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文:台企联邀陈云林任荣誉职务为与政府沟通
 
 
  来源:新华网      日期:2007-04-17 10:26

 

     新华网北京4月16日电(记者陈键兴)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张汉文16日在此间表示,台企联特邀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担任荣誉会长,特邀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关机构人士担任顾问等职,是基于增强会员与政府部门间联系沟通的考虑。

  张汉文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各地台资企业协会原本在运作中,就邀请当地台办和其他政府部门官员担任顾问等职,这样做使得台资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更有效率。台企联成立时,特邀相关部门、相关机构人士担任相关职务,就是要协助各地台资企业协会、各地台商更好地与国务院有关部门沟通,这正说明台企联不是一个虚设的机构,而是讲求服务台商实效的功能性机构。  

  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叶惠德对记者说,台企联特邀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相关机构人士任职,可以更好地将各地台商的有关建议反馈给政府,也可以更及时、准确地将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经济信息转达给各地台商。这一做法,有助于使台企联成为各地台协与国务院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

  近日,台湾岛内一些人对国台办有关人士受邀担任台企联相关职务提出质疑。据记者查阅国务院1998年10月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条例》明确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国务院或者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是有关行业、学科或者业务范围内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国台办作为台企联的业务主管部门,依法负有对台企联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的职能。 

  而台企联此次经会员代表大会同意,邀请部分国家部委的负责人担任台企联的荣誉职务或顾问及理事会管理机构的个别职务,这符合国台办制定、于2003年3月20日施行的《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管理暂行办法》的精神。《办法》规定:为了便于台资企业协会联系政府有关部门,更好地为会员提供服务,所在地人民政府台湾事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可接受台资企业协会聘请担任相应职务。受聘人员由台资企业协会按章程规定程序产生,不领取台资企业协会的报酬。

  台企联:在台商深耕大陆背景下诞生 
 
  新华网北京4月16日电(记者陈键兴 孟华)从1983年大陆首家台商落户厦门,到1990年首个地方性台资企业协会在北京成立,再到2007年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在北京诞生,20多年的时间记录了台商在大陆成长壮大的历程,也展现了台商对深耕大陆、持续发展的期许。正是在这样一个继往开来的大背景下,台企联毋庸置疑地拥有了清晰的功能定位和时代意义。

  台企联作为由地方性台资企业协会自发组成的全国性台商联谊组织,其成立反映了各地广大台商对进一步开拓大陆市场的共识。早期台商“登陆”多是单一个体的奋斗,第二轮出现了在某一区域群聚的现象,最新一轮则是开始进行产业升级、区域转移及布局。台企联的成立将在台商与政府部门间架设一座更宏观的桥梁,为台商提供更宏观的有关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台商迈向更广阔的大陆市场。

  同时,随着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密切,台资企业日益重视开拓大陆内销市场,对加强与大陆企业合作的愿望更加强烈,而事实上,两岸企业间的合作更是两岸经贸往来正常化的要求。台企联自然不仅仅是各地台商联谊的平台,也有条件扮演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开展合作的平台。

  今天,大陆台商究竟有多少,没有准确统计,有保守估计认为至少超过百万人。台商的合法权益、合理要求,能否得到更有效的表达,也是台企联所担负的工作之一。台企联首任会长张汉文在发表当选感言时就表示,台商们呼吁多年的很多要求至今尚未实现,如两岸直接“三通”,有了全国性的台商组织,将有更大力量去争取和推动。人们有理由期待,台企联也将成为聚合广大台商呼声的平台。

  在台企联成立活动中,与会台商们谈得最多的就是兴奋与期望:兴奋的是“台商之家”的诞生,期望的是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他们是往来两岸最频繁的一群人,他们是在产业领域辛勤打拼的一群人,他们因此更切身地了解两岸和平、和谐之要,他们因此共同构筑起台企联。台企联的成立,其意义就不只在于搭建起一个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新桥梁,更将凝聚成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编辑: 魏萌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