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天宫”织造中国梦

时间:2011-09-29 10:01   来源:《时代周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曾公开表示,“空间站是人类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航天国力。如果我们现在不去掌握这项技术,等到需要使用空间站时再来建造,就会落后了”。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射“天宫一号”给予了强烈关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载人航天一直没有获邀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合作。“天宫一号”如果能使交会对接技术获得突破,也许,2020年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只有中国拥有空间站。

  本报记者 张蕊 王鹏 发自北京、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11年9月29日,因为“天宫一号”,这一天注定被写入中国航空航天史。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射“天宫一号”给予了强烈关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载人航天一直没有获邀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合作。“天宫一号”如果能使交会对接技术获得突破,也许,2020年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只有中国拥有空间站。

  一波三折

  为了保险起见,“天空一号”的发射日期从9月27日调整到29日,虽然这几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都是天气晴朗,但是他们需要的是最合适的时机。

  每次到了如此的大任务期间,作为气象方面高工的张海洋(化名)就特别谨慎起来,他的每一次判断都将和整个发射时间的确定产生直接关系。

  计算出的数据与其他人的进行汇合,然后再对今后天气状况进行细微的判断,再将结论提供给高层参考。距离发射的日期越近,他越是不敢掉以轻心。每天早上7点钟起床,骑着自行车赶往单位,然后一直到深夜回家,吃饭全部工作餐。在27日,他还听到同事调侃:“听上面大领导说,马上就是"神八",所以放假无望。”其实他也有了将神经绷紧到“神八”之后的准备。

  当发射场完成转运之后,发射成功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天气状况—确保发射期间天气状况良好,不出任何问题。而在这之前,有导弹之父之称的黄春平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技术方面来讲,我们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相关技术,一般情况下不会出问题。

  近些天,很多相关人士都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感受大任务前的紧张气氛。其中有一群备选女航天员的影子,可惜她们如同神龙不见首尾,刚一出现,很快就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在之后不久的时间中,她们将会成为世界航天关注的焦点。同样,也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外宾在28日这天到达航天城来观摩。航天城的整个生活中心这几天天气碧空万里,胡杨树已经隐隐透出一圈圈的金色。街上还是没有几个行人,时有自行车铃声叮当响起,外面看这里的生活节奏极为缓慢而悠闲。

  外松内紧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在紧张地准备随时可能出现的状况。“天宫一号”升空一个月后,将会和无人飞船神舟八号实行首次无人操作的对接试验,并将在之后的两年内陆续和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进一步为我国顺利地建立自己的国际空间站打下基础。

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