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台湾网首页  专题首页  最新消息  最新图片  瞬间留念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  大陆农业投资政策  评论大观
 
 
琼台农业合作发展面临新机遇
 
 
  来源:      日期:2005-08-09 16:12

 

   台湾、海南,中国两个最大的岛屿,有着相近的自然和气候条件,1987年底,台湾农民陈利通来海南三亚投资农业,拉开了琼台农业合作的序幕。目前,在海南的台资农业企业已发展到近400家,实际累计投资2.5亿美元,承租土地约18万亩,引进台湾优良品种80多类500多个,琼台农业合作实现了飞速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琼台农业合作发展出现了新的机遇,台湾一些独具战略眼光的投资者开始瞄准海南的农业项目,内地企业家同样也将海南作为投资农业的一块宝地。

  一、台湾本岛农业正在加速外移,琼台农业合作发展面临新机遇

  l、台湾加入WTO后,台湾农业领域面临市场开放与国际廉价农产品的进口冲击,加上台湾当局依WTO的规定,对原来给农业每年117亿新台币的财政补贴给予削减,2000年已开始削减20%,因此目前台湾农业发展压力极大。

  2、台湾当局大陆农业政策将受到WTO规范的挑战,将被迫对现行针对大陆农产品进口与对大陆农业政策进行调整,扩大开放范围。如:2002年,台“农委会”评估建议将属“专案审查类”的500多项农渔牧产品开放台商到大陆投资。这就为两岸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

  3、据台湾有关部门《关于加入WTO与农业之影响评估》报告显示,入世后台湾的水稻、杂粮、蔬菜等产业生产面积将大幅减少,这将给台湾现今近370万农民作业带来新的困难,预计目前已出现10万劳动力过剩。

  4、台湾农业生产的自然等条件目前正在不断恶化。

  (1)台湾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据台湾生态专家的估计,台湾今天的农业成就,无法恢复以前的台湾生态。早年台湾为发展农业,鼓励农民大肆砍伐森林,开垦山坡来建果园,其结果农民富了,但牺牲了生态,代价是水土流失,造成更大的灾害。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制约了农业的继续向前发展。

  (2)台湾劳动力工资高,人力资源成本昂贵。6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农业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农业与工商业的劳力竞争不断加剧,导致岛内的劳动力价格逐年攀升。目前台湾农业劳力价格相当于海南农业劳力价格的20倍。劳动力价格高,加大了产品成本,削弱了台湾农业的竞争能力。

  (3)台湾土地价格昂贵,农业扩展空间有限,规模狭小。台湾土地存量少,城镇及工商等行业与农业争地矛盾突出,导致地价居高不下。由于地价昂贵,农业扩展规模很难,面积狭小,据台湾有关资料显示:台湾的家庭农场面积小且分散,家庭农场平均每户有耕地1.88处,农场70%在20亩以下。台湾的农场面积狭小且零散,不利形成规模批量生产。

  台湾农业基于遇到上述诸多不利因素,预计入世后,台商在大陆投资农业将迅速增加,投资地区除以福建、海南为重点外,还向华南、华北等地区全面展开;投资领域也日益多元化,从一般种植业向畜牧业、水产、水果、花卉、人、中草药等多元发展;投资方式也将向品种改良、设备引进、加工、保鲜、包装、销售一体化发展,产品将从外销为主转向内销和外销并重,形成两岸农业产业新的分工布局和合作模式。可以预见,未来两岸农业合作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

  另外,东南亚投资环境的诸多不利因素,客观上给海南农业吸引台资送来了机会。目前,东南亚地区在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较为严峻的问题,加上不同的语言及习俗等,致使台商前往投资存在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之忧虑。尽管台湾当局在对外投资上极力推动“南向”政策,阻碍“西进”投资大陆。但是,台商基于大陆的良好投资环境及广阔的市场,利益驱使,争先恐后首选“西进”。

