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论剑]秦山二期建设与核电可持续发展
 
 
  来源:      日期:2004-08-12 15:08

 


 

  为实现核电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达到以下两个目标:即核电国产化的能力和核电在经济上的竞争力,本着这个目标秦山二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作了相应的努力。

  核电国产化的能力,首要的是设计自主化,其次是设备国产化,然后是自主建造、自行管理。

  设计自主化是实现核电国产化的关键。亦就是说,必须切实掌握核电技术。通过秦山二期的建设,引进了上百个设计分析软件,收集了整套参考电站的图纸资料和标准规范;同时还建立了堆芯水力及流态试验台架、流致振动试验台架、控制棒驱动机构及驱动线试验台架、抗震试验台架等,并开展了有关的科研试验。在这个基础上自主地进行了堆芯设计、系统设计和工程设计。

  设备国产化是实现核电国产化的基础。核电站的关键设备——燃料组机,由于采用了法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通用的、标准化设计,引进了设计制造技术,除少量材料外,基本上全有国内供应。由于技术和资金上的原因,秦山二期部分关键设备从国外引进,其中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蒸汽发生器等均大体上有一台机组在国内制造,已掌握制造技术,其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但国外制造厂商大都装备了先进的、大型的、高精密度的数控设备或加工中心,以确保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当前我国核电还没有批量建设,制造厂难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为了使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和进度控制非常突出。此外还自主研制开发了控制棒驱动机构和装卸料机,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寿命指标已超过了秦山二期的要求,正在按国际标准进行考核。常规岛的设备基本上实现国产,由于核电汽轮机不同于火电机组,通过联合设计和合作生产引进了汽轮机和汽水分离再热器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大部分的控制设备国内研制开发,如反应堆保护系统、控制系统、辐射监测系统、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常规岛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大部分核电用的材料,从技术上讲,国内没有能力生产,但是有个批量和成本的问题,其中有些技术要求很高的,如主蒸汽超级管道、安全壳钢产衬里等,秦山二期安排了国产。

  自主建造和自行管理,从秦山一期开始已经这样做了,而且取得了成功。由于建造周期对和电成本有很大的影响,国外一直在研究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具,将施工周期缩短到四十几个月。由于资金的原因,国内还做不到。秦山二期做了些尝试,如安全壳穹顶的整体吊装,节省了两个月左右。项目管理非常重要,为此秦山二期建立了一整套管理程序,并开发了计算机管理软件。实施项目管理遇到很大的困难是国内管理机制问题。

  核电的经济性,由于实施了上述国产化的措施,秦山二期单位千瓦的建成价为1460美元,比国外引进的机组便宜得多。但是由于核电未进行批量建设,科研攻关、技术装备等的基础投入影响产品成本;初次建设工期较长;规模因子等因素;加上国内火电项目目前不除硫,因此,目前国内核电与火电的电价比,尚达不到国际上核电与火电电价比相当水平。相信经过努力,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经过秦山二期的建设可以看出,我国核电的发展基本具备国产化能力,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今后可逐步实现核电的可持续发展。


消息来源:《核电潮》  
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叶奇蓁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信息中心 北京五洲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