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 闻 | 视 频 | 最新消息 | 三大议题 | 三大亮点
各方声音 | 惠台措施 | 图 片 | 座谈简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镇概况 | 两岸农业交流20年
  首届“两岸乡村座谈”活动 --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与服务

创新农技推广模式 建多元合作机制

时间:2009-07-16 16:00   来源:中国农技推广协会

  二十一世纪是社会高度信息化、经济高度知识化的时代,实施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大举措。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以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强农民的科技致富本领,实现农民技能化;以农业科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农业产业化;以农村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农民市民化。农民技能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农民所拥有的知识及其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当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时,农业科技推广就显得至关重要,并对我们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我们就更要从根本上解放思想,拓展思路,积极开展农技推广的新路子、新方法,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载体,大力发展农技推广信息化。

  一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点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它不仅使计算机的作用范围超越了地理位置的限制,而且也大大加强了计算机本身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具有单个计算机所不具备的下述主要功能:

  1. 数据交换和通信

  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终端之间,可以快速可靠地相互传递数据、程序或文件。例如,电子邮件(E-mail)可以使相隔万里的异地用户快速准确地相互通信;电子数据交换(EDI)可以实现在商业部门(如银行、海关等)或公司之间进行订单、发票、单据等商业文件安全准确的交换;文件传输服务(FTP)可以实现文件的实时传递,为用户复制和查找文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2. 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中提供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是计算机网络组网的目标之一。计算机的许多资源是十分昂贵的,不可能为每个用户所拥有。例如,进行复杂运算的巨型计算机、海量存储器、高速激光打印机、大型绘图仪和一些特殊的外部设备等,另外还有大型数据库和大型软件等。这些昂贵的资源都可以为计算机网络上的用户所共享。资源共享既可以使用户减少投资,又可以提高这些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3.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在单机使用的情况下,如没有备用机,则计算机有故障便引起停机。如有备用机,则费用会大大增高。当计算机连成网络后,各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互为后备,当某一处计算机发生故障时,可由别处的计算机代为处理,还可以在网络的一些节点上设置一定的备用设备,起到网络公用后备的作用,这种计算机网络能起到提高可靠性及可用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地理分布很广且具有实时性管理和不间断运行的系统中,建立计算机网络便可保证更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4. 均衡负荷,相互协作

  对于大型的任务或当网络中某台计算机的任务负荷太重时,可将任务分散到较空闲的计算机上去处理,或由网络中比较空闲的计算机分担负荷。这就使得整个网络资源能互相协作,以免网络中的计算机忙闲不均,既影响任务又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

  5. 分布式网络处理

  在计算机网络中,用户可根据问题的实质和要求选择网内最合适的资源来处理,以便使问题能迅速而经济地得以解决。对于综合性大型问题可以采用合适的算法将任务分散到不同的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各计算机连成网络也有利于共同协作进行重大科研课题的开发和研究。利用网络技术还可以将许多小型机或微型机连成具有高性能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使它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费用大为降低。

  6. 提高系统性能价格比,易于扩充,便于维护

  计算机组成网络后,虽然增加了通信费用,但由于资源共享,明显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性能价格比,降低了系统的维护费用,且易于扩充,方便系统维护。计算机网络的以上功能和特点使得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 计算机网络在农技推广领域的应用及面临问题

  以1982年成立全国第一个计算机农业应用事业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为标志,农业计算机应用研究已历经26个年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农业部门已拥有微机数万台,研究成果数千项,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累计面积达千万亩以上,增收效益在10~30%以上,应用面遍及农业生产、科研和管理各个领域,涉及到产前、产中和产后多个阶段。

  1. 发展应用

  通过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在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关心和支持下,通过与有关单位的合作,全国农技推广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为全面推进农技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一是农技信息网络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省一级涉及农技推广、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和作物种子等农技推广门户网站59个,地级农技推广网站或网页298个,市县一级农技推广网站或网页974个。60%的省(区、市)农技部门、60%的地级和40%的县级农技部门建立了农技信息网站或网页。二是农技信息计算机软件应用平台得到初步开发。近几年,通过项目和自行开发,全国农技推广系统建立了32个重要的信息系统。省一级部门建立了13个内部网络办公(OA)系统。其中“中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自1999年正式立项至2007年应用至今,已经构筑成国家级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控制体系信息化基础平台,形成了以国家病虫害监控中心为主体、省级监控分中心为骨干、覆盖全国县级用户的三级广域网络,有效地提高了我国病虫害监控信息的数字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整体水平,为病虫害科学预警和防治提供了决策支持,目前已得到28个省(市、区)600多个国家级病虫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汇总系统”,有力地提升了我国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水平、全面推进了我国土壤与肥料信息化、标准化和现代化进程;“全国植物检疫计算机管理系统”使国外引种审批,调运检疫、产地检疫、检疫登记、检疫机构、有害生物信息、检疫风险等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推动了全国农业植物检疫电子政务工作的发展;“全国农技中心自动化办公网络系统”,这一内部办公网络为提高办事效率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农技推广信息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相继建立。随着数据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经过各地最近几年对农技资源的挖掘和整理,一批实用的农技信息数据库相继建立。目前,全国农技部门开发建成的农技数据库和专家系统18个,应用软件等35套。如《植物检疫病虫草害名录数据库》于2004年开发完成;2000年前后,建立了《50年植保数据库》。目前,农技信息数据库建设正朝着实用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2. 面临问题