  同时,加入WTO后,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市场,给琼台农业合作也产生了融资的新渠道。加入WTO,随着金融业对外市场的开放,一些台资或外资银行可以顺利进入大陆及至海南,这样农业的融资市场进一步拓宽。因此,长期困扰琼台农业合作的融资难问题将有望得到解决,这将非常有利于台商在海南进行扩大再生产。

  二、琼台农业合作发展状况

  (一)台资在海南投资的基本情况

  1987年底,台湾农民陈利通来海南三亚投资农业,揭开了台商投资海南农业的序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台资农业企业己成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一支生力军,活跃在海南农业的各个领域,并以其优良的种苗、先进的技术、现代的经营方式和市场销售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有效地辐射、带动了海南农业产业朝现代高效农业方向发展。

  目前,海南台资农业企业近400家,实际累计投资2.5亿美元,承包土地约18万亩,引进台湾优良品种80多类500多个,其中:己经培育成功并在大田推广的有64类142个优良品种。目前生产成规模、成批量的农产品有:水果类主要有芒果、香蕉、菠萝、莲雾、印度枣、蕃石榴、火龙果、蕃荔枝、杨桃等:瓜菜类主要有洋香瓜、哈密瓜、木瓜、南瓜、小西红柿等;花卉类主要有马拉巴栗、金钱树、兰花以及各种竹木盆景等;水产品类主要有单性罗非鱼、中华鳖、白虾、草虾、鲍鱼及其他热带经济鱼类。从经营效益方面来看,表现出以下特点:养殖业的效益比种植业好;在养殖业中水产业比畜禽业好,在水产业中海水养殖比淡水养殖业好;在种植业中规模在200至500亩间的企业效益相对较好。台资农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海口、三亚、琼海、文昌、万宁、陵水、定安、澄迈、儋州、昌江等九个北部、东部及南部的沿海市县。

  (二)台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海南台资农业是外向型农业,80%产品外销,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省台资农业企业从事出口贸易的有34家,年出口创汇4217万美元。经当地海关出口产品的台资企业16家,年出口创汇2259万美元。经异地海关出口产品的台资企业18家,年出口创汇1958万美元。目前,列入海南省境外企业出口50强的台资企业为钟堡木业、如来木业、东吉水产、绿宝农业、新海洋水产等。

  海南台资企业出口产品有5大类约15个品种,它们分别为:一是家具及木器产品,产品销往美国、欧洲、东南亚及台湾;二是水产品,包括鱼、虾、珍珠及贝壳工艺品,产品销往美国、日本、南韩及台湾;三是水果产品,包括菠萝、芒果、荔枝、洋香瓜、木瓜,产品销往香港、日本、加拿大;四是花卉产品,包括马拉巴栗、金钱树,产品销往欧盟、香港;五是保健品和食品,由绿宝农业和华亿食品2家企业生产出口,销往台湾。

  但海南省台办的调研结果也显示,台资农业继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一个大的发展阶段后,在琼台资农业约一半没能迅速发展,有的还陷入了困境。统计表明, 截止目前,海南台资农业现正常经营的248家,停业的亦达115家。

  (三)海南台资农业的发展趋势

  海南台资农业企业通过十多年摸索经营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经验教训,认识到海南的“投机”农业、“暴利”农业时代已经过去,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产品质量和批量,因此,台商投资行为日趋走向理性。

  1、台商投资向多领域、长期性转变。90年代中期以来,台商投资转向长期农业,投资领域由点到面,逐步辐射扩大到种植业、海淡水养殖业、畜禽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休闲观光农业等各个方面。投资期限普遍为30-50年。有些台商转让在台的家业,举家搬迁来海南,祖孙三代在海南安居乐业。

  2、台资企业与当地企业和农民走向分工与合作。台商和当地农民及农业生产单位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与合作,台资企业侧重种苗的引进、繁育、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当地业者侧重大田生产,双方携手合作进入市场。

