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两岸互动数字内容设计大赛 -- 知名园区
石景山园:数字娱乐产业崛起京西
时间: 2010-08-05 11:19     来源: 北京商报
  日前,英特尔公司副总裁约翰·戴维斯(John Davis)与石景山区副区长李艳一起为“数字媒体制作示范中心”揭牌,该中心由“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与英特尔公司共同建设。李艳用“这将掀开中关村石景山园(以下简称‘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开展国际合作的新篇章”来评价双方的合作。

  有人说,首钢的迁出使石景山区的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但实际上,石景山区不仅在今年3月获批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园区的主导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更是成为破解石景山区发展的突破口和石景山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力支撑。随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的调整,以首钢改造区为核心、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石景山区高端产业用地将纳入示范区新规划范围,为园区长远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

  石景山区已迈上从传统工业区向现代都市新城区转型的探索之路。

  上半年收入居各园区之首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04年底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启动建设以来,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聚集了文化创意企业2500余家,年收入超过120亿元,年增长20%以上,以数字娱乐为特色的园区经济总量更是以每年30%以上增幅增长,三年翻一番,2009年增速居中关村“一区十园”之首。

  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周西松告诉记者,去年,园区新引进企业725家,同比增长45%,全年实现收入和税收分别突破280亿元和8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今年上半年,园区企业实现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47.4%。仅1至6月,园区新引进企业503家,同比增长14%,注册资本近20个亿,同比增长80%,其中注册资本过千万的企业64家,园区企业总数达1500家。新引进企业中,包括永新视博、恒大文化、星暴国际、呈天时空等文化创意知名企业,以及新一代专网通信、摩根实德、银江科技和中广数字等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同时, 特艺中国(原汤姆逊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汉能控股和畅游互动等行业领军企业正在积极洽谈中。全区文化创意产业上半年实现收入80亿元,税收3.56亿元。

  按照石景山区CRD(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行动规划确定的“一轴一核一园一带多支点”的空间发展布局,园区空间将遵循石景山区的空间发展布局进行调整,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高端产业用地将纳入新规划范围,面积增至16.997平方公里。

  “今年,园区将实现收入和税收分别突破350亿元和10亿元,增幅均超过25%的目标。”周西松的话虽然说得谦虚,但是可以感受到他对园区未来发展的憧憬,他说“这种高速增长至少还会维持10年时间”。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决于产业定位

  面对园区今天发展的蓬勃之势,园区负责人表示,信心来源于园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新的产业功能定位。从2006年纳入到中关村的“一区多园”之后,园区首先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明确了产业定位。确立了三大重点发展产业,即在园区北Ⅰ区构建以数字化为特色的创意科技产业功能板块;在园区北Ⅱ区构建以数字娱乐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板块;在园区南区构建以工业设计和高端制造业为主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功能板块。

  园区在众多的文化创意产业门类中,瞄准了 “数字娱乐产业”,通过开发建设“新媒体制作基地”、“北京数字内容制作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国内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企业,并结合“网络游戏孵育中心”、“移动游戏孵育中心”、“动漫中心”,集聚和培育从事游戏、动漫设计制作和运营的企业,促进游戏、动漫产业的企业集聚。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当前发展的核心要求,而实际上,从一开始,我们在产业定位上就已经开始探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途径。”园区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着很深的体会。多年前,石景山区曾计划在美丽的西山脚下建成芯片生产线,虽然是大项目,但最终园区认为这不符合石景山区的长远发展要求,从而转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如今,这里已建成了全国第一个专注于数字娱乐产业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即将建成26万平方米的新媒体产业基地、13万平方米的影视传媒产业基地和31万平方米的科技服务产业基地,距首都机场45分钟车程,距西客站15分钟车程,距苹果园地铁两公里,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占园区总收益的40%,日后更将成为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周西松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仅是技术、产品、营销手段的创新,它涵盖整个产业集群的方方面面。只有从宏观上把握好方向,才有可能为园区企业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

