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企业信息化日前确定了“十一五”发展目标,到2010年,信息技术在全省企业中得到更深入而广泛的应用并取得明显效果,使全省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有较大提高,努力缩小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在信息化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全省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争取达到如下目标:
在总体水平方面,全省企业信息化指数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在设计、生产方面,80%以上的制造企业在设计、生产等领域普遍使用CAX(CAD、CAM、CAPP、CAT等)、PDM(产品数据管理)、DCS(集散控制)、FCS(现场总线控制)等信息技术,70%以上的生产型企业全面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最优智能控制,并能进行跨地域、跨行业的网上协同设计与制造。
在经营、管理方面,70%以上的工业企业实施企业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源计划(ERP),60%以上企业实行BtoB(企业对企业)、BtoC(企业对顾客)、BtoG(企业对政府)支付型电子商务,将网上订货与企业内部ERP相结合,通过网络营销和网上支付,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在资源整合方面,70%以上的企业实现企业信息网络平台(Intranet/Extranet/Internet,即内联网/外联网/网际互联网)高度一体化和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系统工程,50%以上的企业实现从信息采集、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到决策的一体化现代集成管理系统(CIMS)。
在机制创新方面,大中型企业设立首席信息主管(CIO)职位和企业信息化推进机构覆盖率达80%以上。
企业信息化十大示范项目
福建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MES项目
三钢公司企业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系统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降低物资库存资金占用金额;二是控制了原料质量和生产过程;三是降低了生产成本;四是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ERP项目
通过建设ERP系统,公司成本结构得到了优化,管理层次、经营效率和员工素质得到了提高,企业文化不断更新,经营业绩迅速增长。
泉州市乡镇企业局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公共平台
通过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建立统一的应用、人才、信息、政策等服务体系,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环境保障。通过建立政府统一的服务机构,使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工作上升为政府“一把手工程”,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泉州海天轻纺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效益主要体现在:一是降低库存、节省采购资金占用,原料有效配套率提高30%以上。二是生产效率、计划准确率、设备利用率、订单的交货期准确率大幅提高,生产制造成本降低15%以上,客户满意度及美誉度也随之提高,公司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三是大大提高合同评审的效率,缩短了订单生产周期,提高了市场反应速度,并使办公开支降低60%以上。四是应收账款降低30%以上,呆坏账发生率降低50%以上。
“数字福建”中心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该平台通过租赁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应用服务。其实质是一个搭建在电信级互联网平台上的软件“超市”,电信运营商集中对硬件设备和数据进行维护,系统增值服务商将完整的ERP系统分割成一个个独立可用的小模块放在“超市”上,中小企业如“买菜”一样选择自己需要的模块用租赁的方式使用这些模块,在无需对信息化硬件设备进行更多投入的前提下,迅速实现信息化。
网络化智能调节器嵌入式软件项目
由福州福光百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的网络化智能调节器嵌入式软件是一系列通用的、量大面广的、具有广阔国内外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它广泛应用于冶金、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是目前工业生产过程的倍增器。目前项目在福州自来水总公司北区水厂、隆耀化工厂、佳通轮胎等企业进行现场安装运作,效果反映良好。
福建多语翻译服务公司多语发布平台建设项目
多语发布平台自2004年5月投入运行,现拥有每周100万字的翻译能力,可以面向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网上多语发布信息服务、双语城市体系设计与实施服务、信息本地化翻译服务。中心基于自行开发建设的多语发布信息系统,面向福建省乃至全国提供信息本地化服务。
奥迈制造业信息化ASP服务平台
ASP平台为中小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硬件基础设施及软件运行平台,采用租赁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应用服务,包括信息化系统实施及后期维护等服务。平台面向中小企业,以行业为对象开展服务,目前已在二个领域开展:一是电机行业的ERP软件应用服务,以及电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机电网上协同物流系统应用服务;二是工控及低压配电产品的供应链协同商务服务。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ERP项目
福耀采用一套规范统一的ERP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不同的分公司进行推广,最后又把系统与信息资源集中在一起,从而动态地监测不同地点的工厂的生产经营状况,使整个企业的管理始终处于可控的状态之下,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
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ERP项目
飞毛腿公司在实施了ERP项目后取得了如下效益:数据处理量和速度得到了提高,企业分析决策有了及时的、可靠的、全方位的数据依据,车间与仓库物料报废的监管力度得到了加强,缩短了财务核算时间等。
人才培训:为信息化提供新动力
日前,展示我省企业信息化高端人才风采的福建省首届优秀信息主管(CIO)评选活动揭开序幕。“十五”以来,我省充分利用行政机关、高等院校和社会资源开展多层次的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由省信息产业厅直接主办或联合相关部门共同举办的信息化知识培训班达170多场次,受训人员达万人以上;全省通过各种形式参加信息化知识培训的各类人员总数约达40万人次。
