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在实现开放型经济跨越赶超的同时,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全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该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优化知识产权发展环境。早在2006年,江苏省首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并于2008年通过国家验收;去年7月,苏州工业园区又获准成为江苏省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尤其是该区于今年4月被认定为江苏省首批“知识产权重点联络点”,标志着该区企业将优先享受国家和江苏省相关优势资源,包括出口知识产权项目资金资助、优秀作品版权输出贸易、出口产品境外认证、收购境外知名品牌等。
——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苏州工业园区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创造支持力度,为园区知识产权创造提供了政策保障,助推了专利申请量的快速增长,涌现了宝时得、天臣国际医疗等一批知识产权创造优势企业,为实现“园区制造”向“园区创造”转变提供了有力支撑。仅去年,该区发明专利申请突破2000件,占申请量的50%左右。据悉,该区目前累计申请专利13000余件,申请国外专利600余件,获得国外授权专利300余件。
——探索科技与金融合作机制,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近年来,该区积极引入多种金融资源,结合政府出台的各类科技金融政策,已初步形成股权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相结合的全方位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区内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加速产业化。在今年初,该区与以色列合作成立了“中以智库”,在全国率先打造“知识产权银行”。“‘中以智库’一方面筛选有产业化前景的高新技术,通过资本运作,以专利贮备、人才引进、优先使用权等方式,逐步形成一个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智库’;另一方面通过寻找合作伙伴,将‘智库’中的高新技术以专利授权、二次研发、共同投资等方式推动其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苏波告诉记者。
此外,苏州工业园区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通过走访企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掌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所面临的困难,并会同银行、评估公司、金融研究机构探讨解决方案。在今年3月,该区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4000万元成功发放,目前已有6家企业先后获得银行发放的专利权质押贷款。
——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通过培育、扶持和引导等手段,苏州工业园区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目前,该区累计引进8个千人计划和97个领军人才项目,这些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科技优势凸现,部分项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1%的项目已产生销售;与此同时,该区多家本土孵化型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也不断提升。以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一家从OEM起步的民营企业,由于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目前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已超过1800件,先后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自有品牌的商标注册,品牌产品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自主培育品牌维克士(WORX)等在专业、高端电动工具市场赢得了较高知名度,部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世界传统知名品牌,打破了电动工具国际市场由外国公司垄断的局面。
——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培养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苏州工业园区专门建立了2000余平方米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集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登记、知识产权转让和维权咨询等服务功能于一体,已吸引了8家国内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目前,该平台拥有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步更新的“七国两组织”的中外专利数据库和覆盖园区重点产业的专利专题数据库,为园区企业分析和掌握国内外专利技术动态提供了信息保障。
同时,为加快培养企业知识产权人才,该区成立了“知识产权培训基地”,邀请国家级及海外资深知识产权专家前来授课,定期举办系列知识产权讲座、论坛或研讨会,累计培训知识产权重点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知识产权工作者、研发人员等达3000余人次;今年又与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合作建成了“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园区分站”,为园区知识产权工作者增加了新的知识产权学习途径。
“知识产权工作的快速推进,使得苏州工业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区先后建成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等10个国家级创新基地,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5%,实现新兴产业产值316亿元,纳米技术、软件动漫、离岸外包执行金额分别增长110%、71%和70%。我区还先后引进各类研发机构160余家,R&D投入占GDP比重在2009年达4.2%。”苏波说。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合作项目,位于苏州古城东侧金鸡湖畔,行政辖区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于1994年5月正式启动。多年来,该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都超过30%,取得了GDP超千亿元、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超千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千亿元、注册内资超千亿元“四个超千亿”的发展业绩。目前,该区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是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