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 闻 | 视 频 | 最新消息 | 三大议题 | 三大亮点
各方声音 | 惠台措施 | 图 片 | 座谈简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镇概况 | 两岸农业交流20年
  首届“两岸乡村座谈”活动 --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

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到乡村旅游发展的切入点

时间:2009-07-16 09:51   来源:江苏农业网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发展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必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探索新的路径。当前,旅游业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必须因地制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而发展乡村旅游关键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到切入点,最终实现以旅助农、以旅富农的目的。

  一、在乡村规划中找到切入点。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都是龙头。这是乡村旅游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第一切入点。有条件的地方完全可以把乡村旅游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这里所指的条件,意思是说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是所有的乡村都能够发展旅游,而是要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从各地的发展经验来看,一是紧靠中心城市,车程在半小时之内的乡村,如赣州市城郊和各县(市)城区周边乡村;二是紧靠现有景区的乡村,如赣州通天岩、上犹陡水湖、崇义阳岭、大余梅关、瑞金革命旧址群、定南九曲度假村等景区周边乡村;三是自身旅游资源良好的乡村,如赣县白鹭、兴国三僚等古村落,以及果业、花卉等产业发展或自然、生态比较好的乡村;这些乡村比较适合发展乡村旅游。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地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条件比较好的乡村,结合乡村规划注入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形式,把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要素融入乡村规划。规划搞好了,乡村旅游发展也就有了基础。我市在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中,坚持“一个保留、两个坚持、三个不”,即保留农村历史文脉,传承客家建筑文化,彰显赣南农村客家文化底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注意保护山体、河流、水塘,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坚持不搞千篇一律,做到依山就势,体现乡村特色,凸显田园风光,避免城乡一体化变为城乡一样化。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这些规划理念,已经体现了新农村建设规划与乡村旅游规划的完美结合。

  二、在产业发展中找到切入点。新农村建设,落脚点在于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这就要求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产业作支撑,否则,新农村也只能是“空壳村”。而乡村旅游作为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它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形成共同发展的格局。据有关资料表明,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就能为社会创造5个以上的就业岗位;旅游业每增加1元的直接收入,能带来3元的间接收入;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0.9个百分点,而第一产业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10.6个百分点。因此,乡村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完全可以与第一产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兴产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崇义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把乡村旅游业摆到与林果业同等重要的产业来培育,立足本地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制定一系列引导和鼓励政策,加强对农民的旅游知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建立了8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统一农家乐品牌,涌现了13个农家乐性质的“阳岭竹家庄”,涉及392户农民,1800多人口,直接从事乡村旅游业的有260人。今年1—5月份,共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78万元,平均每个村民增收610元,同时带动了笋干、茶叶等农副产品以及竹编工艺品的销售。

  三、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找到切入点。实际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用水、用电、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共同任务。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好了,乡村旅游的功能也就基本完善了。所以说,新农村建设是乡村旅游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抓住了这个机遇,不仅可以大大改善旅游的可进入性,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旅游乡村的住宿、餐饮、旅游公厕、停车场、农产品购物点等配套功能,营造村容整洁卫生、村民文明友善的旅游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崇义铅厂镇田心自然村,位于阳岭南麓,距县城10公里,44户农户,房前果园、梯田,屋后竹林、菜园,好一派田园风光。去年,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抓住机遇,彻底进行了“三清三改”,修通了环村公路,进行了美化绿化,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加上自然条件比较好,经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有4户农户很快就搞起了“农家乐”,吸引了大批游客,户均增收4万元左右。

  四、在促进乡风文明中找到切入点。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将城市文明带入乡村,使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融合,推动城乡互动,实现以城带乡;可以增加农民的环保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民主管理意识,提高农村精神文明程度。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各地在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完全可以把乡村旅游人才的培训作为农民知识化工程的重要内容,列入工作日程,组织农家乐、农业旅游示范点、农家旅馆(餐馆)的经营、管理和服务人员,以及各景区(点)周边村落和旅游新村的农民特别是回乡知青,进行旅游知识、导游知识、礼仪接待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服务接待水平,增强农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瑞金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村庄整治,组织红色旅游新村、产业发展新村、原生态村和“农庄”、“果庄”、“农家乐”的从业人员,进行有关知识培训,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该市沙洲坝村党支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依托紧靠红色景区——革命旧址群的优势,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旅游产业协会,形成了“支部+理事会+协会”的民主管理模式,使村容村貌、乡风民风为之一新。
编辑: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