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学子齐鲁寻根 感悟中华文化精髓

  时间:2005-08-01 10:33    来源:     
 
 

      华夏经纬网8月1日讯:7月24日至29日,由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台湾素书楼文教基金会主办,山东省实验中学承办的“2005年齐鲁文化国学夏令营”在山东举行。7月29日上午,在北京第十二中学李一凡和台北南山中学张毓玲同学的主持下,参加夏令营的两岸三地的同学交流了学习体会。现将其中来自台湾的三位同学和来自江苏常州的同学的发言编发。

    “大伙儿都是中国人”的情谊令我深受感动
(台北市北一女中胡颀)

      台湾有一个相声段子叫“四郎探母”,里面有一句话令我印象很深,他说“我第一次出国便是回国”,其中的五味杂陈,是我这次来山东才真正体会出来。

      在山东,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正如文化衫上印的“寻根”二字。山东是中国精神上的故乡,文化上的根,是读书人最向往的地方。从前,我们只能透过《论语》等书遥瞻圣人,而今,我们真正到了圣人的故乡,那份感动是无以由书中体会的。一开始,我可说是怀着“朝圣”的心来的,但一天天过去,宗教性的神圣感渐渐消去,进而转为更深的“崇敬”,因为我愈来愈了解孔子伟大之处,正在于他是个“人”。孔子于举世滔滔中“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绝非傻,而是不忍于忘天下大仁的心。也许他“世界大同”的理想未能实现,但这份“仁”世世代代传于读书人的心中,孔庙东西旁所配祠的历代贤者正是其最佳的展现。徘徊其间,无以名状的庄严氛围,令人深觉“低廻留之,不忍去之”。

      还记得一位老师对我说,“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虽然这五十年来因政治问题有所隔,但这份情是永不会断绝的”。是啊!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胞们怀着同样的民族情感齐聚一堂,从欢迎晚宴的同乐,到登泰山的共患难,虽只是短短一周,大伙已如多年老友般。或许我不太会说话,也没常和大家玩在一起,但这份“大伙儿都是中国人”的情谊是令我深受感动的。“仁”字是一个人,一个二,也就是说,仁必发乎己,而及于人。因此,仁是要实践于人群之中的,这几天和大家一同学习,一同“寻幽访古”,使我对此字有更深的体会。

      当然,此行能有如此丰富的感受要感谢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支持和山东省实验中学精心筹划,他们全体师生的认真和热诚相信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最后要谢谢在场的所有老师、同学和我们一同“读论语,学做人”。

读论语、学做人
(台北市建国中学余忠亨)

    这次在孔子的故乡,我们学习如何读论语、学做人,共同探讨儒学的精义。孔子之学,博大精深,就如同子贡所说:“不得其门而入,则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这意味着研究孔子思想,需要一条进入的门径。什么是进入孔子思想和做人的门径呢?如何把握孔子思想之精髓,在这星期的学习与参观中,更可以确定在于孔子所提出的仁爱和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在登泰山的时候,我们台湾有一位学长中暑,当情况正危急的时候,四周的同学、老师、路人大嫂及时伸出援手,连自己的路都顾不得走,一路护送他上山。还有北京的一位同学惟恐我们学长糖分不足,慷慨地赠送五根友谊棒棒糖。这件事我们全体上下都非常感动,也非常感激,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孔子所说的“仁爱”,正存在于我们所有人的心中。有爱人世间才有温暖,才有大同的社会,而这正是孔子一直抱持的理想。此外,登泰山也是一趟意义非凡的旅程。钱穆先生曾说:“历代帝王以至于老百姓为何要登泰山?因为在众山之中,唯有泰山,步步登高,一路向上,在这段旅程中,象征着‘开始’到‘巅峰’的艰苦过程。”

    我们在登天梯(十八盘)的时候才了解到爬山的辛苦。崎岖的步道,无尽漫延的阶梯,抬头遥望,终于在云雾缭绕之中;回头俯瞰,我们所走过的路竟是如此的稀少。抱着一身大汗淋漓的躯体,我们才知道自己经历多么大的挑战。“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我们终于登上玉皇顶时,这个耳熟能详的古语,经过我们亲身的体验,突然鲜活起来。泰山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感动,又想到山东省实验中学的钟主任曾说过:“泰山这么难登都登上来了,还有什么事干不成?”   

