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信 箱       vip会员        天 气   
字号:
和平发展是主流

  时间:2007-12-28 17:18    来源:《台声》     
 
 

  对于两岸关系来说,2007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党的十七大召开,确定了新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大陆继续落实各项惠台措施,推动两岸交流向前发展;任期临近结束的陈水扁当局,推行“台独”进入最后的疯狂,两岸同胞共同进行了反击“入联公投”的斗争。


  对台政策在创新


  十七大报告系统、全面、深入地论述了对台工作新战略,在对台政策上,集中体现了战略机遇期的大政方针。如何处理好台湾问题,摆正其在祖国和平发展中的定位,在当前形势下显得更为重要。祖国统一战略和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综合国力必须是相适应、相配合的关系,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21世纪头20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里,对台工作不仅不能松懈,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因为台湾问题如何演变不仅对“战略机遇期”的长短、甚至对能否保障“战略机遇期”都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处理好台湾问题本身就是抓住战略机遇期的一个关键环节,不仅可以为改革和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而且可以使台湾问题的解决难度进一步减小。按照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抓住战略机遇期,既可以加快经济建设和政治改革的进行,又可以为开展反独斗争,遏制“台独”挑衅、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提供坚实的基础。总之,对台工作和祖国统一战略已经成为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七大报告的对台部分,根据两岸关系的形势和需要,提出了在对台工作中具体落实战略机遇期和平发展的总路线。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注重对台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50多年来,两岸关系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关键是对台方针政策不断随着两岸关系的需要而不断创新。在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等基本原则,保持对台方针政策原则性、连续性、一贯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两岸关系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任务,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战略和新要求,并且在十七大报告中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论述,提出“三个坚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提出三大任务:打破两岸政治僵局,达成和平协议;落实各项惠台政策,推动直接“三通”;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活动。二是贯彻和平发展思想,首次在报告中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的新主张,不仅指明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更标志着对台政策的重大理论创新与深化,有利于保障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维护台海和平,有利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三是贯彻建立“和谐社会”思想,建立“和谐两岸”,首次提出签订两岸和平协议,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签订和平协议的提出,为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条件。四是贯彻“以人为本”思想,进一步深化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十七大报告从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家园的角度,提出“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五是贯彻维护国家主权的思想,进一步强调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两岸同胞要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十七大报告体现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台政策的原则性、大格局、新思路、新战略和务实感,体现出作为新时期对台工作指导纲领的政治、战略和历史高度,反映了全党全军全民的意志。只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政治报告确立的对台工作新战略,十七大提出的对台工作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反独”斗争在深入


  对于年内两岸关系来说,陈水扁当局的“台独”活动不断加剧,遏制“台独”的铤而走险,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任务。


  (一)“台独”进入疯狂期


  进入2007年以来,陈水扁凭着7年来推行“台独”的惯性和加速度,以及任期即将结束、抓紧利用执政的最后机会推行“台独”的紧迫感,利用公共权力,使出浑身解数,极力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留下一堆不光彩的记录。
一是继续宣扬“台独”。年内,陈水扁鼓吹“台独”、攻击大陆、贬低泛蓝军的言行不断。如“元旦讲话”实质是“在铺陈新的台独论述”。如3月4日,提出“四要一没有”,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9月6日,在南投的约20分钟的讲话中,连续13次狂喊“台湾本来就是台独”。10月16日,声称“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台湾人民不是中国人民”,签订两岸和平协议是“投降协议”。


  二是加快“台湾正名”。2007年,是陈水扁当局利用最后的执政机会,集中强行推行“台湾正名”和“去中国化”的一年。如2月9日,在当局指使下,“中国石油”、“中国造船”、“中华邮政公司”等公营企业,分别改名为“台湾中油”、“台湾国际造船”和“台湾邮政公司”。如 7月21日,台“教育部”开始从用词角度,对中小学教科书全面“去中国化”。


  三是推行“法理台独”。就“法理台独”而言,到上半年,陈水扁当局的重点是策划一批“台独”组织和“台独”分子,拼凑出4类15种草案,形式、内容有不同,但都是以“管辖主权”、“已经台独”、“制宪”或“修宪”、“公投”、改“国号”、“入联”等作为理由和手段,图谋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四是制订“台独”决议,在游锡堃的具体操纵下,特别是在陈水扁的主持下,9月30日民进党代表大会通过“正常国家决议文”。“决议文”顽固坚持“一边一国论”,继续鼓吹“正名制宪”和“入联公投”。


