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头
首页 要闻 最新动态 两岸经贸回眸 经济一体化 “十一五” 北京奥运 台商明天更好 陈水扁阻挠两岸经贸
 
 
专家:两岸经贸推动了台湾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来源:      日期:2006-04-03 13:49

 

  3月22日,台湾当局宣布了对两岸经贸“积极管理”的方案:提升台商在大陆重大投资的审查门槛,全面提高台湾旅游行业接待大陆旅客保证金额度。此前,陈水扁在2006年元旦讲话中,决定进一步收紧两岸关系,把两岸经贸政策定位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此话一出,台湾股市应声大跌,政商各界都反应甚大,有民进党内的“新潮流系”批评陈水扁的定位太保守。那么,两岸经贸实际上是怎么样一个过程?对台湾经济又有哪些影响呢?本网特别采访了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张冠华教授。 

           专家介绍:张冠华,男,1965年9月出生,1989年获南京大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并任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厦门大学“985工程”二期台湾研究创新基地成员、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长期从事台湾经济及两岸经济关系问题研究,著有《透视台湾经济转型》等专著及数十篇学术论文与报刊文章。

一、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两岸经贸关系日益紧密

  张冠华教授认为,两岸经贸交流经历了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恢复期、快速发展期、台商投资大陆热潮期这三个时期,两岸经贸合作的层级也由起初的劳动力和市场到后期的产业合作。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祖国大陆鼓励恢复两岸经贸往来 两岸贸易逐渐恢复。1949年国民党撤退到台湾,由于当时的政治历史原因,两岸基本上没有什么往来,可以说是处于中断状态。两岸经贸关系的恢复阶段应该是1978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全国人大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了两岸“三通”。经过了几年,邓小平发表讲话,大陆对台政策发生了一个很大的转变,由过去的“解放台湾”,转变到“和平统一台湾”。这样整个海峡两岸之间的气氛大大改善了。同时大陆也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实行市场经济,对两岸经贸关系的恢复培植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环境。从细节上来说,大陆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在发布了《告台湾同胞书》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鼓励和恢复两岸贸易往来,派出一些大型的采购团,到香港去采购台湾的一些产品;积极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台湾进口的产品,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等。在80年代,有一些台商也开始逐步到大陆投资。因此,从1979年以来,两岸贸易逐渐恢复发展起来。应该说,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两岸经贸往来的恢复期。

  80年代中后期,大陆改革开放,台湾经济环境转变,两岸经贸进入快速发展期。两岸经贸关系真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是在80年代中后期。主要原因是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从经济环境来说,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开放了一些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促使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台湾方面的经济环境也发生了一个很大的转变,产生了一些严重的泡沫经济,主要是房地产,还有股市大幅度上升等。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台湾的一些主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实行向外转移,目的地是东南亚。但进入东南亚也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说语言不通,文化不同等等。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成本很高。恰好在此时,蒋经国先生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旅游等等。于是很多台商就借助这个机会,大量向大陆进军。所以,在这段时间,也就是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当时台湾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下游加工型产业,开始大规模向大陆转移。这就形成了八、九十年代前后的投资热潮。这些产业到大陆投资以后,它们所需要的一些原料、设备等等,是从台湾运过来,这样就带动了两岸经贸,即以投资带动贸易这样一个过程。

  90年代初台商掀起到大陆投资热潮,90年代中后期两岸经贸的发展带动台岛产业升级。到了90年代初期以后,也就是92、93年,当时的台湾当局出于经济发展的需求,默许或间接承认了来自台湾的商人间接到大陆投资的行为,开始允许台商经第三地间接到大陆投资,这样部分台商就得到了所谓的“合法化”。如此一来,在92、93年形成了第二波到大陆投资的热潮。92年一年台商到大陆的投资,就超过了92年以前所有台商投资的总和。而93年一年的台商投资又超过了92年以前所有台商投资的总和。所以,这两年台商对大陆投资是增长最快的时期。而到了90年代中后期之后,两岸经贸的发展带动了台湾的产业升级。

  一是台湾新兴产业电子产业转移大陆,凸显了大陆市场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到了90年代中后期以后,台湾传统产业的大量外移,进一步带动了岛内的产业升级,特别是制造产业。

  在90年代中后期,台湾岛内的电子产业特别是电脑产业,也开始向大陆转移,但这次转移同以往的传统产业的转移还不太一样。一般来说,当一个产业进入夕阳产业,不具有发展优势的时候,才开始外移。而台湾的电子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在90年代中后期,也开始向大陆大量转移。到去年的时候,台湾的笔记本电脑产业,已经拆掉了在岛内的最后一条生产线。

