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扩大两岸民间交流与往来,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推动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促进建立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
   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首次纳入两岸问题,特别提及“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清华大学台研所研究员巫永平认为,十一五规划将促进“海峡经济带”的形成。……
[十一五规划全文]
专题首页最新消息权威解读宏观经济趋势区域经济趋势行业经济趋势专家评述西岸动态台商投资集中地网友热评
 
 
福建“十一五”将重点组织推进“3210”工程项目
 
 
  来源:      日期:2007-02-13 15:23

 

   “数字福建”:扑面而来

  ——“十五”期间“数字福建”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数字福建”建设紧紧围绕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重点工程,使福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

     ——公共网发展迅速,政务网高效运

     公共基础信息网络发展迅速。截止2005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到14.81万公里;固定电话用户1399万户,达到39.85部/百人,名列全国第七位;移动电话用户1302万户,达到37.08部/百人,名列全国第六位;数据多媒体用户598万户,比2000年底增加498万户,普及率达到17.03%,名列全国第六位。实现全省建制村村通电话。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6.4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7.83%。

     全省政务信息网络建成运行。截止2005年底,全省三级政务信息网络联通了208个省直机关单位、9个设区市940个单位和84个县(市、区)3200个单位;投资6661万元建设了公文传输、密码机、视频会议等应用系统,可供省直180多个部门免费使用;市、县横向接入网总投资11455万元。建设统一规划的全省电子政务网络系统,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节约网络建设经费6—7亿元。累计召开全省视频会议396场,节约会费支出数千万元。省直有关部门以及部分设区市、县(市、区)依托全省政务网开展了办公自动化等多种应用,大部分省直部门基本建成局域网。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建成了福建省电子商务认证中心、省政务数字认证中心和密钥管理中心,发放了13万张企业数字证书和4400多张电子政务数字证书。建成了省政务信息网和国际互联网安全监控中心,利用密码技术在省政务信息网上建成覆盖全部省直单位的省政务网涉密子网,建成全省保密系统的信息网络及其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启动了数字福建数据灾难备份中心建设。

     ——电子政务,初显成效

     电子政务建设初显规模。政府办公厅系统“三网一库”工程基本建成,实现与各级政府机关以及各政府部门机关之间非密电子公文的交换;省、市政府和66%的县政府开通门户网站;金宏工程建成省市县三级业务专网;金盾工程完成8个资源数据库建设,14个一类应用系统投入试运行;金财工程已建成省、市、县三级VPN业务专网和电子公文(电子章)传输系统,实现了部门预算编制与国库集中支付等重要业务系统;金保工程实现部省专线联网,建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劳动力市场等三个信息管理系统;金农工程完成了农业部卫星指挥调度系统建设任务,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良好成效;金水工程建成省水利业务专网、实时雨水情和风情数据库、防汛信息查询及手机短信息警报发布系统、防汛远程视频实时监控系统、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等;国税、地税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办公自动化,在全省范围实现增值税纳税申报“一窗式”管理;海关、国检局通关单联网、联网报关、网上支付、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等系统启动建设;建成75个政务信息管理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

     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改造初显成效。省政府办公厅、省林业厅等29个厅局完成政务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改造,建立了各类数据库100多个;79个数据库向政务网授权用户开放;建设了统计、测绘、地质、档案、气象五个部门基础数据库;启动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

     网上应用服务取得实效。省建设厅建成企业资质审批系统,近4000家房地产与建筑业企业通过网络申请年检;省国土资源厅建成建设用地报件和省级采矿权网络审查系统,全省建设项目用地申请审批、省级采矿权许可证的颁发一律通过网络实现;省外经贸厅网上企业出口申报、省公安厅网上出入境护照办理、省工商局网上企业年检、省国税和地税网上报税、省人事厅全省公务员考录系统、毕业生网上就业等网上应用逐步推开。

     ——社会信息化,生活更方便

     公共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成效凸显。建成覆盖全省65个县的远程医疗会诊网,全省医保联网基本实现,同城就诊一卡通工程启动建设。

     金融卡应用扩展迅速,银行卡发卡量达4476万张,银行卡跨行交易额557亿元,刷卡消费额358亿元。

     建成开通“福建三农服务网”,对13个涉农厅局的信息系统和网站进行整合,向新农村建设提供便捷的农村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市场信息、病虫害防治和防灾减灾等信息服务。数字鼓楼,厦门市市民服务系统、省交通厅车辆监控平台等建设成效显著,武夷山市、石狮市、霞浦县等地积极开展信息化便民服务,城市社区信息化迈开步伐。