    最后,非常感谢主办单位使我们在这一次的旅程中获益良多。非常感谢承办单位对我们的照顾和辛苦付出,四海之内皆兄弟,这种不分地域、不分性别、不分距离远近的温情,深深地温暖着我们来自台湾同学的心,这样的感谢无可言喻。

大陆同学真的幸福
(台北县南山高级中学李俞萱)

    在这一个礼拜的相处、学习下,我们有以下的心得:首先,要感谢台湾素书楼文教基金会以及全国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让我们有这个机会参与这次的活动。

    在这几天的行程当中,我们游览了三孔--孔林、孔府、孔庙,亲自感受到了孔林的清幽和孔府、孔庙的古色古香,处处都充满着人文气息。在台湾,莘莘学子只能凭借着书本中的文字图片、运用想象力想象着书本中的时代和人文事迹,而大陆学生则是生长在孕育这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大地上,有着丰富的文化资产和名胜古迹,相较之下,大陆的同学真的幸福多了。在上过了实验中学的国文课后,我觉得在台湾课程繁多,时间不够,在上《论语》时主要是以翻译、解释等字面上的意义为主;而在这儿解释固不可少,但更进一步的将论语背后那深层的意义提出来,也就是如何立身处事,进而思考生命的意义,注重思想的部分,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几天相处下来,我觉得大陆的学生都比较大方,且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勇于和老师互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互动在台湾是较为缺乏的。

    这次行程中,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相信就是登泰山,靠着坚定的意志力,征服了险峻的十八盘,从山上往下看,真的能够体验古人所说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情景,让大家又体验到了一次山林之美。最后要感谢的就是劳苦功高的山东省实验中学,不论在课程规划或是行程安排上都非常周到,以及这次从四方来齐聚一堂渡过美好时光的各位营员,让我们带回美好的回忆。

边走边爱--之梦回齐鲁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刘望翌)

   2004雅典奥运会的宣传口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奥运回家了”,而此时此地参加本次齐鲁文化国学夏令营,我感受是如同一次精神家园的回归,就像这次夏令营的主题“寻根”。在这片齐鲁土地上,我仿佛真的探求到了齐鲁文化的源头,它是那般清澈、淳朴,足以清醒人世,洗涤人心。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之地,齐鲁这片土地始终让我贪图着一种士气,洋溢着浓重文化色彩又不失现代气息的山东省实验中学,由千百年文化积淀的气势宏伟的“三孔”圣地,以及“绝眦入归鸟”的泰山峰景。

    踏在沉重的岩石上的时候,脚下忽然有一种生要般的依恋,让我去接近并解读这样一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文化奇迹,凝聚了无数历史积淀的厚重之地。曾经我对儒家文化的认识是那么的浮浅,但当我身处曲阜,却突然有了一种觉醒,像是沉睡的灵魂因某种触动而幡然醒悟,一霎那间,心灵与地域契合得如此完美,依稀看到孔子的音容笑貌,他将《论语》向我娓娓道来,而我惟有潜心聆听……关于这片土地,有太多的崇敬与眷恋,或许就像歌中所唱“你是我心中的日月,我在这里,沿途的风景多余,只为遇见你。”

    本次夏令营另一番特色,也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内容形式多样的高水平的讲座。不论是杨佐仁教授激情四溢的《儒学思想与人类进步》,辛意云教授“深情款款”的《读论语,学做人》,钱胡美琦教授真诚朴实的《国学漫谈》,还是魏健教授幽默风趣的《泰山是个“大天坛”》,是他们让我领略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含义,衷心感谢您们的教诲与启发,感谢你们让我的心灵又再次得到洗涤与升华,谢谢!

    最后,我还想表示一下感谢,感谢与我一起共度七天的所有营员,旅途因你们而不再单调,那些欢声笑语的记忆,我将永远珍藏。谢谢你们给我的美好时光!还有一句感谢,是送给承办单位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感谢你们周密的安排、悉心的照顾和生动的讲解,本次夏令营的成功举办,你们功不可没。

    这就是七天来我内心真实写照,心灵的触动以及衷心的感谢。然而在这一刻,我又有了另一种感慨,那就是深深的责任感。本次夏令营即将拉上帷幕,而对于我们在座的各位却是全新的开始,如何尽自己所能深入探究儒家思想,探究国学,并最终予以发扬光大,我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和责任,正如联欢会上我写的那几个字,在宏扬国学的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思绪有一些杂乱,但内心却是一片清晰的光亮,齐鲁文化国学夏令营引领我走进了一个神圣凝重的殿堂,它让我沐浴在先哲的圣光下,感受到何为“仁”,何为爱,何为“忠恕”,何为“道义”。

    圣人们的脚印清晰而厚重,而我追随他们的足迹,尽管我的脚印很浅浅,但我正脚踏实地努力进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再次以之共勉。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