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县顾名思义原本即是盛产桃花的地方,但桃花树已不多见,早期曾因远东第一大水库——石门水库的兴建而名盛一时,许多观光客到桃园,势必要到石门水库。境内最重要的地点,莫过于桃园国际机场,每年利用桃园机场出入境旅客达二千余万人次。桃园素以工商大县、国际机场所在地为大家熟知,然而桃园族群多元的文化加上丰富的山水景观、草花王国的故乡、千塘之乡的美名,交融成属于桃园的风华面貌,处处显示桃园是个风景秀丽的县份,境内慈湖蒋公陵寝、后慈湖、头寮经国先生陵寝、小人国、角板山及拉拉山神木区,都是知名的观光名胜。
桃园县面积约1220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乡镇市为山地乡,面积350平方公里,约占桃园县面积的三分之一;最小的乡镇市为八德市,面积仅33余平方公里。桃园县位于台湾西北部,紧靠台北都会区,大部分是连绵不断的丘陵台地,地形呈西北向东南之狭长形,临山面海,自石门水库起经大溪镇东北出县境之大汉溪,将全县划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大部分。东南部分为标高300米以上之丘陵地、阶地及山岳,地势向东南渐次升高,山势峻峭,河谷窄狭。西北部地势则较为平缓,台地、阶地甚为发达,河流短而呈放射状入海。红壤和黄壤两者混淆分布在中北部台地与丘陵地,为桃园县一般坡地之主要土壤。东南部山区主要为石质土,冲积土则零星分布于河谷低地之泛滥平原。西北部沿海一带多为风积土丘。由于地形、地质的关系,桃园台地最主要的地理特色,就是遍布供农田灌溉用的人工埤塘,埤塘最多曾达8,846个,赢得”千塘乡”的美称。有埤塘的地方就有聚落,蓄水灌溉,养鱼休闲,甚至是风水景观兼具,因此,昔日桃园农渔牧兴盛,物产富饶。即便迄今,许多桃园重要建筑皆由埤塘辟建而来,也因此造就了桃园的”埤塘文化”。
桃园县属副热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约在23℃左右,年平均雨量在1500至2000毫米上下,气温、日照、雨量及灌溉便利,适宜农业经营,主要农产品以蔬菜、花卉、黑毛猪、寿山茶、龙泉茶、芦峰茶、武岭茶、甘薯、花生、西瓜、牛乳、洋香瓜、水蜜桃等为主,农产品自给有余外,也运销全台。
桃园县畜牧事业以毛猪、家禽、乳牛为主。为因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畜牧业者以朝向降低产销成本、提升效率及生产零污染的畜牧产品质量迈进。在渔业方面,桃园县海岸线长四十三公里,有两个渔港,一为永安渔港,一为竹围渔港,均属沿海、近海作业之渔船港口。竹围港渔船都于桃园县沿岸水域从事渔捞,渔获物以鰆鱼、午鱼、乌鱼、鲨鱼、花枝、鲳鱼等为主。全县渔户数达2,275户,其中沿海渔户达81.5%,近海渔户达14.2%,内陆渔捞3.8%,内陆养殖户0.4%;全县渔业产量达8,207公吨。
林业方面,桃园县造林面积,按造林性质可分私有林、耕地防风林、保留地、海岸、保安林几种,其中以耕地防风林、保留地、私有林等造林数目较多,而海岸林和保安林则数目偏少。桃园县林木以针叶树、湿地松、杉木、阔叶树、樟树、枫香、赤扬、木麻黄、杜英等为主。
此外,桃园县因接近大台北都会区,除农业产品的消费人口众多外,观光农园的设置与开发,也是桃园县农业转型最佳选择的途径,农园艺产品包括杂粮、果品、蔬菜及花卉等。桃园县农业未来发展重点着重于满足消费者之多元化及高质量化,未来桃园县将扩大经营规模,并更新各项公共设施,以增加游客吸引力,并落实农业转型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