  虽然我们取得的发展成绩是显著的,但是,应该看到,当前全国农技推广信息化,与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和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农技推广工作的理念陈旧。当前,我们农技部门对农技推广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观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现代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形势下,转变职能和工作方式,提高农技推广能力和水平的客观要求。没有把农技推广信息化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工作方法及内容陈旧。

  农技推广信息化工作的机制不适应。目前,绝大多数农技推广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农技推广部门开发和配置信息资源的力度不够,资源整合难度较大,共享程度很低,信息为“三农”服务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省、市、县、乡农技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严重。

  农技信息服务的手段不适应。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多数农技部门缺乏必要的项目支持和经费的投入,信息设备缺乏、落后和信息更新迟缓的问题非常突出。

  农技人才队伍的结构不适应。农技推广部门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制约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进、培养懂农业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的工作迫在眉睫。

  3. 以计算机为载体推进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当前,农技推广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农技推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拓宽信息服务,推进信息交流和网络共享。在进一步开展好完善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领导重视

  信息化建设涉及众多领域和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强化组织和领导,“一把手”要亲自抓,组织协调好各种关系。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增加投入

  计算机网络设施是推进农技推广信息化资源开发和推进信息化服务的重要依托,是信息化建设的最基本的硬件条件。目前我们农技推广部门应用的计算机数量自上而下呈递减状态,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硬件条件非常差,甚至有些乡镇、村级部门根本没有网络。这是整个农技推广信息化工作的最大障碍。要快速发展农技推广工作信息化,建立好硬件网络系统是重中之中。增加硬件设施投入,专款专用,完善基层计算机网络系统,健全信息化体系,才能更好的应用和发展农技推广信息化工作,从而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进程。

  资源整合与共享

  信息资源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涉及农业技术的信息分散于农技、植保、土肥、种子等不同的农技推广部门,不仅给政府、社会、生产经营者和系统内部获取和利用信息带来不便,也难以进行宏观调控。随着计算机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各部门的资源整合已经是很简单的事。今后,要对农技信息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制订对策方案,逐步建立农技部门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推进信息的共享。搞好农技信息系统、网站、信息资源和设施的集成与整合,实现农技公共数据的兼容和共享,使政府、农户、企业和系统内部获得信息更加丰富,更加方便快捷。

  信息反馈

  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60%左右。对农民而言,只有当一项科技成果能为其家庭创造效益时,才会主动采纳应用。从全国农业科技成果来看,总量虽然不少,但存在“三多三少”问题,即增产性技术多,质量效益性技术少;粮食作物方面技术多,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方面技术少;产中技术多,加工技术少。而且,由于科技部门在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不能有效地传达到应用部门,许多政府及企业的领导甚至是企业的研究人员,常常并不了解科技发展所提供的机会和能力,遇到问题时不能自觉寻找科技手段加以解决。另外,由于对企业缺乏了解,科研单位的研究工作也常常缺乏针对性,以至于研究成果缺少实用性。推广部门与科研、教学部门脱节,没有联结成整体,制约着农技推广工作的进展。针对这些问题,作为信息化载体的计算机网络,就大有作为。通过计算机网络,不但可以快速及时的推广新的科技成果,把多种相关的农业技术信息加以集成和组装,使之成为可传播、可操作的技术信息系统,更能在第一时间内收集反馈信息,了解农民及企业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快速掌握科技成果转化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大企业效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是开发这类系统的重要支撑手段。

  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由于环境及待遇低下,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高学历人才很少,基层推广部门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够;推广机构专业过细分工,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与高效农业多样化发展,对农民缺乏足够的权威感。农村广大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低,科技意识不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差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农技推广部门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农技推广,不但要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更要推广科技、信息。要强化技术培训,注重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信息工作服务队伍。同时,要定期对广大农民进行科技及信息知识宣传和培训,提升农民整体信息化水平,使农业信息化进程推广而行易,最大程度的推进新农村建设。

  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农技信息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有效的管理、监督、激励机制,使农技信息工作有序进行。利用好有关政策环境,开放农业信息服务市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技信息化建设。

  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农技信息工作任重道远。新形势需要新思维,新任务呼唤新举措。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清形势,抓住机遇,齐心协力,扎实推进,努力开创全国农技信息工作新局面!

编辑: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