  3、海水养殖业成为新的热点和亮点。这几年,高投入、高技术含量的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工厂化和浅海网箱养殖鲍鱼、浅海养殖优质海鱼、高位池养虾取得较丰厚的回报,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据台商养殖鲍鱼大户吕梁鉴说,海水养殖业的回报率将是IT产业利润的6倍。台湾水产养殖业比较先进,未来琼台农业合作的重头戏将是海水养殖业。

  4、台商选择项目立足于国内外市场,专业化程度提高。过去台商投资农业,主要依托台湾的优良种苗,搞种苗繁殖基地,高价销售种苗,或者利用海南气候、劳力等优势条件进行季节性生产,销往大陆市场,取得“暴利”。现在,种苗市场基本饱和,台商过去依托的优势条件基本丧失殆尽。因此,近些年来,台商选择农业项目投资,向国内和国外市场并重及资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并力求专业化经营,提升品质。虽然这几年台商投资海南农业的项目相对量不多,但项目的技术含量、投资规模和市场跨度却大幅提高。

  三、琼台农业合作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海南台资企业这些年来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很多台湾企业却效益不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问题,也成为今后台商和其他投资者的有益参考。

  (一)非专业人员负责经营的超过半数。根据对海南220家台资农业企业的调查,由农业专业人员经营的11家,占企业总数的5%;由台湾农民经营的87家,占40%;由非专业人员经营的122家,占55%。由农业专业人员经营的企业,绝大部分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海南现代高效农业的“示范”样板。由台湾农民经营的企业,凭经验经营,尚能保持正常运作。由非专业人员经营的企业,因缺乏专业技术,经营不善,又盲目追求农场规模,结果农场入不敷出,生产难于为续。目前关闭或停业的绝大部分都是非专业台商负责经营的企业,因此,台资农业企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非专业台商经营。

  (二)后续生产资金来源困难。农业是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回报率低的弱势产业。据了解,台资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紧缺的问题。造成资金短缺的原因:第一,台商原本资金就有限。绝大多数来自台湾的农民或小商人,资金原本就很少;有的台商资金又被房地产等其他投资所拖累。第二,两岸关系的客观现实,台商普遍持留“一手”的心态,盈利返流台湾。第三,台湾当局的“南向”政策,为台资进入大陆设置阻碍。第四,大陆的金融机构,由于台商的贷款抵押物无法确认和保障等问题,不予贷款。因此,台商成为两岸金融业的“弃儿”。目前,台商的生产资金只能靠自身的内循环来调节,经营效益好的,就能正常生产乃至扩大再生产,经营效益不好,只好压缩生产规模,苦苦支撑着门面。

 (三)海南投资软环境存在的问题挫伤了台湾投资者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新旧政策更替而产生的问题,未能稳妥处理,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如:土地政策,新《土地法》规定,农业用地不能征用,只能租用且租期为30年。之前,台商租用农业用地的期限有30年、50年、70年不等,有的甚至已经征用并取得《土地使用证》。现在又要求台商按新《土地法》规定,重新办理原有农地的租用等手续,但政府对台商提出的已多缴的地租和土地征用款怎么处理等问题,却未能妥善解决。二是有的政策法规执行不规范,标准不一,台商怨声载道。如:税费征收问题。同一产品,有的地方以亩为单位估算税费,有的地方以车为单位估算税费;地区不同,征税费标准不同;同一辖区,征收对象不同,收费的标准也不一样。台商对征收农业税费本来就很不满,因为在台经营农业不但不缴税,相反政府还给予一定的补贴。三是诚信问题。有的干部和群众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甚至故意刁难,弄虚作假,弄得投资者心灰意冷。由于投资软环境存在着诸多问题,台商投诉纠纷案连年不断,协调处理台商纠纷案成为台办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任务。

