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临东海,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日照充分,雨量充沛。雨热协调较好,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生长和畜禽繁衍。年平均气温16℃左右,全年无霜期约230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000小时。5~9月为汛期,汛期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0%。
据市统计局统计,2008年底,上海耕地面积20.5万公顷(307.5万亩),全市农业人口181.9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户籍)的13.2%;共有112个镇,1781个村民委员会,乡村人口数355.23万人。农业劳动力51.78万人。
2008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80.7亿元,与上年持平。全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385元,比上年增长11%。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服务业分别占48.4%、4.0%、23.6%、21.4%、2.6%。
种植业产值135.73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45万公顷,粮食产量115.67万吨,水稻亩产548公斤,水稻总产17.8亿斤。蔬菜生产供应保持稳定,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3.36万公顷,蔬菜产量410万吨,绿叶菜上市量占全市90%。水果产量46.12万吨,林业产值11.29亿元。全市林地面积6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5%。畜牧业产值66.1亿元,生猪、奶牛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年生猪出栏258万头,鲜奶上市23.3万吨。家禽出栏4458万羽,鲜蛋产量6.2万吨。渔业产值60.11亿元,水产品总产量36.9万吨,其中远洋捕捞产量16.7万吨,近海捕捞产量2.43万吨,长江捕捞产量424吨,内陆捕捞产量4166吨,淡水养殖产量17.28万吨,渔民人均收入达12700元。
2008年,上海新建成设施粮田8万亩,累计建成110万亩;新建成设施菜田4万亩,累计建成19万亩;新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场34家,标准化水产养殖场14家;新建成为农综合服务站190个,累计建成332个。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松江浦南“三农”工作综合试点区建设和崇明地区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2008年末,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4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比上年增加14家,带动农户49.97万户,实现销售额313.63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53家,比上年增加近78%,入社社员63893人,带动农户18.79万户,实现农产品销售额35.77亿元。共验收、结题科技兴农课题95个,获得了41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新品种保护权12项。共组织513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培育科技示范场507个,科技示范户2755户,辐射农户3万多户,重点推广86个主导品种、53项主推技术,重点示范区内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基本达到100%。
2008年新批农业项目17个,农业利用外资1.48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农副产品加工、林木组培、花卉园艺等。农产品出口12.46亿美元,出口种类包括蔬菜、花卉、水果、水产品、米制品、肉制品、食用菌、观赏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