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农业部和国务院台办正式批准在漳浦县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以下简称“创业园”),并作为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大陆方面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15项政策措施之一,在海峡两岸引起强烈反响。创业园设立以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业园建设,把它作为贯彻中央对台工作方针,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实际行动;作为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一步做大做活漳台农业合作交流的新平台,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着力“先行先试”,扎实推进创业园建设,推动了我市对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今年春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创业园视察,看望在这里投资兴业的台商代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称赞创业园办得好,是两岸农业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胡总书记强调:“只要是对广大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我们就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我们说到做到。目前,两岸正在商谈经济合作的框架协议,这是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双赢的一个好事。在商谈的过程中,我们会充分考虑广大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农民兄弟的利益,真正把好事办好”。胡总书记的视察带来了良好的效应,进一步提高创业园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成为我市对台合作交流的独特平台和品牌,是我市对台农业合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和示范窗口。
1、着力完善发展规划。创业园设立以后,市委、市政府要求市直有关部门和漳浦县要做好创业园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做大做活漳台农业合作这篇文章。漳浦县主动邀请上级有关部门和专家以及台商代表参与《发展规划》的制定,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创业园的功能定位和范围。2006年11月,市政府在福州举行创业园《发展规划》论证会,邀请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对《发展规划》进行论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创业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重新规划的创业园总面积30万亩,其中,核心区1.5万亩、示范区10.5万亩、辐射区18万亩。创业园按照“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典型示范”的发展思路,组织实施“二六”工程,即建设“两个中心、六个产业功能区”,包括科技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花卉、果蔬、茶叶、渔业、农产品物流、农产品加工等六个产业功能区;随着创业园发展规划的不断完善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农民和台商前来投资创业,创业园业已成为台湾农业外移示范基地。
2、着力实施项目带动。为加快创业园建设,市里将创业园列入2007年市重点建设项目,由市分管领导挂钩,市农办具体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市政府将创业园建设列入市支农资金盘子予以扶持;市农办等有关部门多方筹措资金扶持创业园建设,并协调将所属的花卉实验示范中心租用的90亩土地使用权无偿转让给创业园,并积极协助漳浦县向国家农业部、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等上级部门申报创业园建设示范项目;发改委、国土、科技等有关部门也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资金扶持,不断加大创业园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4年多来,创业园已配套建设主干道3.5公里,次干道2.6公里,防冲护岸896米,供水管道1800米,安装4座变电压器,建设玻璃温室1.3万平方米,组培室1100平方米,塑料遮阳网大棚(炼苗大棚)5300平方米等基础设施和生产配套设施,为台胞投资创业和创业园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和提供优越发展条件。去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着力加快创业园核心区的海峡花卉集散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农博会展中心、海峡两岸丘陵山区农机演示中心和海峡园博园等建设,目前,海峡花卉集散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等已完成了项目规划论证和3000亩的征地工作;农博会展中心围绕打造成为南方重要农业展会的目标,突出加强两岸合作和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办会档次和水平,把农博会·花博会办成两岸农业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创业孵化中心、海峡两岸丘陵山区农机演示中心、海峡园博园等也正在抓紧做好规划与选址等前期工作,力争通过“五个中心一个园”建设,将创业园打造成为海峡两岸新的旅游品牌。
3、着力加强招商引资。为加快创业园发展,市、县两级将创业园作为“4·9”漳台经贸恳谈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11·18”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的重点招商项目,积极拓展对台对外招商;通过网络招商、代理招商、平台招商、走出去招商和以台引台等渠道,联络邀请台湾有关农业团体、企业和农户等到创业园考察、交流、洽谈,吸引掌握高新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台湾核心农民以及中小农户等入园创业。自创业园批准设立以来,六个产业功能区已新引进29家台资农业企业和7个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前来投资兴业,总投资7000多万美元。至目前,创业园累计已有70家台资农业企业和7个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入园发展,总投资1.21亿美元,年产值达20.1亿元。
4、着力扩大对外宣传。创业园设立以后,市、县两级不断加大创业园建设宣传力度,着力打造对台农业交流合作的新名片,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创业园的建设成效,努力提升创业园在海内外的知名度。2006年9月,由中央电视台、福建东南卫视、台湾TVBS电视台联合打造的“海峡西岸行”大型系列报道节目在创业园举行直播活动,有效扩大了创业园在台湾的影响。特别是今年春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到福建视察,首站选择漳州,到创业园看望在这里投资兴业的台商台胞,全国各大新闻媒介和网站以及台、港、外等媒体都纷纷报道、刊载,再一次掀起了一波强有力的对台对外宣传。据新华社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媒体对胡总书记漳州之行的报道超过500篇,漳州、漳浦一下子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吸引了国内外客商尤其是台商主动前来考察投资,寻找商机。漳浦县将创业园列为该县“十大名片”之一,并专门建立创业园网络平台,推介园区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的创业故事,组织参加“海西先行十大故事”评选活动,市委宣传部、闽南日报社组织百名记者采风活动,等等,通过扩大宣传,提高创业园在海峡两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着力创新服务机制。刘书记、陈市长等市领导多次深入创业园调研和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园区建设和入园创业的台农台商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鼓励有关部门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主动加强服务,努力推进创业园加快发展。陈市长要求市农办探索创业园台商用土地租赁权证抵押贷款的融资新渠道。金融等部门积极探索台资农业企业融资贷款的途径,优先上报申请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扶持,推进银企合作,拓宽园区建设和企业融资渠道。漳浦县还出台了创业园《优惠政策》,从税费、土地、金融、用电、服务等方面给入园创业的台商予以优惠;县工商部门在创业园成立了“台农企业之家” 服务窗口,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县法院成立“合议庭办案点”,靠前服务,更好地维护了台商的合法权益;县公安局设立出入境管理服务窗口,方便出入境的台商登记;海关、国检等部门也设立了服务窗口,为园区企业的农产品进出口通关等提供便利。市质监部门在创业园成立我省首个“闽台农业标准化研究推广中心”,通过研究推广台湾农业标准和标准化生产,推动海峡两岸农业产业合作向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发展。今年5月,省、市有关部门在园区成立知识产权工作小组,探索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建立跨部门的涉台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为创业园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培训、咨询等服务。最近,创业园还首次公开向园内台湾农民招聘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对促进闽台人才交流与合作,加快创业园发展等将起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