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商务院新闻办公室获悉,2006年两岸经贸往来进一步密切,两岸经贸合作朝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2006年1~12月,两岸贸易额1078.5亿美元,首次突破1千亿美元;其中对台出口207.4亿美元;自台进口871.1亿美元。目前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七大出口市场,第五大进口市场,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地;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按投资者注册地统计,截至2006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1847个,实际使用台资438.9亿美元。
两岸贸易持续扩大
去年两岸贸易持续扩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陆自台进口商品主要是台资企业所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及关键件。2006年1~12月,大陆自台进口前五类商品依次为: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液晶显示板、初级形状的塑料、钢材、印刷电路,占自台进口总额的55.8%。
二、大陆对台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台资企业在大陆加工后返销的产品以及岛内缺少的大宗商品。2006年1~12月,大陆对台出口前五类商品依次为: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钢坯及粗锻件、电视、收音机及无线电讯设备的零附件,占对台出口总额的29.7%。
三、台资企业是对台贸易的主体。2006年1~12月,外资企业(主要是台资企业)对台进口、出口额分别为704.8亿美元和138.9亿美元,占同期大陆对台进口、出口额的比重分别为80.9%和67.0%。
四、加工贸易是对台贸易的主要形式。2006年1~12月,加工贸易项下对台进口、出口额分别为612.1和111.9亿美元,占同期大陆对台进口、出口额的比重分别为70.3%和54.0%。
五、对台贸易仍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2006年1~12月,东部沿海省市对台贸易总额为1047.2亿美元,占总额的比重为97.1%,其中排名前5名的省市依次为: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目前,台湾当局仍限制大陆2200多种产品对台出口,致使两岸经贸关系长期处于“间接、单向”的不平衡状态,造成大陆对台贸易巨额逆差。
台商投资平稳增长2006年台商投资平稳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台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台商在制造业实际投资额约占同期台商实际投资总额的80%,其它投资行业依次是房地产业、电气水生产及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农业。在制造业中,台资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机械制造、石化、金属制品等行业。
二是台商投资仍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占台商投资总额的95%左右。按近几年平均投资比重,依次是江苏、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山东等省市;台商在中西部地区的投资仅占总额的5%左右。
重开对台渔工劳务合作
2006年2月8日,在两岸渔业界的共同推动下,商务部宣布恢复对台渔工劳务合作业务;5月18日,正式启动两岸渔工劳务合作;5月19日派出首批对台渔工。
大陆地区举办各类海峡两岸经贸展已颇具规模,大陆企业入岛办展也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经商务部批准的在大陆举办的海峡两岸展共16个,涉及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珠宝首饰、农产品、花卉等多种行业。赴岛内举办的海峡两岸展共6个,涉及电子及其零件、家庭用品、文具、医疗器械、药品、生物科技、建材等行业。
两岸农业合作热潮涌动
大陆继续扩大台湾水果、蔬菜市场准入,对11种蔬菜、8种水产品实施进口零关税措施,并在2006年4月“两岸经贸论坛”上正式公布。目前“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正与岛内经授权的机构和农业民间组织沟通协商,积极落实,争取让台湾农民早日受惠。
2006年,先后在广东(佛山、湛江)、广西(玉林)、上海郊区、江苏(昆山、扬州)新设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在福建省漳浦县、山东省栖霞市、重庆市北碚区、四川省新津县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10月底,试验区、创业园有台资农业企业近4500家,占大陆台资农业企业(5500多家)的73%左右;试验区和创业园实际利用台资近50亿美元,占台资农业企业投资总额(63亿美元)的79%左右。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李学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