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大桥经济新奇迹:杭州湾新区系列报道(上)
 
 
  来源:      日期:2004-09-07 17:27

   
     当慈溪进入“大建设、大开放、大调整、大提高”的大桥经济时代时,慈溪市北部滨海一座现代化工业新城迅速崛起。
  
     用短短两年时间,在茫茫盐碱地初步建成一座现代化工业新城,新区建设者、投资者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慈溪工业化、城市化的新画卷在杭州湾新区展开。
  
     慈溪市委、市政府明确杭州湾新区战略定位,描绘新区发展蓝图,用10年左右时间,把杭州湾新区建成国内一流的以工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新区、成为杭州湾地区乃至长三角区域现代新型工业、旅游休闲及科教研发的集聚地之一,成为宁波市对外开放北部重点区域。
  
     50米宽的道路,由高档次绿化带映衬,盐荒地植上绿树,新区绿化率达到40%;新区12.7平方公里首期工业区块基本建成,建成区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区内“五横七纵”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九塘至十塘20平方公里区块基础设施拉开框架;“振邦化纤”、“沁园环保科技”、“兴业集团”、“宗申摩托”等在这里二次创业……
  
  截止2003年底,新区立项企业项目43只,其中外资项目23只,总投资2.83亿美元,注册资本1.57亿美元;内资项目20只,总投资19.19亿元,固定资产11.27亿元;新区投产企业15家,其中外资企业8家,内资企业7家,投产企业实现工业产值和销售分别为7亿元和6.8亿元。一个布局合理、环境良好、基础设施档次高、公建配套服务强、工业集聚速度快的新区雏形已经形成。
  
     慈溪人大手笔建设这座生态型现代化工业新城的超前眼光、投资魄力和建设档次不但省内首屈一指,而且在国内也属一流,创造了开发区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目睹杭州湾新区的快速成长,一直从事新区规划设计的深圳宝安设计院专家称这一“慈溪速度”远远超过当年的“深圳速度”。使我市抓住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和环杭州湾产业带建设及“融入大上海、接轨长三角”的战略机遇,新区已跨入省九大重点经济开发区和宁波国家级开发区北园的行列。
  
     这里,是新型体制的试验田,新区创新体制为新区速度配套服务。市委、市政府充分调研,认真决策,进一步扩大开发区有关审批权限,市发展计划局、经济发展局等八个部门在开发区设立二号章,开发区管委会行使同等审批权限,承担相应责任,工商、消防、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均在开发区设立办事处,选调派驻人员。
  
     新区建设者树立“服务是创建新区投资软件优势的根本”观点,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良好环境,完善“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机制。
  
     新区的一批先行投资者,与新区决策者们共创“新区速度”,在杭州湾新区招商引资中显示着窗口示范效应。
  
     以围垦文化创造农业文明的慈溪人,如今又在杭州湾新区创造着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奇迹。(大江)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信息中心 北京五洲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