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论剑]对加快发展我国核电产业的几点建议
 
 
  来源:      日期:2004-08-12 15: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浙一科学论断,也完全适合我国核电发展的要求。目前世界经济疲软,和店市场业不景气,欧美核电设备商都想从亚洲发展中国家寻找出路。我国经济一枝独秀,正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发展需要能源保证,和电视我国未来能源不可缺少的 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核电业要抓紧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我国核电发展曾错过了两次机会(一次是1970年前后周恩来总理独多次提出要搞核电站,一次是1983年国务院提出应该把核电作为我国能源三大支柱之一,要求2000年前建成1000万千瓦),这次再也不要错过机会。我们从如何加快并持续稳定发展我国核电产业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把积极发展核电列为我国能源电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核电是安全、清洁、经济、能够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无论从满足能源要求、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环境保护、保持核力量,以及“三个代表”之一,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等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都应把发展核电提到重要战略位置,作为我国能源电力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国家能源电力发展规划。改“适当发展”为“积极发展”的方针,加大发展力度,强化发展措施,一起在20年内使核电装机容量达到全国总装机容量的5%左右,在经济发达而能源短缺的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主要能源或基本能源之一,从而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 抓紧确定“十五”后续建设项目核努力推进核电国产化

  我国目前在建的核电项目将在2004年前后全部建成投运,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确定“十五”后续建设项目,并进一步提出2020年的发展目标,加快推进核电国产化。国产化的目标是“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营运”,核心是设计和采购自主化。通过掌握总体设计、核心技术、工程总承包核采购控制权,以降低核电造价,提高核电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培养自己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并带动我国相关制造业核材料业的发展。国产化要有驱动项目,驱动项目的堆型选择,既要考虑技术成熟,便于较快实现核推广,又要从长远考虑,适应新一代反应堆的技术发展和实现标准化。在充分吸收国外新技术的基础上,只能选用技术熟练的堆型,同时加紧研究开发,争取2010年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反应堆,进而实现国产化核跨越发展。

三、 制定颁布核电长期发展规划,发挥政府在核电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鉴于发展核电设计国家和经济、能源、环保、社会、安全、政治等多方面利益的矛盾,必须要由政府来规划、组织、协调和管理,政府在核电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一方面要把核电培育位市场化、产业化的贺电产业,扩大核电相关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和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展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制定、颁布核电长远发展规划,确定技术发展政策拇指国产化行动,提供财政金融扶持,健全法规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以促进核电产业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政府管理核电的模式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美、法、英、日等发达国家,也包括韩国、墨西哥、巴西等发展国家,从行业角度有能源或电力部门管理,从安全角度有原子能(或核能)委员会(局)管理;一类是前苏联国家俄罗斯、乌克兰以及阿根廷、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核电独立与能源和电力行业管理,由国家原子能委员会或类是部门实施全面管理。从核电长远发展和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来考虑,我国应借鉴两类管理模式的利弊得失,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

四、 努力吸收世界核电先进技术,系统集成中国核电标准规范

  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发展必将进入全球化的轨道。我国核电产化,当然不是过去那种“自己动手,从头摸起”、“万事不求人”的方式,而是采取“以我为主,中外合作”,采世界各国之长,补我国后起之短,加快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战略。近20年来,世界核电技术有很大发展,有些新型设计,如ABB-CE公司的系统80+、西屋公司的AP600、西屋与ABB-CE公司联合开发的AP1000、法德联合设计的EPR和俄罗斯的VVER等先进压水堆,目前都正苦于缺乏买主。我们恰好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国际招标,经过比较和选择,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期在较高的起点上推进国产化和实现跨越发展。在引进技术中,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重点在掌握总体设计和核心技术,并结合我国工业基础和研发能力,系统集成中国标准和规范,建立自主知识产权,避免早期成套引进大化肥设备的教训,购买设备没有与引进技术相结合,以致向国外买了十几套设备还不能自主设计和制造,零部件更换还要从国外进口,陷入长期依赖国外供应上的险境。

五、 加大对核电技术研究、开发和商用化的投入

  国际上,电力市场自由化对核能的研究和开发产生了重大影响。一项新的核能技术(或设计)需要研究、开发和商用化方面的大量投入;但是,看不到合理的市场前景,投资者不可能把大量财力投入此类研究,除非有政府或国际机构作为强有力的后盾。而缺乏研究、开发和商用化投入并得不到验证示范的新设计与技术又难以进入市场。这是和核电大国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的情况,建议从三方面努力,以保证在核能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商用化上的投入。

  首先,要保持政府在核能技术研究与开发上的适度的投入。从近期看应把研究与开发的目标定位于开发更加安全、更加便宜的反应堆技术和研究可接受的废物管理方法上,通过研究提高核电的相对经济性、减少未来发生重大事故的几率、减少废物特别是长寿命放射性元素的生产量、改进废物管理和提高燃料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废物产量)等。从中长期看,研究与开发的目标应定位于对包括快中子增殖堆在内的铀的可获得性和各种燃料循环、新型后处理、包括对未来废物进行分离与嬗变在内的管理放射性废物方法以及创新型核能技术的研究。

