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景海鹏。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按照北京飞控大厅的指令,我的战友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气闸舱舱门,迈出了中国人的太空第一步!在这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我们由衷地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祖国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最高的人生追求。进入航天员队伍十年来,我们始终在刻苦训练,随时接受祖国的挑选,时刻等待着为祖国出征太空!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志刚都曾入选飞行梯队;我和伯明也入选了神舟六号飞行梯队,当时,我们虽然没有出征,但毫不气馁,因为我们深知:选拔没有失败,只有磨砺。无论我们能不能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我们都会从零做起、奋发努力、永不放弃!
正是凭借这种决心和毅力,2008年初,我们光荣入选神七飞行乘组。由于神七承担的飞行任务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所进行的训练更富挑战性、更具危险性。为适应太空这个陌生而又神秘的环境,圆满完成出舱活动任务,我们必须把模拟失重水槽训练、舱外服低压舱训练、出舱活动模拟器训练作为重中之重。
但是,由于受工程研制进度的制约,我们的训练时间仅有半年左右。因此,训练强度和负荷之大,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在模拟失重训练过程中,我们穿着240公斤的水槽训练服,每次训练都要进行两三个小时。由于舱外活动主要靠上肢进行操作,训练后,常常是手臂酸痛无力,吃饭拿筷子都感到有点困难。
在模拟真空训练中,我们穿着40千帕余压的低压训练服,置身在真空舱中,一旦舱外服或真空舱出现泄漏,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刻苦训练,不断突破常规,不断挑战极限。即使是这样,我们还坚持加强体能锻炼,从而使我们的身体、心理、技术和各项准备都达到了最佳状态。
金秋时节,9月25日1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为我们壮行,代表党和人民送上了谆谆嘱托,令我们无比激动和幸福。
此时,我们最想说的是: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坚决完成好任务。我们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一定要把中国人的足迹,镌刻在浩浩太空之上!
国外载人航天经验告诉我们,太空飞行的前三天,由于失重环境的影响,是人体生理的适应期,此时,航天员最容易发生空间运动病和减压病。而按照飞行计划,我们却需要在第二天完成出舱活动。我们必须克服失重带来的不适,尽快调整,尽快适应环境,为出舱活动做好精心准备。
当飞行到第13小时,志刚和伯明开始进行轨道舱状态检查和舱外服组装、测试和在轨训练。而我在返回舱值守,随时监控飞船的运行情况,并及时准确地掌握两位战友的操作进度。
在太空,组装舱外航天服,是一项困难而又细致的工作。我们首先要把两套舱外服从固定支架上拆下来,然后再移动到穿脱支架上,并一一安装氧气瓶、电池、净化装置、无线遥测装置等,每安装一件,都要仔细检查确认一件,就相当于装配了一个小型的航天器。
组装舱外航天服,原计划大约需用16个小时,而实际上两位战友却用了近20个小时,这是因为天上的操作和地面有很大差别,在地面上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到太空中就变得很艰难、很复杂。比如,拧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如果着力点控制不好,有可能螺丝钉没有转动,人却旋转起来。
因为操作步骤多,难度大,精度高,时间长,两位战友十分疲惫,实在累极了,就闭上眼睛几秒钟,也感到是莫大的享受。
而此时,对失重的生理适应还在继续,由于血液头向分布,就相当于在地面头倒立的感觉,头眼肿胀,这是对我们体力和生理最严峻的挑战。但我们挺住了,经受住了考验。因为我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管有多大困难,遇到多大风险,必须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尽管飞行手册上安排了就餐时间,但由于工作太紧张,在三天的飞行中,我们只进行了两次食品加热。第一次是,伯明加热了一袋可供一个人食用的食品,我们却一同分享。第二次,食品加热好了,但来不及吃,等想起来吃却又凉了。
实在饿了,就吃点即食食品补充些能量。在太空紧张的飞行期间,我们无法准确地说出睡了几个小时,吃了几餐饭,因为这些都是插空进行的,即便是这样,而我们的心率、血压,都始终保持了良好状态,并没有太大的波动。这得益于我们平时认真刻苦、严慎细实的训练,得益于祖国和人民给予我们的强大精神力量。
关键的时刻就要到了,翟志刚将要穿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服漫步太空。但就在这时,却出现了两个小小的“意外”,一个意外是,在开启出舱舱门时,遇到了麻烦。
当时,虽然气闸舱已泄压到一千帕,理论上完全符合打开舱门的条件。然而,翟志刚用力拉了几下,舱门却丝毫没有反应。后来得知,这就是天上与地上的差别,因为在地面训练时,只要将气闸舱泄压到二千帕以下,打开舱门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只要有一点缝隙,将会顺利泄压。然而在太空环境,正是这小小的余压给翟志刚开启舱门造成了困难。
而此时,飞船即将飞出测控区,翟志刚必须尽快打开舱门,在下一个测控区完成出舱活动。
无论如何,我们绝不能让全国人民失望!志刚用辅助工具撬了两次,刚打开一点缝隙,残留的气体把舱门又紧紧吸上了。这时,志刚操作十分吃力,伯明压住志刚的右手大声说:“稳住,深吸一口气,压下来用身体顶住!”志刚拼尽全身力气,用力一拉,终于打开了连接浩瀚太空的舱门!
