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区域经济新高地:杭州湾新区系列报道(中)
 
 
  来源:      日期:2004-09-07 17:29

 

  
  如果说,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市对外开放的最大无形资产品牌,那么,杭州湾新区则是招商引资的最大资本。

  伴随杭州湾新区崛起, 慈溪经济开发区“利用外资的主阵地,对外展示的新窗口、新型工业的集聚地”功效日益凸现,2003年实际利用外资62.63万美元,同比增长200%以上,他们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比例由2001年的20.4%上升到2003年的30%左右。

  当今中国,县域经济通过产业载体——新型工业园区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已成为共识。市有关领导接受采访时表示,抓住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为我市进一步营造区位优势带来了历史性的契机,加快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承接上海乃至世界优质制造业转移,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进一步营造产业优势,实际跨越式发展,这已成为市工业经济在长三角经济圈崛起中取得比较优势的战略决策。

  省委、省政府确立“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经济战略时,把建设环杭州湾区域产业带作为浙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希望长三角地区继上海和苏、锡、常后成为又一个外资投资热土,《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开发空间战略规划》显示,慈溪杭州湾新区是环杭州湾区域六大开发区之一,扮演着新的“浙江制造”分车间角色。慈溪市杭州湾新区以先发优势、规模优势和配套服务优势成为产业带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从年初欧洲工业园奠基的先导带动,到如今吸引外资呈现的规模效应,杭州湾新区招商引资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2003年新区已立项的23个外资项目,总投资2.83亿美元,平均单位投资在1200万美元以上。

  今天的投资,预示着未来的希望,外商投资信心倍增,杭州湾新区的磁场效应来自综合优势的积聚。

  杭州湾跨海大桥动工建设,提升了慈溪区位优势和区域知名度,慈溪将成为沪、杭、甬交通枢纽,拥有空、海、陆的便捷交通优势:外商来慈空中可飞上海浦东、虹桥、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机场;陆上就走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货物运输依托上海港、北仑港两大国内港口。正在建设中的杭州湾新区,则是大桥经济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成果。慈溪经济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新区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优质服务,这些软硬环境要素的叠加与慈溪工业经济强劲的资源配置对接,以及慈溪经营者规范的企业操作和诚信的商业道德等,从而大大激发了外商投资的热情。

  综合新区外商投资项目信息,一批起点高、投资大的IT产业、通信电子产业、新型工业项目闪现新亮点。总投资达2亿美元的新加坡合资电子项目,将打造中国最大的电脑存储器生产基地,美国CTC集团投资的宁波赛特信息有限公司,为新区增添IT产业新秀;“新海火机”正与瑞士一客户合资创办“新海电器”,电子传感器项目投资正在新区选址。

  杭州湾新区产业链招商成为引进外资一大特色,这些占新区引进外资项目一般左右的新项目,与我市化纤轻纺、五金机械、电子等产业对接,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产业层次,“中源渔具”引进“柏盈”等3家台商独资企业,生产渔杆、渔钩,从而使渔具产品产业集聚,实现产业化生产;我市浙江长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和日本布施螺子株式会社合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扩大汽车零部件市场份额。

  借上海名,打大桥牌,杭州湾新区接受上海“商务流”、“信息流”辐射也初露端倪。今年3月中旬,意大利一影视传播集团董事长前来新区考察,商谈投资事宜,意向把投资长三角其它区域的“路易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到新区;近日,日本一从事建筑行业的株式会社,也意向把在日本和上海的集成材生产基地投资到新区。

  进入三月,杭州湾新区掀起了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到新区考察、洽谈项目的外商纷至沓来,而走出去的推介将从大型活动转向小分队出击,分赴台湾、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地区,以外引外,专业对口,对接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新型产业。

  慈溪杭州湾新区制造业,这座大桥经济时代的亮丽景观,正扮演环杭州湾产业带“浙江制造”分车间角色,打造着长三角经济圈的区域特色品牌,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信息中心 北京五洲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