  五是推行“入联公投”。6月18日,陈水扁在会见美国一智库负责人时,宣布将在“总统”换届选举时一并举行“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公投”。作为“法理台独”的重要部署的“入联公投”一提出,立即遭到海内外的反对。陈水扁变本加厉,利用执政条件,不惜与美国“较劲”,举办“9?15入联游行”、“10?24入联路跑”、“11?03入联晚会”等造势活动,并且把“入联公投”与正常的政务、外事、社会活动和选举捆绑在一起。“入联公投”成为陈水扁的最后疯狂。


  (二)“反独”出现新局面


  年内出现的“台独”新动向、新招数,严重危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一是大陆强调“反独关键年”。陈水扁的“台独”气焰,表明今明两年台海局势进入高危期,为了遏制“台独”的铤而走险,大陆提出今年是“反独关键年”。十七大确立的对台工作新战略,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分裂、推进统一的意志和决心。大陆反复强调,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在这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没有丝毫妥协的余地。大陆指出“决议文”是民进党20多年来“台独”主张的继续与深化,它将“公投”与“制宪”和“入联”连接在一起,目标就是要“彰显台湾为主权独立国家”。“入联公投” 就是图谋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是为对内推动“台独制宪”、对外谋取国际承认创造条件,是借助国际舞台和联合国推进“法理台独”。为了更好的进行反对“入联公投”的斗争,大陆在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反独”国际环境、巩固“一个中国格局”的同时,强调将坚定不移地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但绝不会坐视“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也做好了坚决制止一切‘台独’冒险活动的万全准备。经过一年来“反独”斗争的实践,证明“反独”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共同追求的目标。


  二是国际“一个中国格局”稳定。进入2007年以来,陈水扁当局在国际间进行的“过境外交”、“入联公投”、“台湾正名”的活动,也让国际间出现自觉维护联合国宪章、维护各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分裂势力破坏国际格局的局面,联合国和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绝大多数国家一起,与中国结成“反独”统一战线。就美国来说,每逢陈水扁宣扬露骨“台独”言论和出台“台独”举措,美国负责对华政策的高官,总是站出来申明美国反对陈水扁当局破坏台海现状的立场和主张。特别是在陈水扁“屡教不改”、不断强行推进“入联公投”之际,美国高官直接对台湾民众“喊话”,要求台湾选民自己作出选择,制止陈水扁的挑衅行为。从内容上看,针对“台湾正名”,美国方面表示,“美国不支持台当局采取片面改变台湾现状或走向独立的‘行政措施’,也不支持台湾当局改变辖下单位实体的专用名称”。针对“正常国家决议文”,美国方面指出,在现在国际条件下,“台湾或‘中华民国’在当前国际社会都不是一个国家”。针对“入联公投”,美国方面多次强调,“入联公投”是“宣布台独的一个步骤”,是“没必要的挑衅”,只能升高台海紧张情势,只有“自寻失败”。若台湾执意办“入联公投”,美、台互信方面会“付出代价”。中美两国已经形成的反对“极端台独”的合作关系,成为国际“一个中国格局”的有效政治保障,有效遏制陈水扁最后的“台独”疯狂。


  三是岛内主流民意反对“台独挂帅”。陈水扁抓紧任期最后阶段疯狂搞“台独”,尽管在泛绿军中有一定的支持度,但也让广大泛蓝军和中间选民加深了对“台独”危害的认识。对于年初陈水扁在以往基础上加大力度进行的“台湾正名”、“去中国化”,泛蓝军和广大社会舆论出面进行正面较量,指出“推动中华邮政、中船等‘改名’政策,不只显现民进党的幼稚,更显示它不管百姓和员工生活,只会操弄台独意识,升高社会冲突,实在非常可耻”。对于被陈水扁当局不断拉高声调、抬高声势的“入联公投”,社会舆论认为陈水扁的目的有三:“入联公投”成为陈水扁创造“台独成就”的新阶梯,当然也成为“台独”势力的希望所在;拉抬一直低迷的选情,“入联公投”和“公投绑大选”既可以对泛绿选民进行深度动员,更是便于混水摸鱼;设置自我保险,“入联公投”可以把陈水扁和“极端台独”力量捆绑在一起,后者可以成为陈的“台独党卫队”,“入联公投”成为变相的“保命符”。基于这三点,社会舆论认为“入联公投”,只能带来两岸关系的新危机,只能带来美台互信的新障碍,只能带来政局和社会的新动乱。总体上看,经过一年来“台独”的喧嚣和“入联公投”的闹剧,“台独有害论”影响继续增长,成为陈水扁执政危机和泛绿军难有起色的主要原因所在。