     ——企业信息化,产品质量升成本降

     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全省4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了生产设备和生产流程;35%以上的轻工、化工、建材、制药、冶金工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平均提高20%以上,同时降低了消耗、改善了劳动环境;5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资金周转率提高15%以上;6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互联网站。

     建成了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以及泉州市万家企业上网平台和网上交易会平台,启动了省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等一批为企业服务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网民397万,电子商务红红火火

     至2005年底,全省网民数为397万人,占全国网民总数的3.6%,居全国各省市第10位,占本省人口的11.3%,占人口比重居全国第6位,域名总数居全国第3位。网上交易、网上购物比重上升。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如福建省网上投资贸易洽谈会、福建省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建设取得成效。电子商务应用促进了生产、流通、服务和消费,2005年全省交易量达96亿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加快,省内院校电子商务本专科毕业生已达3300人,已获得国家助理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者达6000人。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让信息化助力海西发展

  ——访省数字办有关负责人

     福建省政府近日下发了由福建省数字福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编制与实施的《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规划》,省数字办有关负责人专门就《规划》提出的战略意图、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解读。

  “数字福建”作为更大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十一五”时期,是“数字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为的5年。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为“数字福建”提供了更大的作为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推进海西建设要求通过广泛、深入、持续地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着力构建现代化信息网络和“数字区域”、“数字行业”等各类应用系统,深化以公共服务为目标的电子政务建设,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要积极发展依托优势产业和港口资源的广泛合作的电子商务,促进要素流通和产业集聚。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社会公众信息消费能力不断扩展,因而要不断推动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社会信息化进程,促进远程教育、医疗等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消费需求。

     “十一五”数字福建将立足服务全局,开拓创新,坚持“突出应用、面向市场、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有序竞争”的发展思路,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深化应用、保障安全”的基本原则,以提高应用效率为重点,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信息化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信息化惠及全民,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管理模式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发展、促进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进步,进一步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有更大作为。

    目标:信息化水平国内先进

     “十一五”数字福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围绕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目标和任务,通过深入推进数字福建建设,推进政府社会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不断增强,信息产业继续发展壮大,信息产品日益丰富;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信息化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支撑和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信息消费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国内先进水平。

     为把目标落到实处,我省将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点组织推进数字福建“3210”工程项目,实施三大应用工程、建设两个体系,推进十个信息化专项。

     到“十一五”末期,城乡信息化将协调发展,人们获取各类信息服务将更加便捷。不仅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及率大大提高,还将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政务信息和与人民工作生活相关的各类信息将利用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传送。全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行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设区市城市社区实现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农村信息基础网络不断完善,建制村能上网,移动通信覆盖全农村,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民能够便利地获得科技、市场、灾害预警等信息服务,全省农村信息化程度达到50%以上。

  六项措施有效保障

     组织实施“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建设各项工程,完成既定任务,实现规划目标,关键要树立改革创新精神,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工程项目管理,加强组织保障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全省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健全省级信息化工作组织管理协调机构,建立决策科学、运行有效、职责明确的工作机制。构建分工合理、权责明确、面向需求、面向应用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组织管理和服务体系。

     二是创新信息化体制机制。建立政务信息资源依职能分工采集和更新机制,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制定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开放和鼓励开发利用政策。建立信息化建设应用评估、奖励和通报制度。鼓励向落后地区和困难群体提供基础通信和基础信息服务。

     三是加强信息化法规建设。重点围绕规范信息化基础设施、政务信息公开与共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制定和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法规和管理办法。

     四是建立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工作机制。建立全省信息化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基础数据库、网上审批、电子商务、社区信息化等重点项目急需的地方标准。建立全省信息技术标准制定、协调、实施等工作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

     五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信息化建设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形成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其他投资为补充的信息化投资局面。“十一五”期间政府投入争取不低于“十五”水平。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信息化投资建设,促进企业资金进行增值开发和社会化服务。

     六是加强指导,做好规划组织实施。省级各部门和各设区市、县要根据规划内容,提出具体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省数字办要加强指导。要集中资金和力量,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要建立全省信息化工作信息交流机制,促进各部门、各地区信息化协调健康发展。

