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扩大两岸民间交流与往来,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推动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促进建立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
   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首次纳入两岸问题,特别提及“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清华大学台研所研究员巫永平认为,十一五规划将促进“海峡经济带”的形成。……
[十一五规划全文]
专题首页最新消息权威解读宏观经济趋势区域经济趋势行业经济趋势专家评述西岸动态台商投资集中地网友热评
 
 
阿朱经济茶座:“十一五”规划的“约束性”畅想
 
 
  来源:      日期:2006-03-22 11:06

 

  “约束性”指标的提出,给科学发展观安了“抓手”,各级政府树立新的政绩观有了具体内容,老百姓衡量“父母官”是不是“以人为本”有了尺度。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有一个抓住各方眼球的热点:22个量化指标被分为14个预期性指标和8个约束性指标。

  发展指标中提出“约束性”指标,在我国历次五年发展计划的制定中尚属首次。细读这8个约束性指标,让人生出许多畅想。

  畅想之一是科学发展有了“抓手”。

  经过持续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遇到的资源、环境、社会等各种问题,已经暴露得比较充分。所以,党中央提出走科学发展之路深得人心。但怎样做才叫“科学”的发展,又怎样才能制约各地政府种种不科学的行为,各级官员不见得心中有数,老百姓更是不甚了了。现在,22个指标不仅使得“增长”的含义更加丰富,还因为有了约束性指标,使得增长的质量和方式有了硬性的规定。就算你的GDP快到百分之十几,你那里的能耗太高、污染太重、社会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等不达标,你的经济工作就是不合格的。这些指标似乎给科学发展观安了“抓手”,各级政府树立新的政绩观有了具体内容,老百姓衡量“父母官”是不是“以人为本”有了尺度。

  畅想之二是凸显本届政府“注重民生”的特色。

  按以往经验,一个国家制定五年规划是何其大的一件事,似乎和老百姓的生活扯不上直接关系。而这次规划的22个主要指标中,反映经济增长的只有2个,反映经济结构的有4个,反映人口、资源、环境的有8个,反映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的有8个。以往被地方政府追捧、并当成政绩主要标志的GDP等经济增长指标,仅仅只是预期性指标。而8个约束性指标,主要集中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人民生活”两大类,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提出的“要确保其实现”的要求。

  这样的指标设置和定义,让我们感觉到了政府决心要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GDP增长的好处,也体会到政府从破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生产等民生难题入手,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苦用心。

  畅想之三是政府自己挑战自己。

  盘点“十五”,我们可以发现,有两个指标没有实现:一个是能源指标,另一个是环保指标。两大指标不能实现,原因主要是缺乏对官员的“硬约束”。在一些地方政府的眼里,只要能上项目、引外资、保证GDP增长两位数的就是好干部。很少听说哪个地方为空气里多了点二氧化硫、城市能耗增长过快而罢免干部。

  “十一五”规划提出的8个约束性指标,不仅包括了“十五”放空的能源和环保指标,还覆盖了人口控制、耕地保有、养老保险、农村医疗等领域,可以说个个是硬碰硬的问题。要把这些总目标的指标层层分解细化到各级政府,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实施步骤并有效地完成,工作相当繁复,难度相当大。8个约束性指标白纸黑字要破解难题,而且“具有法律效力”。可以说,政府对自己的执行力提出了挑战,并请来全国人民做裁判。

  “十一五”是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新起点。所谓承上,就是仍然要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的势头;而启下,则要求我们要开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局面。一系列新的目标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正是满足这一系列“新”的指标体系。它们不仅让我们对“十一五”规划有了信心,也对中国今后五年的发展有了新希望。

来源:《人民日报》 (2006年03月20日 第十三版)

编辑:weim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