高了测发指挥的信息化水平,为任务组织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话语间,在李洁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和激动。

  张忠霞:能喝酒的年轻专家

  “张忠霞的酒量在圈里是出了名的,混在男人堆里没人敢举杯。”同事们这样说。

  都说能喝酒的女子大多性格豪爽而且十分能干,张忠霞就是个例子。

  作为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年轻的技术骨干,才30岁出头,张忠霞就成为了专业技术总体专家,独立参加任务保障。“我平均每月要出差两次,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漂在外面。”说到工作与家庭,张忠霞满脸歉疚,“由于经常在外出差,对家人亏欠了很多。每次出门,刚上幼儿园的女儿都要说,妈妈你早点回来,不用担心我,听到这话真是一阵阵心酸涌过心头。”

  她们心中有“大家”,却无暇顾及小家;她们心中有大爱,却不能经常给小孩更多关爱。就这是航天领域的巾帼英雄。

  陈洪琪:一个既低调又高调的“典型”

  天宫一号上安装有太阳能帆板和各种高精密仪器,对测试环境的要求相当严格,不但需要相对稳定的温湿度条件,而且需要较为洁净的空气环境。发射场地处西北戈壁,室外风沙大、气候干燥,在这样不利的气象环境下,可靠维持恒定的温湿度和洁净度,对环境保障系统是一个挑战。记者见到陈洪琪时,她正在接受采访,向我们娓娓道来。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精细温控技术,并首次利用数值仿真技术建立了脐带塔封闭区温度场模型,新研了脐带塔整流罩空调系统和一体化温湿度自动报警监测系统,调整了脐带塔热风机组送风方式等,有效提高了空调保障的环境适应性和任务可靠性。”

  谈到自己的专业,陈洪琪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但话题一转到工作以外,陈洪琪只说她只是无数航天人中最平凡的一个,她希望记者能多去采访她的同事,她自己没有什么故事。

  在记者看来,陈洪琪就是这样一个“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姑娘。

  后记:这三个姑娘是工作在发射场系统、工作在中国航天领域的女科技工作者的缩影,这样一群让人尊敬的航天巾帼,在一次又一次的航天发射中,洒下了她们的心血和汗水,她们是如此美丽,书写了航天领域的壮美画卷。 
编辑:陈宁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