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人物]赵宏:秦山M期可以作为核电国产化的参考
 
 
  来源:      日期:2004-08-12 18:28

 




  — 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第四任董事长赵宏访谈录

  赵    宏:在中国核电发展进程中,举得最高的大旗是核电国产化。在这面大旗下,有一位长者近20年来一直马不停蹄地冲杀在核电建设第一线,他便是现任中核集团公司顾问兼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赵宏。   19 8 6年,秦山一期工程发生“杜拉”事件之后,国务院领导亲自点将,令时任核工业部副部长的赵宏同志赴秦山现场坐镇指挥,兼任工程总指挥,一干就是5年多。秦山一期并网发电之后,他未曾卸甲稍息,又催马上阵赴巴基斯坦,任恰希玛核电项目的董事长。该工程尚未投产,又挥师东进,接任张华祝同志担任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中国核电发展过程中,举得最高的大旗是核电国产化。在这面大旗下,有一位长者近20年来一百马不停蹄地冲杀在核电建设第一线,他便是现任中核集团公司顾问兼核电秦山联营公司董事长——赵宏同志。
                            
  1986年,秦山一期工程发生“杜拉”事件之后,国务院领导亲自点将,令时任核工业部副部长的赵宏同志赴秦山现场坐镇指挥,兼任工程总指挥,一干就是5年多。秦山一期并网发电之后,他未曾卸甲稍息,又借马上阵赴巴基斯坦,任恰希玛核电项目的负责人。该工程尚未投产,又挥师东进,接任张华祝同志担任秦山二期的董事长。
     
  如果说,中国核电国产化在发展中曾遇到过多少坎坷,赵宏同志就遇到过多少风雨。20年来,他把人生与核电国产化紧密地熔铸在一起。
     
  记者曾多次采访过赵宏同志,他总是不苟言笑,严肃冷穆的表情,令人有敬畏之感,同时也能感受到他肩上的压力。唯独此次采访,他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从轻松的表情中,记者自然能推测出秦山二期工程目前一切顺利。
     
  回忆在秦山二期任董事长这几年的工作,赵宏同志说,他接任二期董事长时,正是二期最 困难的时期。工期严重滞后,国家投资迟迟不能敲定。“所以,我到二期,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协调各方,千方百计抢回施工进度,二是重新精确地计算投资概算。”
     
  赵宏说,当时工程工期拖延,主要是因为图纸设计滞后造成的。按一般规定,开了正式浇灌第一罐混凝土,相应的图纸设计应该完成50%左右,而1996年6月开工时却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开始阶段,由于打底板、做安全壳筒体的下半部分,工程进展还很顺利。但到了1997年特别是到了1998年,图纸严重滞后的问题就凸现出来了,施工单位几乎是天天等图纸。
   
  赵宏同志分析,图纸严重滞后现象有两大原因:一是设备采购周期比较长,不能及时把技术资料、技术文件等提供给设计单位。二是设计院的设计工作抓得不紧,没能够充分利用从初步设计批准到开工的3年半的时间多出一些图纸。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图纸都需要等设备厂家的技术资料。
   
  第二个大的问题是投资问题。1997年,联营公司按照国家计委对在建重点工程进行概算核定的要求,向计委报出概算,其核定数为168亿元。计委于1998年底对概算进行审查后,联营公司又对概算进行修正,结果为158亿元。而国家计委最后批准的投资是148亿元,当时面对这个数字,我们不敢承诺按国家计委批准的投资能够把秦山二期建成。
   
  我一接任董事长,就面临这两个严重问题,到底怎么办?当时大家心里都没底。如果说,自  19 9 6年 6月开工,   7 2个月建设期,   2 0 0 2年 6月1日必须满功率运行。而在1997年到1998年,实际工期与计划相差太多。怎样把工期争取回家,是个很大的问题。
   
