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信 箱       vip会员        天 气   
字号:
2007年两岸影视交流——规模扩大

  时间:2007-12-28 10:10    来源:中国台湾网     
 
 

  07年是两岸交流20周年。从1987年台湾摄制组来大陆拍摄专题片《八千里路云和月》至今,两岸广播影视文化交流合作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20年来,两岸合作拍摄电影、电视剧、专题类节目500多部,共同举办研讨会、座谈会、广播影视节(展)活动200多场次,台湾业内人员前来大陆参观访问、制作节目、洽谈业务上万人次,台湾的广播影视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师等从业人员中,有4000多人次受邀参加大陆影视剧、综艺晚会和专题节目的制作演出,大陆从业人员有3000多人次赴台交流访问。两岸广播影视文化交流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并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07年,两岸的影视交流依旧热络,同时一些问题也仍然明显。把握07年两岸影视界的脉搏,不妨从寻找一些关键词开始。

 

  关键词:新政 《色戒》“北飘”“岛内闭关” 

 

 

  影视产业惠台新政颁布

 

 

影视产业惠台政策在“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论坛”开幕式上发布(摄 李徽)

 

相关专题:解读两岸影视产业惠台新政   

 

  10月,中共十七大确定了今后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十七大报告再次对台湾同胞作出庄严承诺:“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并要求继续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

      这一承诺很快在11月初的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论坛上得到落实,大陆方面公布了影视产业新的惠台政策。政策调整后,两岸合拍的电视剧在播出、发行、参展等方面,享受与大陆生产的电视剧同等待遇。有台湾演职人员参与制作的大陆电视剧完成片的核准程序进一步简化,时效性明显提高。同时,大陆还将继续鼓励台湾影视从业人员来大陆参与制作节目。这一开放政策出台,两岸业界普遍预期将吸引台湾更多的影视制作单位与人才前往大陆发展。  

   

 

  两岸合作《色戒》拯救台湾“金马奖”

 

 

《色戒》成为了两岸电影人携手闯荡海外市场的典型案例

 

相关专题 :关注台湾“金马奖”专题

 

  本年度全球华人关注度最高的影片,无疑是著名台湾籍导演李安的《色,戒》。无论剧本、资金、演职人员,《色,戒》可谓凝聚着海峡两岸多方的心血。而《色,戒》的背后,更是如今海峡两岸在影视制作上频繁而深入的合作。

  《色,戒》代表台湾地区“擒获”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并且将代表台湾冲击奥斯卡。做为台湾电影的一剂强心针,《色,戒》更是在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收获7项大奖,风光一时。

  然而,曾经具有华语电影风向标意义的“金马奖”,如今却早已风光不再。而今年,《图雅的婚事》等华语电影中真正有突破性的作品却因“大陆独资”而无奈退赛。也成为“金马”无法忽略的遗憾。


  台艺人北漂成风潮 岛内闭关引众怒

 

 

归亚蕾近年来在大陆荧屏上获得了事业的“第二春”

 

  07年,两岸影视交流欣欣向荣,影视惠台新政的出台更是让一直热络的两岸影视交流灿若夏花。近五六年,由于台湾受迫于岛内市场的萎缩,大陆电视剧的制作费又往往数倍于台湾岛内。从而,大批台湾的戏剧工作者飘流到北京、上海、横店等各大影城集中地讨生活,融入到“北飘”、“海飘”、“横飘”的潮流中。

  焦恩俊、寇世勋、归亚蕾等台湾著名演员如今都常年在大陆拍片。而熊天平、吴尊、SHE等台湾演艺明星也都开始或继续在大陆“掘金”的进程。

  但另一方面,交流的不平衡却依旧刺眼。一方面,大陆对台湾艺人的政策越来越开放。但另一方面,台湾当局对大陆演艺人员的限制却越来越严。今年年底,大陆当红小生黄晓明就由于赴台湾手续的繁琐,不得不放弃了到台湾参加金马奖的计划。

  害怕交流的台湾当局,对于两岸交流设置了种种苛刻条件,大陆团体申请接二连三被打回票,某些还被冠以“维护‘国境’安全及‘国家’利益”的荒谬理由。对此,当事人与岛内舆论无不感到愤慨。

  无论是“金马奖”开放度仍需加强;还是台湾当局对于两岸交流的刻意阻挠。我们都应该听到台湾业界的呼喊:阻断交流等于断了台湾演艺界的后路。正如台湾龙祥电影公司董事长王应祥所说,台当局不但不改变封闭的政策,还变本加厉限制,对台湾的演艺事业没有任何帮助。(赵春旭)


 

 
编辑:李徽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

 
雅虎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