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国际空间站转向真正全面使用
一切都没有经过刻意安排,一切又都那么巧合:11月20日这天,10名宇航员一道在国际空间站上迎来了它10岁的生日。
“10年后,我们在这里祝福国际空间站生日快乐”,正在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指令长克里斯托弗·弗格森在美国宇航局当天播放的一段视频中说道。
难忘瞬间 照片展现国际空间站十年岁月
新闻背景:数据见证国际空间站10年成长
简 介
1984年,美国提出建立国际太空站,欧空局及日本、加拿大等国纷纷响应,并于1988年正式加盟这个计划,把它命名为“自由”号空间站。由于这一计划在当时受到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反对“自由”号空间站的呼声日益高涨,甚至险些被取消。后来,以美国为首的“自由”号空间站合作伙伴邀请俄罗斯加盟,在原“自由”号空间站和“和平”2空间站的基础上,联合建造“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也就是现在的“国际空间站”。
该空间站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11个国家)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装配完成后的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总质量达400余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人造天宫,运行在倾角为51.6°、高度为397公里的轨道上,可供6~7名航天员在轨工作,之后国际空间站将开始一个为期10~15年的永久载人的运行期。
计划2010建成
国际空间站计划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1994年—1998年),主要是送美国航天员到“和平”号空间站工作,训练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的生活和工作能力。(主要进行了9次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美国出资,俄罗斯制造)发射成功,标志着国际空间站正式进入第二阶段——初期装配阶段(1998年—2001年),主要内容是建立国际空间站的核心部分,使空间站拥有初始的载人能力(3人)。
第三阶段为最后装配及应用阶段(2002—2010年),要把美国的居住舱、欧洲航天局和日本制造的实验舱和加拿大的移动服务系统等送上太空。当这些舱室与空间站对接后,则标志着国际空间站装配最终完成,这时站上的宇航员可增至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