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两岸金融交流 促进两岸经贸发展
首  页   |  专题首页  |  最新动态  |  两岸金融交流现状 | 相关政策 | 业界反应  |分析评论  | 背景资料
 
分析评论
 
英国《金融时报》:台湾银行业到底怎么了
 
 
  来源:      日期:2007-01-11 10:15

 

 

    台湾似乎以一种“复古”方式开始新年:这里发生的银行挤兑事件,更像是在1997年,而非2007年。不安的储户上周五从中华商业银行提取了逾4.6亿美元的存款,约占该行存款总额的10%。外国的组合投资者也应该像储户那样担心吗?

    花旗集团的统计显示,过去四个月间,外国投资者是台湾股市金融板块的净买入方。从好的方面说,在台湾,银行倒闭的可能性很小,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威胁更小。

    上周末台湾政府以其典型的快速度向中华商业银行注入了公共资金,同时,该银行的情况有其特殊性:此前它的两家长期境况不佳的关系企业申请破产。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台湾银行濒临破产,但它们都是些小银行,其破产造成的连带破坏会很小。

    然而,政府不愿让实力较弱的银行淘汰出局,有其不好的一面——尤其是鉴于台湾是全球最为拥挤的银行市场之一。台湾规模较大的银行正在挣脱一场无担保消费信贷危机,但它们的前景仍难以令人鼓舞:贷款增长乏力,竞争正侵蚀利润,同时仍有必要提高准备金比例。

    台湾政府推动银行业整合的改革已持续多年,但由于不够投入,改革成果非常有限:2001年台湾有53家银行,目前仍有43家;相比之下,马来西亚的银行数量已从50多家降至9家,还计划到2008年进一步减少到5家。

    有人希望外国投资者能在推动银行整合方面发挥一定作用,但考虑到家族股东和政府股东的抵制,这有些不切实际。此外,虽然与亚太地区其它银行相比,台湾的银行可能看起来比较便宜,但其回报水平往往也较低。

    渣打银行去年出资12亿美元,收购了台湾新竹国际商业银行,这一价格是新竹国际商银账面价值的2.3倍。但渣打将不得不通过“盘剥”客户,以证明该交易的合理性。对于收购者而言,此次台湾的挤兑事件,听上去并不像是“进军号角”。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编辑:芳翼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