  “中国福建”:政务公开服务公众

  福建省政府门户网站“中国福建”(www.fujian.gov.cn/www.fj.gov.cn)自2002年8月14日正式开通以来,较好地发挥了“宣传福建,吸引投资,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服务公众,网上办事”的作用,成为“优秀政府门户网站”。“中国福建”由省政府办公厅主办,是福建省及省内各市、县 区 人民政府在因特网上统一对外的中心门户网站,设有政务信息、参政议政、便民服务、热点专题四大类栏目。网站全面反映了福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形象,既是政府对外宣传、展示形象风貌的阵地,又是社会公众参政议政、献计献策的桥梁,是省政府服务公众、信息发布、政务公开的总平台和总窗口,是全省政务外网的基础平台。省内各级政府网站和省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的网站作为“中国福建”的子网站,在“中国福建”上建立链接。

  “中国福建”网站开设了许多具有福建特色的热点专题及栏目,如反映福建经贸交流活动的“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展现福建海西建设新貌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专题”;突出为民服务的“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千名干部驻村工作”、“福建三农服务”;体现闽台互动交流的“海峡旅游”、“福建与台湾”等。还开设了省长信箱、法律咨询、机关效能投诉、法律法规建议、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议征集、消费投诉举报、网上价格投诉等一系列网上互动类栏目。

     作为我省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阵地,省政府各部门均在“中国福建”政府门户网站上建立了政务公开网页,在全省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服务公众以及电子政务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通过这一平台,福建政务公开领域逐步扩大,并走在全国前列。

     网站开通四年来,栏目内容不断充实、完善,服务项目越来越丰富。其中政府机构、政府公报电子版等政务公开栏目,省长信箱、征集政府办实事项目建议、机关效能投诉等互动栏目,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网站信息年更新量5000多条,年访问量300多万人次。在全国政府权威机构组织的调查活动和在全国网民投票的评比中,曾连续两年获评“优秀政府门户网站”。在2006年首届中国特色政府网站评选活动中,获便民服务奖——“气象服务”特别奖。

    更好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作用

         东 山

     数字化连着你我他。

     在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电脑、手机等数字化产品正走进千家万户,电子政务、商务、网络教育、远程医疗、e社区等,都不再是新鲜事,一个数字化社会的雏形正在形成之中。

     在同一互联星空下,“数字化”已经全方位地渗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一串串由0或1组成的数字链,既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悄然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生活方式,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力量。

     近些年来,我省因应时代进步潮流和世界发展趋势,紧紧围绕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数字福建”建设,把建设“数字福建”作为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壮大福建的综合实力,从而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几年来的持续努力,有力推进了“数字福建”建设,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社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化发展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数字福建”的基本框架。

     所有这一切,不但为今后“数字福建”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支撑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及制度和人才等方面的保证。

     当今时代,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实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化建设无疑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而今后一段时期,正是我省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数字福建”建设,提升“数字福建”建设的水平和层次,以顺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要求,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省制定实施“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恰逢其时。这一规划的出台,对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和质量效益,促进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产生强大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3210工程打造数字强省

       实施三大应用工程

     ●电子政务:

     60%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处理

     “十一五”期间,福建将基本建成全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行保障体系。到2008年,县级以上(含县级)政务部门局域网接入政务网,实现政务基础网络的整合与协同办公;到2010年,60%的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政务信息依法公开与共享;初步建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应用充分、效益显著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格局;电子政务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较大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电子政务应用工程将完善政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政务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设全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政务公开信息发布系统,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

     重点项目有:全省政务与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省级网上行政审批系统、省市县三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系统、政府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金字工程”应用系统、全省人口基础数据库、全省法人基础数据库、全省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全省宏观经济数据库、省市县办公自动化(二期)、省公共安全管理体系、重要政务信息应用系统工程、政府门户网站整合升级、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升级、省电子政务管理中心、省政务信息灾难备份中心(二期)、省政务密钥管理中心(二期)、全省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全省低保信息管理系统、全省劳动力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毕业生就业公共网络服务系统、人才市场就业信息服务系统。

     ●企业信息化:

     80%外贸通过电子商务完成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将着力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建立比较完善的集研发、制造、供应于一体的协同工作体系;建成若干个产业集群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应用有较大的普及;建成一批地区性、行业性、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龙头平台;全省大中型企业基本都建立网站,70%的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手段从事国内外各种商务活动;80%以上对外贸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完成;建成国内最有竞争力的海峡(两岸)电子商务交易中心。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10%以上。

