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 闻 | 视 频 | 最新消息 | 三大议题 | 三大亮点
各方声音 | 惠台措施 | 图 片 | 座谈简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镇概况 | 两岸农业交流20年
  首届“两岸乡村座谈”活动 -- 最新消息

和合共赢 水到渠成——两岸农业交流开启基层面对面新局

时间:2009-07-20 14:58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两岸乡村座谈活动永久徽标,创意取自台湾“卑南文化”出土的一个玉双人饰件。

 

  7月21日,一次探讨基层农业交流与合作的“两岸乡村座谈”,将在上海一个叫朱家角的乡镇举行。这是两岸农村基层生产者第一次集中、大规模座谈活动。

  悠悠古镇、盈盈水乡,朱家角是大陆现代农业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同时,它也是中华传统农耕文明最早发育的地区之一。而今,这个美丽的水镇将参与和见证两岸农业交流迈入新阶段的过程。和合双赢,是两岸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两岸基层民众共同的期盼。

  四大交流筑起广泛平台 由远及近成就面商面谈

  农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农业生产者,而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这么一个两岸农业生产者能直接面对面沟通合作的阶段,来之非常不易。

  稍稍回望一下,技术交流、展会交流、信息交流、人员交流这“四大交流”,在两岸农业合作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它们之间,也有个彼此演进的关系。

  1988年开始的两岸农业交流,起始阶段仅限于技术的交流和相关组织的沟通。随着农产品贸易的渐次兴起,交流也多表现为台湾农产品生产者通过贸易商与大陆消费者之间一种间接的交流,而很多贸易商还都是一些大陆企业。

  2005年之后,为了推动台湾农产品尤其是水果在大陆的销售,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陆续举办了一些有影响的展销会。正是在这些展销会上,台湾农民开始跟大陆的消费者直接接触,从而比较真切地了解了大陆的消费市场。

  一位台湾农民曾说过一句发自肺腑的话,他说看到大陆帮着自己推销掉了滞销的水果,晚上做梦时竟笑出声来。这反映了大多数台湾农民的心声。

  在这么一个信息社会里,两岸农业的合作与发展同样离不开信息的交流。经过多年的努力,两岸相关部门间已经建立起多种成熟的信息沟通渠道。在禽流感爆发等特殊时期,两岸及时通报疫情情况,这些渠道都发挥了行之有效的作用。

  当交流不断扩大时,两岸业内有关人士已经认识到:只有两岸农业生产者直接参与与推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合作,才是更高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台湾农民在2006年迎来了一个在大陆耕耘的好时节。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诞生,为台湾农民直接到大陆创业提供了平台。在园区“创业”的过程中,他们开始实质接触大陆的农民。

  为了满足台湾农民不断增强的到大陆发展的需要,这几年,创业园的数量不断得到扩大。2008年便有多家创业园“开张”。2月,在福建漳平永福、广东珠海金湾、湖北武汉黄陂、江苏无锡锡山四个地区,新设立了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台湾同胞投资大陆农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年年底,大陆又再次推出江苏南京江宁、广东汕头潮南、云南昆明石林三个台湾农民创业园。今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首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宣布,大陆再开4个台湾农民创业园:福建莆田仙游、福建三明清流、安徽巢湖和县、江苏淮安淮阴。创业园如此大密度地“开张”,可以看得出两岸农业交流之深。

  试验区和创业园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开始的时候,是由大陆有关业务部门因应两岸农业交流需要主动推出的;后来,没想到地方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纷纷要求设立园区;到了第三阶段,则是台湾农业企业和台湾农民主动要求设立园区。现在,已经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的试验区和创业园系统。试验区和创业园产业布局也更趋优化,并逐步由祖国大陆的东部向中部、西部区域拓展,已遍及14个省区市,园区所覆盖的面积甚至已经超过了台湾面积的8倍多。

  几年前,台湾茶农到福建漳平考察时,发现这里的气候环境条件跟生产软枝乌龙茶的阿里山非常相似,于是决定留下来试种这种台湾优质茶,没想到大获成功。随后,这里的台商越聚越多。台湾茶农林勇说,他们之所以主动要求在这里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并在产品上清楚标示产自创业园,是因为第一可以得到大陆政策支持,第二对台湾农民创业园这块“牌子”市场非常认可,产品好卖。

  如今,福建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已被台湾茶农誉为“大陆阿里山”。

  然而,两岸农业基层生产者直接大规模交流的大幕,应该是马上在上海召开的“两岸乡村座谈”开启的。在这次活动中,来自两岸的近400名代表中,很大一部分是两岸乡村基层的代表。两岸农业生产者如此大规模地在一起“座谈对话”,共商合作大计、共叙同胞之情,还是第一次。

 

编辑:李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