  (四)海南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加工业滞后、短腿。据调查:目前两岸农业合作中种养业与产品加工业的比例约为10比1,种养业的数量不仅多而且规模大、产量多,加工业却少又小。由此导致种养业的农产品基本上以初始态进入市场,风险大,时有发生“烂市”现象。近年来,海南农业生产技术和规模都上了新台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农产品以初始态销售市场取得可观利润的时代已成历史。所以,琼台农业合作眼前遇到的瓶颈之一就是农产品加工业滞后、短腿。

  (五)台商与当地农民的矛盾与利益冲突问题。台商凭资金、经营理念等优势,大举租让土地开发,造成与农民争地的矛盾;台商又依托技术、品种等优势,生产出优质产品,抢占农产品市场,冲击了农民的利益。与此同时,当地农民依托土地及劳力的优势,模仿台商的经营方式,生产出同类产品,以低价销往市场,冲击台商的产品销售市场,影响台商的利益,特别是“短、平、快”的农产品最易产生类似冲突,这一矛盾随着市场开放和产品竞争的加剧,可能会更加突出。   

  四、海南把握琼台农业合作新机遇的对策

  琼台农业合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新机遇与新问题,海南已研究出相应的对策。

  (一)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政策及措施,促使“试验区”按预设规划运行并发挥应有效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作为现阶段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主阵地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从目前的建设情况看,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因此,海南将建议中央在“试验区”建设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相配套的方针政策。

  (二)从琼台大农业观出发,着手将海南建成台湾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基地和出口国际市场的替代基地。因应台湾农业加入WTO后发展空间越狭窄的境况,海南将从琼台大农业观出发,引导台湾农业向海南延伸发展,使台湾农业变为整个中国农业的一部分,促进琼台农业的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台湾接单、海南生产”的琼台农业合作发展新格局。

  (三)设立台资银行,解决台资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短缺是台资企业的“共性”问题,已严重地制约企业的发展。为此,海南及有关方面将想办法与台湾金融信贷机构或农会系统的信贷部门疏通关系,促成其来海南设立台资金融机构;或引导在上海、昆山已设立的台资金融机构到“试验区”开设分支机构;也可以考虑引进设立在国外的有台资背景的金融机构,以解决台商融资的问题。

  (四)大力倡导和推动琼台携手合作开发南海水产资源。琼台携手开发和保护南海资源,不仅可以发展海洋农业,建立水产品生产基地,还可共同维护南海主权,其作用和意义重大而深远。如果实现琼台携手开发南海的合作格局,从维护南海主权的角度来看,借助台湾的力量特别是经济力量填充大陆目前在南海上无力顾及的“真空”地带,既显示了中国主权,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陆与东南亚各国的直接磨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打共同开发南海牌,为台商应对台湾当局的“南向”政策提供一个缓冲的投资带,因为大陆和台湾同样宣称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五)海南将建立健全动植物检疫防疫体系,海南目前正在进行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为了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检疫防疫系统,一方面要建立固定顺畅的入境通道并严把入境动植物检疫关;另一方面对新进品种要建立并实施延伸跟踪检疫制度和业主生产试验反馈制度,做到一个不漏、一环不差。

  (六)少出租土地,多招商。实践证明,台商承包大面积土地从事农业经营,一方面容易引发争地矛盾,另一方面因资金、管理等不到位,也滋生不少事端,从总体上看利大于弊。因此,对台商投资农业,海南将引导他们少承租土地,一般一次性租赁土地宜在100至300亩左右。对设立大型加工厂或有大宗外销定单的台商,除给予相适宜的土地外,还将引导台商与当地农民结合,由农民负责生产农产品原材料,台商负责收购加工。

  (七)海南将重点引进台湾农产品加工及运销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高效农业的本质反映,换言之,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产品附加值的必由之路,因为农产品加工业,既可充分利用次等果品,变废为宝,又可改变它的原始形态,延长储存,调节市场旺淡季,使之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台湾的农产品加工及运销业非常发达,具有相当成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成功引进台湾农产品加工业,必将对琼台农业合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