     企业信息化应用工程将围绕构建海峡西岸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企业信息化和技术创新,以生产管理自动化、管理流程信息化、决策过程科学化为核心,促进企业在生产、管理和经营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我省传统产业,全面推进制造业、物流和商贸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

     重点项目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程中心、数字制造应用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产业集群信息服务平台、全省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信息平台、中小企业信息化ASP服务平台、省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和密钥中心、福建企业产品数据库。

   ●社会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程度达50%以上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将围绕加快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以城市信息化带动农村信息化,推进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重点抓好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的“数字城市”示范建设,并逐步向其他区域中心城市扩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施金农工程,基本实现建制村能上网、农村农民能够便利地获得网络服务,能够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信息化的实惠。全省农村信息化程度达到50%以上。

     社会信息化应用工程将重点加强数字城市示范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开发农村信息资源,建立健全三农信息化服务体系。

     重点项目有:三大中心城市数字城市示范工程、城市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城市管理与应急联动信息平台、数字城市管理工程、数字城市应用服务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移动通信信息服务系统、市民综合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城市一卡通工程、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系统、城市报警与监控技术系统、消防重点单位信息系统、城市地名信息管理系统、农村信息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万村千乡上网工程、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农产品信息服务网、福建三农服务网、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数字农业示范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系统、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工程、农林水土保持工程。

  建设两大体系

     信息服务体系

    重点实施“123”计划:即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拓展两大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培育三大产业(信息咨询业、信息系统集成业、信息内容服务业)。

     重点项目:省级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信息内容产品技术创新平台、省电子商务营运中心服务平台、省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省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企业信息工程技术服务中心。

    人才培养体系

     重点实施“111”计划,即建设一个技术人才培养高地,建成一批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一大批信息技术人才和信息化管理人才。

     重点项目:海西信息人才培养工程、农村劳动力上网工程、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家庭上网工程。

    推进十个重点专项

     1.公共信息网络专项。重点项目: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新一代互联网建设和应用工程、移动互联网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电信村村通工程、GPS(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工程、移动通信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省党政专用通信网。

     2.文化信息化专项。重点项目: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文化信息技术应用工程、乡镇文化一站通工程、电子图书馆工程、电子文化站工程、绿色网吧工程、网络出版工程、游戏动漫产业工程。

     3.卫生信息化专项。重点项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就诊一卡通项目、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4.科教信息化专项。重点项目:福建省超级计算中心、网络科教环境平台、全省教育科研宽带网、教育信息应用系统工程、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开发工程、科学仪器信息共享系统。

     5.海洋信息化专项。重点项目:海洋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口岸通关电子平台、海洋空间数据开发工程、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海洋信息应用系统工程、海洋与渔业防灾信息系统。

     6.防灾减灾信息化专项。重点项目:全省综合应急指挥系统、综合防灾减灾应用服务平台、水利领域防灾减灾信息系统、气象领域防灾减灾信息系统、地质领域防灾减灾信息系统、地震领域防灾减灾信息系统、林业领域防灾减灾信息系统、农业领域防灾减灾信息系统、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

     7.环境保护信息化专项。重点项目:区域生态安全危机防范信息管理和生态环境预警响应体系、水质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实时监测系统、饮用水源保护区在线监测系统、森林资源保护监测体系、森林有害生物预防监测体系。

     8.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专项。重点项目:省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工程、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研发工程、省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控管理体系、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省风险评估服务系统。

     9.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重点项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企业信用信息安全系统、省级企业信用信息发布服务平台、企业信用评级(评估)系统、企业信用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10.物流信息化专项。重点项目:福建省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福建邮政物流信息系统、福建交通控股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城市物流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应用示范项目(二期)。

     完善提升公共基础信息网络设施 

  “十五”成就 “十一五”成就目标

    光缆总长度1 4 . 8 1 万公里 光缆线总长度2 6 万公里

    固定电话普及率3 9 . 8 5 部/百人 固定电话普及率4 8 部/百人

    移动电话普及率3 7 . 0 8 部/百 移动电话普及率6 5 部/百人

   人数据业务普及率1 7 . 0 3 % 数据业务用户普及率4 0 户/百

    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 6 . 4 5 %; 人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 7 %

    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 7 . 8 3 % 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 8 %;

    有线电视入户率7 5 %

    全省建制村村村通电话 2 0 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建制村能上网,宽带进建制村的比例达到4 0 % ,移动通信农村全覆盖。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weim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