  两岸交流在前进


  观察年内的两岸关系,在大陆的有力推动下,各项交流冲破陈水扁当局的阻挠,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一)两岸交流成绩喜人


  两岸经贸交流经过29年、两岸人员交流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准,年内又有新的提高。在经贸方面,据大陆统计,1月至9月两岸贸易额为896.9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大陆对台出口171.9亿美元,同比增长13.8%;进口725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台湾顺差为553.1亿美元。在台商投资方面,据大陆统计,前9月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2480个,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1.4亿美元。截至2007年9月底,大陆累计吸收台商直接投资450.4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在大陆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6.2%。人员交流也是这样,前9月的台胞来大陆超过300万人次。在春节包机基础上,去年国庆节两岸达成“包机节日化”,今年3月及6月实现“清明包机”和“端午包机”。为便于包机飞行,大陆则开放了成都、杭州、南京、深圳、大连、桂林等第二批直航“包机”地点,并同时开放天津、福州、重庆、珠海、沈阳、青岛、贵阳等机场作为备降机场。5月1日起,大陆还允许台湾所有飞行两岸“包机”的航空公司,在所有开放大陆“包机”的地点设立办事处或代表处。


  一年来两岸交流取得的成就,为今后交流搭建了更多的舞台,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二)大陆认真落实惠台措施


  年内大陆在促进两岸交流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一方面大陆社会稳定和实力增长,为落实惠及台胞的各项政策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台独’分裂势力越是想把台湾同胞同我们分隔开来,我们就越是要更紧密地团结台湾同胞”。十七大报告更是从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家园的角度,强调要继续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在大陆的积极推动下,4月28日,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国共两党和两岸学者专家,就在民进党当局干扰和阻挠之下,就推动两岸交流问题形成6项共识。随后大陆推出13项惠台措施。11月7日,“两岸城市文化创意论坛”在京召开,广电总局在会上还公布了大陆影视产业2项惠台政策,未来两岸合拍的电视剧,将被视为大陆生产的电视剧播出和发行。大陆惠台措施出台,为扩大交流领域、提升交流层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特别是在年内,大陆在如何落实惠台措施方面,与岛内生产企业和相关政党一起,做了许多探讨性、开创性的工作。在大陆的积极支持下,4月16日,首个全国性的台商组织——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简称“台企联”)成立,成为协调台商投资大陆和台资企业在大陆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组织。


  (三)民进党当局干扰两岸交流


  随着两岸经贸关系日益紧密,台当局也不得不有选择地放宽对特定交流项目的限制。4月1日,台“陆委会”宣布开放澎湖与大陆“小三通”,大陆游客可经金门、马祖前往澎湖旅游。8月1日,台“行政院”还开放受理大陆人士赴台接受活体肝脏移植、关节置换手术等五项医疗服务的申请。8月底,台“移民署”宣布放宽大陆地区人民赴台从事商务活动的规定。问题是陈水扁最后任期内的疯狂“台独”行为,决定了大陆政策上的“干扰和阻挠”的基本立场。在台企联成立时,台“陆委会”诬蔑“台企联”,甚至扬言若发现“台企联”负有“统战目的”,“将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6月11日,台“内政部”再度缩减大陆配偶赴台配额,将依亲居留限制在每年12000人,长期居留改为每年7000人,定居人数减少到4500人。9月间,陈水扁当局以提出不合理要求、违反国际奥委会的具体规定的方式,拒绝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来台。对于民进党内有人提出放宽台商投资大陆的限制的声音,陈水扁等人进行全力打压,声称在陈的任期内不可能有所改变。


  展望2008年,和平发展依然是两岸关系的主题,扩大交流领域和提升交流层次依然是两岸关系主流;“台独”作为陈水扁最后任期的最后疯狂也将有充分的表演,处于高危期的“反独”任务依然很重。(文/刘红 发于《台声》杂志2007年12期 总第277期)

 
编辑:jmzx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

 
雅虎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