  其次,在将研究与开发的成就推向商业化市场时,谁应该负责提供建造示范装置这样一个高风险但有高效益前景的投资?这个问题的回答堆核技术的未来发展可能是极其重要的,我们的政府应该发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在经过中介评估确认其市场前景之后,直接投资大力支持示范装置的建设,与此同时,改进管理,拓宽思路,利用诸如减、免税核金融准入这样的手段,鼓励商业公司增加核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投入,也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加大在核能技术研究、开发和商用化方面的国际合作力度,也是扩大资金来源,减少资源压力的必要途径,特别是新核电技术和设计方面。

六、 加快泛燃料后处理和核废料处理处置的技术攻关和工程建设

  核电站反燃料后处理和核废料处理处置是社会公众和决策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阻碍世界核电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发展和电从开始就重视这两个问题,并且投入了相当的人财物力。后处理中试厂已建设多年,2003年即可建成投产。低放废物沥青固化、水泥固化技术已开发成功并投入运行,中放废物深地层压裂技术已进入试验阶段,高放废物深地层埋藏库在选址、场址评价与处置设计和性能评价等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随着我国核电加快发展、泛燃料后处理和核废物处理处置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也应加大力度和加快速度,以表明我国在这两方面没有后顾之忧。

七、 大力推进核电投融资体制改革

  发展和电需要大量投入。国家投入主要应在科研攻关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另外,国家应在诸如优惠银行信贷、减免进口税和增值税、征收排碳税转补核电等方面给与政策性支持。同时,要与电力体制改革相呼应,推进核电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核电投融资渠道和增加投融资方式,诸如建立核电发展基金、发行核电建设债券、发行上市股票、对外开放核电投资市场以及吸收港澳台资本和国外资本等等,借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争取社会各方面财力支持。

八、 加强核电专业人才的培养

  引进消化国外技术和推进国产化都要以自主研究开发和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为基础,没有这两个必要条件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政府和企业都要重视和加强核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增加经费投入,充实人员机构,提高支持力度。在研究开发上要能够自主做出技术选择,综合建成先进技术要素,进行总体设计和提出标准规范要求;在人才培养上要重视培养专业学科领头人、国际谈判能手、熟知核贸易法规的律师和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领导骨干。

九、 加强核电科普宣传和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

  世界上许多地方,公众对核电的接收性问题是核电发展的重大阻碍。在我国,虽然也发生过连云港部分领导、居民阻挠核电厂建设的行为,但总体来说目前这个问题并不突出,而突出的主要是领导决心不足,是决策问题。可是,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反核思潮也会涌入我国。特别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万一在发生一次较大的核事故,必将增加公众对核电的畏惧和疑虑,进而拒绝核电核反对核电。对此应有充分估计,决不能盲目乐观。要主动地、有计划地、持久不懈地加强对公众宣传,普及核电知识,包括核电事故知识。让公众尽早地参与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尽量提高核能决策的透明 ,各核电厂都要设展示厅,欢迎公众参观访问,放映科普影视,提供相关资料。核学会要定期举办报告会,组织和专家讲授核电知识,解答听众疑问,协同媒体进行民意调查,开展知识竞赛。教育部门要从娃娃抓起,把核电只是编入高校初中课程,帮助学生从小掌握相关知识。广播、电视、报刊都要积极宣传核电,为核电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实践证明,核电知识普及,决策过程(包括事故处理)越透明,就越能得到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对核电相关单位职工,包括设备制造厂、建设施工单位和核电营运企业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制度规范,不断提高安全文化素质,保证核电厂持续安全运行,不出核事故。这是赢得公众信任支持的坚实基础,也是核电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表1  我国“九五”开工的核电项目单位建设投资及建设期(美元/千瓦)

项目

容量(兆瓦)

堆型

开工日期

预期建成价

单机组建设期(月)

秦山二期

2×670

压水堆

1996.6

1330

72

岭澳

2×984

压水堆(法)

1997.5

2040

62

秦山三期

2×782

重水堆(加)

1998.6

1978

56

连云港

2×1060

压水堆(俄)

1999.10

1510

62



  表2和表3分别列出了近年来我国国产和进口燃煤机组的建成价投资的若干例子。当然,这些燃煤发电机组都没有除硫设施。但国内开发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的静态投资约600元/千瓦,动态投资约80美元/千瓦。

表2   国产燃煤机组动态总投资及建设期(元/千瓦,美元/千瓦)

项目

容量(兆瓦)

人民币价

美元价*

建设期()

资料日期**

嘉兴电厂二期

2×600

4520

512

~54

2001.12.27

温州电厂二期

2×300

5565

670

31.6

2001.11.27

定州电厂二期

2×600

3848

465

 

2001.10.28

平凉发电公司

2×300

4283

516

 

2001.10.9

*)美元价是按1美元=8.3元折算的;**)资料来源;中国电力报。
 
表3  进口燃煤机组动态总投资及建设期(元/千瓦,美元/千瓦)

项目

容量(兆瓦)

人民币价

美元价*

建设期 ()

资料日期**

韩城二电厂

2×600

6300

760

~48

2001.6.24

九江三期

2×350

5300

640

36

2001.1.10

合肥二电厂

2×350

6617

804

48

2001.9.6

七台河电厂

2×350

6100

735

 

2001.12.18

*)美元价是按1美元=8.3元折算的;**)资料来源;中国电力报。
             

(消息来源:《核电潮》 作者:赵仁恺  郑玉辉  阮可强  王传英  朱家骆  李鹰祥)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信息中心 北京五洲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