省企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信息产业厅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分别开展了针对公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信息化高端人才的企业信息化培训。对公务人员的培训,主要依托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开展企业信息化相关内容的基础性培训,如,海峡西岸经济区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题讲座、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题讲座等;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主要依托专业IT公司,开展专业性较强的培训班,如网络与安全培训班,ERP沙盘模拟系列培训班;对企业信息化高端人员的培训,主要邀请国内企业信息化领域的专家与学者进行培训,如CIO高级研修班等。
信息化助推新农村建设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推进我省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和加快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省信息产业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我省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水平为目标,大力发展各类适农信息产品,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广泛应用,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快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让农民共享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发展的成果,逐步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贡献力量。
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建设贴近农民需求的信息中心和信息站,开展集广播电视网、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于一体的“三网合一”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试点,推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开展“三农”信息化试点。以上杭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红古田”教育网)为试点,在远程教育网上扩大应用功能和信息服务内容,把远程教育与“三农”服务紧密结合,并积极争取列入信息产业部的“三农”信息化试点范围,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推进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数字福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积极引导、推动优秀信息化服务商和软件提供商在“平台”上开辟“三农”信息化方面的应用;以农业龙头企业为示范,推进适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开展信息技术下乡推广活动。组织部分信息化优秀服务商和软件提供商到全省重点县乡巡回展示推广适合“三农”实际的优秀信息化解决方案和适农信息产品。
支持农村信息化产品研发和推广。支持一批优秀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研发和推广适应农村特点、方便农民使用的各类软件产品和信息系统。从软件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额度用于引导和鼓励信息产品生产企业积极研发和推广适应农村特点、方便农民使用的各类信息产品和信息系统。
协调支持农村无线电通信“村通工程”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会同电信、移动、联通等基础电信运营单位及广播电视部门,及时了解农村无线电通信需求情况和广播、电视覆盖情况,以及对无线电频率的需求,研究探讨解决提高农村公众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覆盖率的方案,制定实施服务于农村的无线电台站建设规划,对涉及“村通工程”和“村村通工程”的无线电台站审批实行特事特办,提供优质服务。
加大农村非法设置无线电台站的查处力度。针对农村一些单位和个人设置使用大功率无绳电话及其他无线设备影响航空无线电导航通信和公众移动通信的现状,采取形式多样的无线电管理法规宣传活动,同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行政、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有效打击各类非法设台行为,切实保障农村信息化建设环境。
落实“村通工程”和“村村通工程”频率占用费减免问题。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对“村通工程”和“村村通工程”无线电台站频率占用费收费政策,及时办理450MHz模拟无线接入基站、MMDS台站、SCDMA无线接入基站、农村卫星地球站和电视差转台、广播差转台频率占用费减免手续。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迈开大步
“十五”期间,我省各部门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效益,重点推进能为各行业企业提供信息化普遍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主要有:
全省企业国际化多语在线翻译系统应用项目已完成国际化语言服务平台项目建设,部分企业开始实施网站多语改造,泉州市开展了千家企业多语网站改造活动;
福建省网店联盟项目建设已完成网上商店(B2C)多银行在线支付系统建设,正在进一步建设企业间(B2B)多银行在线支付系统;
福建制造业信息化ASP(应用服务提供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通过ASP相关标准规范、应用服务系统的集成技术、ASP平台的安全策略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为我省中小企业建立制造业信息化ASP服务平台,并已形成电子行业、食品行业、机电产业群和工程产品商务ASP分平台,已有120多家企业上线运行应用。
商务领航:引领中小企业乘风破浪
“数字福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商务领航”,是在福建省企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领导下,依托中国电信“商务领航”企业客户品牌和网络平台优势,以福建省电信有限公司、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三方为核心,共同开发、提供的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其目的旨在为我省的中小企业提供一种全新的投资少见效快的企业信息化的新模式,推动企业的管理升级,增强企业在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至2006年10月,平台总注册用户已达25000多家,使用的企业信息产品数达70000多个,加盟平台的信息化服务商达20多家。平台上运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产品已达到30多种(不计一些简单的电信增值应用产品,总计有5000多种产品),仅福州地区客户的总点击数约7万次。
与传统信息化模式相比,“商务领航”在线企业管理服务的特点非常显著:
低成本、零风险:服务费用低廉,客户按月、按需租用,升级零费用,无需额外的软硬件投入和日常维护,最大限度降低企业信息化的门槛和投资风险,为企业节省大量资金。
功能强大,适应性强:服务覆盖了企业产、供、销、人事、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适合各类制造型、商贸型、服务型企业和批发、个体商户。
轻松易用,随需而变:人性化的管理界面和丰富的帮助系统,帮助企业人员轻松上手,快速应用,无需配备电脑专业人员;模块化的设计使企业可根据应用需求和业务流程灵活选择功能组合。
