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九元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实现两岸直接、双向“三通”一直是两岸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无论是从两岸人民往来便捷化、经贸交流便利化,还是从缓和两岸关系、为两岸开展政治对话营造合适气氛角度分析,“三通”都是不容回避的议题。从一定意义上看,“三通”不仅是两岸间必须尽快予以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两岸关系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三通”问题是经济问题,因此解决方式力求单纯化、简单化。 二十年两岸交流,交往的历程表明,“三通”的发展对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的深化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发展,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三通”的逐步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交流、交往,两岸经贸往来日益呈现出一定的融合态势: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项目已近6万项,投资金额600多亿美元。2003年两岸贸易总额将突破500亿美元,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领域日益拓宽,投资技术含量、层次不断提升,推动了大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大陆经济水平的提升,而且对加快台湾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台湾外贸增长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两岸经济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两岸经贸人员交流也日趋热络,两岸经济、科技、航运、金融等领域的学术研讨会纷纷举行。两岸航空、海运业者已在有关空运、海运方面进行长期的交流与合作,“三通”的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事实证明,“三通”的发展有利于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间接或直接为增进两岸人民的了解,为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此可见,“三通”问题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应当尽可能以经济方式解决,解决方式也可以尽量单纯化、简单化。大陆方面提出由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协商“三通”问题,就是一种务实灵活的办法。在这一问题上,大陆的立场是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态度是富有诚意的。 二、实现两岸直接双向“三通”,不仅有助于缓解台湾当前的经济困境,也将为提升两岸经济的合作层次提供更坚实的平台。 自2002年1月,两岸先后加入WTO以来,两岸现有的经济合作格局面临一系列的调整,同时也为两岸经济整合提供新的契机。而且,随着亚太经济格局的变化,尤其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两岸经济合作模式也有必要进行相关调整。凡此种种皆表明,实现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已成为发展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民众往来的必然选择。 目前,台湾经济陷于困难阶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两岸关系紧张则是导致岛内人心浮动、投资不振的关键因素。二十年来的两岸经贸交往充分表明,两岸经济强烈的互补性是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主动力,两岸经济发展各有优势和不足,存在大量多层次、多方面互补与合作的空间。而且,两岸同胞同宗同文,具备开展经贸交流的有利条件,两岸之间的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市场空间、技术水平和行销经验等资源如果得以有效配置、必将产生乘数效应。12月1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表的两岸“三通”政策说明书指出,“早日实现直接、双向、全面“三通”,将使两岸获得更充分的信息、更便捷的运输、更畅通的资金流动和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各得其所,发挥潜能,大大提高两岸经济的竞争力,加快共同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经济的全面振兴。 三、台湾当局以“拒统谋独”的政治需要为前提,将“三通”问题复杂化、泛政治化,从而严重阻碍“三通”问题的解决。 两岸直接“三通”对于台湾来说具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对这一点,岛内业界和民众具有深切体会,甚至连台湾当局也无法否认。但是,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湾当局在两岸“三通”问题上历来以“拒统谋独”的政治需要优于经济利益为考量,长期漠视两岸业界和民众强烈要求早日直航的呼吁,以所谓“安全、尊严、对等”为借口,不惜牺牲业界和民众的经济利益,拒绝与大陆直航,使两岸直航问题长期悬置不决。面对大陆关于两岸“三通”,可以透过民间对民间、行业对行业、公司对公司协商解决的主张,台湾当局又以“没有公权力难以解决‘三通’中的‘管辖权’”问题予以回避。这充分表明台湾当局在解决“三通”问题上毫无诚意。 实现直接、双向、全面“三通”,是提升两岸经济合作层次的前提,也是两岸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来源:《两岸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