  台湾电子产业的大规模外移,与大陆的经济优势和整个国际电子产业发展趋势和环境是分不开的。台湾的许多产业,不论是传统产业也好,还是电子产业也好,都是做代工的,也就是OEM,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品牌。这些产业跟成本、市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当时台湾电子产业的情况及国际环境。当时,台湾的电子厂商大部分都是代工的厂商,也就是给人家打工的厂商,需要按客户的要求做。90年代中后期以后,台湾电子产业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这个转变则是由跨国公司促成的。在电子产业中,有个“摩尔定律”,即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或者说“三年翻两番”,它对电子产业要求快速地生产、减少流通的环节,要争取做到零库存。当时这个潮流要求代工生产的成本要尽可能便宜,并且要求要就近接近市场。而台湾的劳动价格很高,市场也基本饱和。而大陆的劳动力优势和市场优势非常明显,所以在跨国公司的要求之下,台湾的下游代工产业就不得不到大陆来。这也就是台湾电子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外移的原因。一个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当时一个某跨国公司给岛内代工厂商下了一个一年500万的订单,其中就必须有3、4百万是在大陆生产的。

  二是海峡两岸产业结构体系的逐渐形成,使两岸经贸关系日趋紧密。92、93年台资企业所从事的业务主要是进口替代。因为台湾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最先发展的就是这种进口替代产品。这些企业发展起来之后,台湾又采取了一种出口导向战略,把这些产业推向国际市场。由于这些产业所需要的一些设备、原料需要购买,中上游的产业又开始发展,这样就在岛内形成了一个上中下一体的产业体系。上游的一些产业,像石化、炼油,还有一些钢铁、化工业,它生产的东西就供给下游的一些产业。而下游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地向大陆转移,根据就近原则,也跟着向大陆转移。所以92、93年,一些大型企业也跟着进来,包括王永庆等。到90年代初期,大量台湾企业向大陆转移,而且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体系。也就是说,一方面,大企业像石化、钢铁等向大陆转移,同时,早期的岛内一些产业也进一步得到升级,这样,海峡两岸就形成了一种产业结构体系。这种体系使得两岸经贸关系就更紧密了。

二、两岸经贸互补互利,未来两岸服务业的交流将推动两岸经贸走向制度层次

  谈到两岸经贸的关系时,张冠华教授说,从70年代末,到2000年左右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得很快,相互依赖程度也在加深。对两岸经贸的未来前景,张冠华教授认为,两岸经贸大的趋势是朝更靠近的方向发展,在未来还将有新的转变。

  回顾这二十年左右的历程,两岸经贸是在整个政治、经济大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合作的背景下,在市场法则的背景下两岸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梯次地向大陆转移。这样,从2000年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来,两岸经贸关系又开始发生了一个新的转变。

  这些年来,大陆的经济飞速发展,已经安然度过了加入WTO的五年过渡期,大陆的经济结构进一步在调整,大陆的经济发展强调自主创新的成绩显著。在这样一个大的趋势下,两岸经贸下一步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领域就是服务业。在服务业方面,两岸可以合作的范围非常广,如金融保险、律师、进出口贸易、商品批发等等,在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方面进一步延伸。

  对于两岸经贸的未来发展,张冠华教授认为,两岸服务业的交流是潜力最大的一个方面,将推动两岸经贸发展走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两岸服务业的合作和制造业还不太一样。服务业会涉及到行为权利、服务权利方面的问题,比如银行的监管问题,货币汇兑、货币清算等,这些问题又受一些政治层面的因素所制约。两岸经贸的一些关系,在过去没有建立一些相互合作的机制,连最起码的沟通或者说是交流机制都没有,比如说贸易纠纷出现以后,双方该怎么办,投资争端该怎么办,大陆只有单方面制定一个《台商投资保护法》,想办法保护台商利益。他认为,如果两岸在服务业方面加以合作,将有利于两岸建立一个经贸方面的交流渠道,这样就把两岸经贸关系从一个自然状态提升到一个制度上的层次。

三、两岸经贸对台湾经济影响巨大,大陆带给台湾的利益远胜“美日欧”

  对于两岸经贸给台湾经济带来的影响,张冠华教授认为,两岸经贸对台湾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促进台湾经济加快复苏、走出困境的直接效果越来越突出,而且两岸经贸对未来整个台湾经济的转型,也会产生举足轻重的效果。

  两岸经贸关系在台湾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台湾的一些在岛内很难生存的低谷产业转移到大陆后,获得了第二春,赚了很多钱,甩掉了包袱,也为岛内的产业升级提供了空间。

  因为很多台企的研发阶段在台湾,生产阶段在大陆。从贸易角度来说,大陆对台湾的贸易逆差,现在是原来的很多倍。这对台湾的经济增长有很大的贡献。

  张冠华教授举了一个数字,从2000年到2004年,台湾经济平均增长率约是2.6%左右,其中大陆对台的经济贡献大约是2.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当时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大陆的贸易顺差。应该说,最近这些年以来,台湾经济处于一个持续衰退的阶段,但是从2002年以后又开始一步一步地复苏,主要是靠大陆。台湾的经济相对来说,对其它市场都是一步步衰退的状态,对美国是,对日本是,对欧洲也是,但是对大陆的却是一步步上升的。所以大陆对台湾的经济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李学斌)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