但就在这时,第二个“意外”出现了:突然传来报警提示,语音不断重复:“轨道舱火灾!轨道舱火灾!”尽管后来确认是一场虚惊,但在当时,还是让大家为我们捏了一把汗。
此时,我们的出舱活动即将展开,所有华夏儿女都在翘首以盼,我们决不能辜负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生死不在我们的考虑范畴,只有完成任务才是最重要的。
翟志刚毫不犹豫地出舱,刘伯明果断调整步骤,先将国旗递给了他。后来伯明对我们说:“即使我们回不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留下永远的瞬间!”
此时的太空,展示出了它那固有的深邃宁静,茫茫无际,没有尽头。那一刻,志刚真正读懂了,什么叫深不见底、什么叫广袤无垠。而地球却呈现出它的亮丽夺目,云海一色,陆地的棕黄,高山的奇峻,润泽似缎带的江河,都在我们的脚下。
我们知道,此时此刻,我们正翱翔在祖国的上空,祖国与我们同在!
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的映衬下,志刚挥动着鲜艳的国旗向祖国报告: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在历时19分35秒的舱外活动过程中,翟志刚飞过了9165公里,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那一刻,我们为伟大的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当翟志刚从舱外返回后,我们胜利会师,我向两位战友竖起大拇指,表示祝贺。我一直在返回舱值守,好让志刚和伯明养精蓄锐、放心地执行任务。
我想:“战友就是战时的生死与共,平时的亲密无间。”最感动的是,当值班的我,听到两位战友招呼我说:“海鹏,来,来个热乎的!”抬头一看,从轨道舱飘过来热乎乎的米饭、带着热气的火腿肠。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太空,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真正体会到了战友的真挚感情。这一刻,让我永生难忘!
当飞船运行到第31圈时,按照地面指令,我成功释放了伴飞小卫星。这也是我国首次在航天器上开展小卫星伴随飞行试验。当我们进入返回舱以后,虽然当时已经很累,但我们还是打起精神,在进入测控区后,有意展示失重环境下饭勺、手册的飘动。不为别的,因为在经历了两个小小的意外之后,我们想用这样轻松的举动,让祖国和人民,也好让亲人和战友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最难忘的是9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飞控大厅,和我们亲切进行了天地通话。那一刻,让我们心潮澎湃,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感到无比幸福和激动。这一切,都极大地鼓舞着我们,给了我们以无穷的力量!
进行天地通话时,伯明可爱的女儿给我们念了一首自己写的小诗:“十年磨一剑,梦圆天外天;一飞举世惊,高歌奏凯旋。”亲人的问候和祝福,令我们无比温馨,无比幸福!
三天里,我们迎来了46次日落日出。第45圈,我们即将返回美丽的地球家园,回到祖国的怀抱,心情万分激动。在返回途中,飞船与大气激烈摩擦,舷窗外呈现出红色的烈焰。
我们三人紧密配合,按照操作程序,沉着、果断、准确地进行一系列操作,此时,引导伞、减速伞、主伞相继打开,准确地完成座椅提升、双点垂挂、抛防热大底、缓冲发动机点火等动作,飞船安全顺利地降落在内蒙古阿木古朗草原,我们平安回家了。踏上了坚实的大地,呼吸着草原的青香,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都是那么美好。
在三天的飞行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我们航天员大队的全体战友,始终在地面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为我们加油鼓劲。但由于任务的需要,至今还有8名战友没有机会出征太空,而他们都具备了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他们的付出和我们一样多。但大家却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无论谁去飞,都和自己飞一样!”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为祖国去飞,要为祖国争光!
我们深知,是十万航天人为我们铺就了飞天之路,是祖国和人民把我们送上了无垠的太空!在未来的岁月中,我们将不辱使命、再接再厉,珍惜荣誉、再立新功,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伟大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