安全稳定,服务贴心:平台提供了电信级的安全标准,以及加密传输、身份认证、随机密码等多级数据保障体系,确保企业数据安全、业务不间断运作;并备有开通培训、日常免费服务、现场服务三级服务保障,确保企业应用顺畅、后顾无忧。
石狮纺织服装ASP平台开通
由石狮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与上海必特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投资726万元的石狮纺织服装ASP公共服务平台已于上半年正式开通。
据介绍,石狮纺织服装ASP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包括进销存管理、客户关系服务、门店分销管理等七大模块,能帮助企业以较低的投入创造出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效益。据测算,仅研发费用一项,每年便可为企业节约资金数百万元。这是一个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既是一个企业的管理平台,又是一个功能巨大的网站,具备为企业提供管理应用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电子商务、综合中介服务四大功能。为推动广大纺织服装企业充分应用这个平台,首期ASP平台推广工作将在近期遴选石狮市50家基础较好的企业进行免费试点,争取在三年内整个ASP平台的应用达到1000家企业。
闽台信息服务业对接破题
对接亮点
2005年11月,在首届闽台软件产业合作研讨会暨项目对接会上,台湾中华资讯软体协会与我省软件行业协会签订了《闽台软件产业战略合作协议》,会后台湾大型动漫软件企业开始入驻福建,台湾中华资讯软件协会多次派人专程来闽洽谈信息服务业合作事宜。经过多次协商,双方一致同意选择长乐市纺织产业信息化作为闽台信息服务业对接合作的突破口。
今年9月8日,在第十届中国投资洽谈会“投资福建信息产业”专场洽谈会上,福建软件协会、台湾中华资讯软体协会、长乐纺织行业协会共同签订了《闽台纺织产业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书》。
9月10日,上述三方闽台纺织业信息化专场洽谈会在长乐市召开,共同推进闽台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合作。
对接目标
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台湾资讯服务业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改造、提升我省的传统产业,加速海峡西岸产业信息化的进程。争取在长乐纺织产业信息化项目试点上取得成功,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将合作领域扩展至全省纺织产业和其他重点产业。通过各方努力,争取今年第四季度在长乐纺织产业信息化试点方面达成3个以上的合作立项。
对接方向
依托台湾在制造业、零售流通业、医疗、金融、电子政务等行业供应链信息化上的优势,在台湾信息服务市场成长较高的区域如信息安全、ERP、CRM、e-Learning等企业应用软件,以及电子商务、宽频上网、线上游戏等网络服务上加强合作与交流。重点对接电子政务与商务应用软件、行业支撑应用系统、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软件、动漫及游戏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业务流程外包(BPO)和IT开发外包(ITO)等信息服务业。
海西信息化: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我省社会、经济各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全省信息化总体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全省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3.62万公里,数字微波线路长度达到6675公里,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36.30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2.40部/百人,数据及多媒体业务用户数达到437万户。全省所有建制村开通程控电话。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6.4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7.83%。综合通信能力持续增强,基本建成一个覆盖全省、结构完整、技术先进、门类齐全的高速率、大容量的基础传输网络,具有视频、语音、图像、数据等综合信息的传输能力。基础业务网络逐步向宽带化转化,基本建成覆盖全省主要县市的宽带多媒体网,可利用普通电话线提供宽带接入,实现本地网传输光缆化。
公共服务开发进展顺利
近4000家房地产与建筑业企业通过省建设厅的企业资质审批系统申请年检;省人事厅毕业生就业服务网存储了10所高校10余万条毕业生信息及用人单位、中介机构信息;省外经贸厅网上企业出口申报、省公安厅网上出入境护照办理、省工商局网上企业年检、省国税和地税网上报税、省人事厅全省公务员考录系统等网上办事项目的应用逐步推开。建成了一批服务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如省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省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以及泉州市万家企业上网平台和网上交易会平台等。
企业信息化迅速推进
根据省信息产业厅与省统计局于2004年12月的联合调查,目前,我省企业信息化现状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计算机网络规模迅速扩大,90.5%的企业拥有计算机,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达17.2台;93.0%的企业有网络出口,多数企业具备了信息化协同应用的条件,72.3%的企业建立了内部网,其中联网率达100%的企业占41.8%。
企业信息化的应用领域广泛。如,信息采集(78.5%)、办公自动化(76.5%)、企业管理程序化覆盖面达(80.0%)、核心业务流程程序化(初级水平63.1%)、决策信息化(覆盖面为83.3%)、建立门户网站(46.1%)、开展电子商务(17%)等。
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力量较强。我省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最高领导者是一、二把手的占63.5%。
企业信息化安全普遍受到重视。93.2%的企业已从技术角度对信息化安全投入费用。
企业信息化效益提高。20%以上的轻工、化工、建材、林产工业等传统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平均提高了20%以上;有3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不同程度地应用了计算机管理系统(MIS),提高资金周转率15%以上;3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了信息技术改造机床设备及工业窑炉等,节约能耗达20%以上。
社会领域信息化稳步发展
福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程取得初步进展,目前已经实现在9个设区市市区、4个县(市)开播数字电视。
公共医疗卫生领域建成覆盖全省65个县的远程医疗会诊网,解决部分山区县医疗资源贫乏的困难,实现跨区域的诊疗医保费用自动实时结算。同城就诊一卡通工程启动建设。
全省(除厦门)各类银行卡发行量达3108万张,银行卡特约商户数达5658户,全年实现银行卡跨行交易176亿元。
建成开通“福建三农服务网”,对13个涉农厅局的信息服务系统和网站进行整合。
建成省交通车辆监控系统平台。
厦门市、福州市鼓楼区社区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果。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we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