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民

时间:2008-09-18 10:00   来源:光明日报

  任新民 1915年12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县,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导弹总体和液体发动机技术专家。20世纪50年代起从事导弹与航天型号研制工作,在液体发动机和型号总体技术上贡献卓著。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外国卫星等六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和发射工作。他多次立功受奖,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他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荣获“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等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和1990年,因在航天型号工程研制试验中的成绩突出,荣获两次航空航天部通令嘉奖;1990年,被批准为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2年,被评为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1994年,获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红彤彤的“寿”字下面,坐着一位衣着朴素但精神矍铄的老人,在深情的生日祝福歌中,老人面带微笑,与鬓角花白的老伴儿一起接受着周围人的祝福。2005年9月27日,是“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院士的90大寿,鲜花、烛光、歌声将老人映衬得红光满面。此前,在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楼里,任老亲自揭下自己青铜塑像上的红幕布,微笑着接受了南理工在他90华诞之际赠送的一份最有纪念意义的生日礼物。

  当记者采访任老时,在敬仰之余又多了几分亲切:任老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朴实得如同邻家大爷。这不禁让记者想起了关于任老的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有一次,一个重要的航天专家会议在北京某宾馆举行。当任老身着蓝色工作服,脚穿圆口黑布鞋急匆匆地赶到宾馆时,却被服务员挡在门外:“老师傅,你不能进去,今天这儿有个重要会议。”当听说这个瘦老头也是来开会的,服务员不相信地笑了。任老拿出工作证后,他们看到老人原是中国卫星工程总设计师,才深表歉意地请他进去。这个故事也成了一段佳话。

  任老既是南理工的校友,又是学校的名誉教授,虽然最近几年常回学校,但每次回来都会感慨学校变化很大。生日寿宴过后,任老和老伴虞霜琴相扶着走在校园里,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学校的兵器馆和专业实验室,记者也就一路跟随着任老完成了这次采访。

  在接受记者采访前,任老就坦言:“其实我没什么好写的,我一辈子只干了这么一件事。”一股敬佩之情在记者心中油然而生:任老把一辈子的时间都献给了国家,成了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为人却如此低调。虞霜琴笑着告诉记者,老伴儿最怕抛头露面,领导接见的时候,别人往前挤,他却总往后靠。

  来到兵器馆,看着陈列的各类火炮,任老停下脚步,回忆起研制长征一号时的艰难。任老告诉记者,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氛围也不好。在进行运载火箭的试验时,由于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而使第一次试验失败了。当时周围马上就有人反对继续研究下去,作为负责人,任老的压力非常大。但他最后还是顶住压力,使得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了太空,《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在当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晚上,任老和钱学森等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并被周总理誉为“中国放卫星的人”。

  当记者问起任老中国航天“总总师”的美誉时,他只是淡淡地说:“只是大家一时的玩笑而已,都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老伴儿虞霜琴向记者讲述了这个称号的由来:1979年,任老被正式任命为中国试验卫星通信工程总设计师。卫星通信工程涉及上千个部门,有上万个人参与,每个系统都有一名著名的航天专家任总设计师,而任老是这几个系统的总设计师,所以被誉为“总总师”。

  多年前,任老就大力主张我国及早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参加了我国载人飞船航天工作的全部立项论证工作,并担任方案评审组组长。当记者提起了备受人们关注的“神五”、“神六”时,一向严谨的任老说,“神五”成就已经有目共睹,“神六”也已万事俱备。

  和任老夫妇告别后,目送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记者默祝任老伉俪永远健康、长寿。相信此时此刻,千千万万的读者,也会有同样的祝福。

编辑:陈宁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