  对此,我采取多方面协调的办法。首先确定问题,然后设法把图纸设计工作赶上去。当时的问题,既有设计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有工作效率问题,还有设计院之间协调的问题。我一个院一个院去督促、去协调,我到设计院去了多次,不仅找院长,找室主任,还找组长,详细地询问有关情况。为什么你负责的这部分图纸还拿不出来,你还存在什么问题,我能解决的马上给你解决。有些技术问题,一时定不下来,没法设计,我依据自己的经验,让他按我的方案做,做错了,我负责,如果不做,你负责。当时处理问题不仅是要断,而且要承担风险。
   
  我在协调设计院工作的同时,又协调现场各个单位施工,以及业主或经理部的采购情况和各施工单位的衔接问题,通过协调,确定了许多合同。开始时因国家投资额定不下来,各参建单位之间都没有合同。没有合同,就没有约束,不好检查。都是先干再说,干一段时间再给钱,根本谈不上控制总投资的问题。我在1998年,甚至到1999年,还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个人认为,我这个董事长做的工作比较具体。最重要的是,我在抓这件事上花了非常大的心血。
   
  合同确定下来后,就确定投资,开始计算工程建设需要的各种费用。如设备采购是多少,设计费是多少,土建安装费用是多少等,逐项分解下去。
   
  如土建合同,因为图纸出得太少,没有实物量作参考。实际工程量是多少,是20万方呢,还是 2  5万方?工作量不确定,费用就定不下来。后来,根据秦山一期和哈希玛项目的经验,结合秦山二期的工程实际,找人参照性设定了一个实物工程量,依此来计算一个参考费用,最后再按实际工作调整,多退少补。
   
  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基础,设计费总的要花多少钱、施工费总的要花多少钱,我心里有数了。到1997年时,重大设备采购合同大体都定下来了,心里有把握了。由此,便一条一条地实算,到底需要投资多少。到1998年时,我们认为,148亿元投资额可以接受。这个造价与原来预算相差20亿。为什么可以接受?一是利率开始下调,财务费用有所减少。另外,我们认为资金运作也有一定空间。譬如,用短期贷款代替一部分长期贷款;尽量少沉淀资金,用多少,借多少,平方百计的压缩账面上的存款,减少利息支出,等等。通过复杂的工作,包括思想工作,也有具体的组织工作和行政措施,最后定下来这个数,这也是承担了很大风险的。
   
  当我费了很多心思,把图纸和资金问题解决后,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大难题。即,本来1999年 11月份要交给我们的 2号机组的压力壳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导致返工,到2001年12月30日才交货,拖了25个多月的工期。这对了程建设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为压力容器是最核心的设备,没有压力容器,合成系统就形成不起来,好多系统都连不上。压力容器的拖延不仅严重影响了二期的进度,而且还直接影响了投资。多付4个亿利息,加上二期延期发电,损失约20亿元人民币。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采取很多特殊的办法,千方百计往回抢工期。一是对施工单位来讲,你能做的事,尽量先做,等压力容器一来,就做好接口;二是想办法动员施工单位,通过奖励的办法,使施工单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24小时不间断抢工;三是其他后续的堆内构件、驱动机构、控制系统等等,都压缩原定问计划,使损失减小到最低水平。现在己赶回了14个月。
   
  经过集团公司、二期董事会以及二期所有参建单位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就目前来讲,已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第一,己运行的1号机组是不错的,负荷因子比较高,去年取得了良好效益。2号机组还有提前的可能性,再努力,还可以再争取点时间回来,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第二,总投资144亿元可以完成这个工程。可以有把握地说,2号机组比1号机组会更好一些。如果2号机组能在2004年4月1日商业运行,每千瓦造价可以达到1330美元/千瓦。这对即将启动的新的中国核电国产化项目会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通过实践证明,我们有能力自主设计、建造、运行、管理好核电站,而且通过我们的实践也说明,我们“以我为主”建造核电站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了。下一步建设百万级核电站,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造价,工期还可提前到65-68个月。我相信,未来国产化的核电站将更加安全,更加经济。

资料来源:《核电潮》  作者:杨志平    王晨香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信息中心 北京五洲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