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已经3岁了,收获不小,品种技术引进更快捷了。”
“农业生产要有国际观,两岸同种同文化,应该鼓励更多形式的充分合作。”
这是广西玉林市市委书记金湘军和台湾财团法人农村发展基金会董事长葛锦昭日前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研讨会”上的一番对话,引起了在座海峡两岸农业界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企业人士的共鸣。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他们呼吁,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步子还可以迈得再大些。
抱团发展——
两岸农业合力共克时艰
像玉林一样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早已在大陆遍地开花,自1993年开始,福建、海南、山东、黑龙江、江苏、上海、广西等省市相继设立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另外,福建、广东、四川、山东、江苏、湖北、云南、重庆等省市,还先后设立海峡两岸农民创业园。
截至2008年底,在大陆投资的台资农业企业已达5900多家,投资金额69亿美元,其中在试验区和创业园中投资的台资农企占81%,投资金额占79%。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秘书长李永华表示,试验区和创业园已成为两岸农业合作的主要平台。
专家指出,两岸农业技术交流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在范围规模上有非常大的突破,不仅仅是种植业产品,同时扩展到养殖业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等。但是从深度来看,台湾在农业技术交流方面,还趋于保守。
随着去年11月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的成立,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从规模开始走向深度。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会长于永维介绍说,两岸柑橘生产、糖业、水稻和玉米科技、渔业、畜牧业、产品营销与市场经营管理等方面已经达成一系列交流和合作意向。
专家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对农业生产造成冲击,而大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建立起的多个功能齐全、相互衔接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既有助于台湾农业人士在其间施展抱负,展现才华,更能拉近两岸农业合作的距离,让两岸农业方面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形成合力,抱团发展,共克时艰。
新的契机——
带动两岸农业转型升级
台湾涉农企业大多是外销导向型的,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未来台湾农业的资金和技术必须到岛外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台湾农业今后的出路在大陆”,这业已成为台湾业界的一种共识。
长期以来,大陆的作物以产量高为优势,而台湾的作物以品质著称,产量却不高,这就使两岸农业合作有了互利共赢的可能。台湾高雄县农会总干事萧汉俊表示:“台湾民众也希望能吃到台湾所没有的新疆哈密瓜和香梨等水果。”
于永维告诉记者,两岸均属小农经营形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但各有所长。通过交流与合作,以精致农业为主的台湾农业,将以市场潜力大、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大陆市场为依托,将大陆的农业资源、劳动力、科研成果与台湾的资金、应用技术、农产品运销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促进两岸调整农业结构,亦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两岸农业因生产结构相同、贸易结构相似、国外市场相近所导致的恶性竞争,从而共同拓展世界农产品市场。
台湾屏东科技大学段兆麟教授指出,两岸农业人士不应该只拘泥于大陆、台湾两岸市场的瓜分,更应该寻找双方优势的发力点,携手走向国际市场。“来大陆投资的台湾农业界人士也应更新观念,逐步培养国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