  政策引导助力产业快速发展

  园区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落在了园区大环境的建设上,“生态环境建设固然重要,贴心政策的出台也是决定企业是否愿意落户和能否做大做强的核心要素”。周西松说,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北京市很难再找到一个在数字娱乐产业上推出众多扶持政策的园区。园区是在举全区之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据了解,在扶持政策上,园区有着国家、北京市、石景山区政策的三重叠加优势。除中关村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优惠政策外,今年上半年,园区出台了《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产业集聚和企业发展办法》,其中提出设立“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发展专项资金”,以每年5亿元的资金,采取奖励、匹配、补助、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的发展、项目的启动与实施。对石景山区财政年贡献额在1000万元(含)以上的,三年内每年按其对区财政贡献额的50%提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资金支持,并对文化创意企业的房租补贴、项目资金、贷款贴息等加大支持力度。

  同时,石景山区还定期发布《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对区级集聚区和项目进行评估认证,对产业发展动态进行监测。园区出台的《石景山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试行办法》中要求在5亿元专项资金中安排项目资金,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或项目,给予项目最高额度不超过200万元的补贴资金;对文化创意企业所获贷款项目给予50%的贴息补助;对获得国家级奖项或称号的文化创意企业或项目给予一次性10万到20万元奖励;对获得市级奖项和称号的文化创意企业或项目给予一次性5万-10万元奖励等等。

  此外,在产业环境建设方面,园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比如向中小企业创新提供开放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人才孵育、投融资平台等,启动了“明星计划”,旨在培育中小企业成为行业龙头。对于政府审批事项,园区组建了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开放式的服务大厅,整合100家中介服务机构资源,为企业提供“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通过推进以金融资本对接服务为核心的“金桥工程”、知识产权百千对接服务工程、“百项服务进园区”活动等搭建起全方位的中介服务平台,仅此一项就削减了75%的行政审批环节。

  园区内的冠坤文化、中视互动等企业分别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联合成立了“人机交互多媒体实验室”、“中关村石景山园文化创意管理研究中心”、“绿色网游研发中心”等机构,NICC国际动画学院落户,文化传媒产业基地、科技创意园、青年创业园等各种创意创业载体、园中园纷纷建设,产学研联合进一步加快了园区产业发展。园区推出了创新服务品牌——“中关村石景山园企业家沙龙”。该沙龙通过引入行业龙头企业高层管理者、政府相关部门管理者、行业协会、社会知名专家学者的资源,为园区企业搭建一个同行业间、企业与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之间彼此交流、合作的互动平台,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增强产业的凝聚力。

  打造中国数字娱乐第一区

  如果说园区肩负着吹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先锋号”的责任,恐怕并不为过。

  网络游戏《天龙八部》、电视剧《汉武大帝》、3D高清动画片《三国演义》、新版《红楼梦》等千余个原创民族文化作品层出不穷。中国最大的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矩阵缔造者陈一舟、号称视频整合者的冯鑫、游戏产业新锐人物王峰、打造民族动漫原创品牌的陈功了、美国艾美奖得主李沁等等,更是成为引领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时代先锋”。今年,中视互动原创动画电影《麋鹿王》、帷幄昊合动画电影《浩昊文字国历险记》更是成功地从中国走向了世界,分获首届欧洲国际立体电影节“金水晶奖”、美国好莱坞第十五届国际家庭电影节“最佳外语电影教育片奖”。

  按照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石景山区被赋予“一区三中心”的发展定位,即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职能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为此,石景山区确立了“打造北京CRD,构建和谐石景山,建设现代化首都新城区”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旨在打造集文化创意、商务金融、高新技术、休闲娱乐、旅游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

  在今年3月底举行的“中关村石景山园2010年工作推进大会”上,石景山区提出要将石景山区打造成“中国数字娱乐第一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区”,这项工作要成为石景山区“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建设行动的核心。

  按照石景山区CRD行动规划确定的“一轴一核一园一带多支点”的空间发展布局,全区将释放出2000万平方米的高端商务办公载体空间,预计投资超过 2000亿元。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研发、生产、交易、展示、培训的产业链条,打造以网络游戏、影视动漫、数字媒体及信息安全、工业设计、智能信息服务、科技金融等文化创意和高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特色示范区,全面推动首都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

  “要了解北京的数字娱乐产业请到石景山来。”石景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石景山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将围绕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发展定位,借助重大项目的推进,以园区为重点,大力推进中国动漫游戏城和新媒体产业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将石景山区打造成为中国数字娱乐第一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区,形成首都西部又一高端产业功能区,让文化与创意代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记者 张晓东 通讯员 祈月)

编辑: 徐丽华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