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 闻 | 视频播报 | 论坛动态 | 嘉宾讲话 | 嘉宾名单 | 中国台湾网专稿
媒体报道 | 论坛内容——主论坛——分论坛 | 图片报道 | 两岸互联网发展回顾及展望 | 背景资料 | 嘉宾风采
  09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 -- 两岸互联网发展回顾及展望

台湾《民生报》社长项国宁畅谈两岸媒体交流愿景

时间:2009-07-01 13:19   来源:中新社

  中新社记者 董会峰  

  “两岸媒体的交流互动,长远来讲,一定对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有正面作用。”

  台湾《民生报》社长项国宁在出席第三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间隙,接受本社记者专访,畅谈两岸媒体交流愿景。

  项国宁说,由于历史、意识形态等原因,两岸有一些事情一时打不开,但如果双方的读者、阅听大众能够对彼此有更深的了解、更广的认识,或许在碰到两岸问题的时候,比较不会情绪化。

  “所以,我们希望两岸媒体的交流,能够尽量脱离政治上的干预,让媒体能够自主、深入地作一些报道。这样,就不会因为政治的起起伏伏,而影响到媒体正常、健康的交流。”

  项国宁说,两岸交往,媒体交流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媒体人甚至充当了先行者的角色。当年《自立晚报》记者徐璐、李永得冲破政治禁忌,辗转到大陆采访,便是一个例子。

  从事媒体工作二十五年、持续关注两岸新闻交流的项国宁认为,两岸媒体交流大致有两种类型,一个是媒体本身的交流,一个是在报道上,对海峡彼岸作比较深入的报道。“我觉得,在这两个方面,这些年的确有进展,媒体互访增多,部分媒体实现接力式驻点,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等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一路走来,我们看到跟以往不同的景象。不过,就关心两岸关系的人来讲,做得还不够,速度还是慢了点,步子走得小了点。”

  在媒体的报道方面,项国宁认为也需要进一步改善,尤其是品质。台湾媒体对于大陆的发展,需要更宏观的视野和一些更好的专题,作更深入、客观的报道,多一些文化面和现象面、整体政策走向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单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反之亦然,大陆媒体对台湾新闻的报道,也需要花更多的人力、资源,了解台湾整个的发展过程和面貌。

  谈及岛内媒体生态的变化,曾先后担任台湾《联合晚报》、《联合报》总编辑的项国宁感慨:时过境迁,办一份有品质、有深度、坚持原则的报纸“曲高和寡”,已很辛苦。台湾媒体增多、竞争日趋激烈,但广告大饼并没有扩大。以平面媒体为例,面对电子、网络媒体兴起,经营全面市场化,读者群体和口味变化等多重挤压,报纸面临困境和生存挑战,专业空间缩小,质、量难以两全,媒体人常常觉得力不从心。所以,传统大报通过办网站、降低报纸售价、多元经营等方式,做了很多努力。“今天的媒体不能固守单一形式,但无论如何,报纸的核心竞争力还是编采能力。”

  话锋一转,项国宁说:“台湾报业市场饱和,但大陆是另一番景象。世界看好中国,大陆经济高速成长,报纸还普遍盈利。或许,这能为台湾媒体提供一片新天地。就联合报系来说,我们乐于寻找机会,分享办报经验,在大陆媒体市场扮演一定角色。这是一个愿景,也是一个有趣、有意义的挑战。我们在努力,希望梦想成真。” (完)

编辑:许雯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