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扩大两岸民间交流与往来,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推动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促进建立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
   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首次纳入两岸问题,特别提及“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清华大学台研所研究员巫永平认为,十一五规划将促进“海峡经济带”的形成。……
[十一五规划全文]
专题首页最新消息权威解读宏观经济趋势区域经济趋势行业经济趋势专家评述西岸动态台商投资集中地网友热评
 
 
胡鞍钢解读:“十一五”规划与中国未来发展方向
 
 
  来源:      日期:2005-11-29 09:14

 



胡鞍钢教授

    【1.为什么这一次提出的是“十一五规划”而不是“十一五计划”?】

    从“计划”到“规划”,
实际上直接、间接地反映了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就是从一个典型的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的、同时也是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一五”计划期间,也就是从1951年或者是1952年至1957年,中国用非常短的时间建立了高度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后来改革这个体制花的时间就多得多了,实际上是从1978年到现在20多年一直在一步一步地改。

    1985、1986年制定“七五”计划时有重大的创新,首先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计划——过去五年计划都是关于经济的计划,这是第一次引入了社会发展计划。现在“十一五”规划是以社会发展为主,它的第一步实际上是从1986年开始的。第二就是它第一次提出了十年远景规划与五年中期计划相结合——所以“规划”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而是1986年正式提出来的。规划是远景的,是蓝图性质的,是方向性的,是战略性的。第三步是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国家计划制定和实施要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是指导性计划。到2001年我们称之为第四步改革:通过和批准了“十五”纲要。那时候我们还叫做“十五”计划,但实际上它是规划,只是沿袭了原来的说法,当时的定义是“关于我国2001年至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就是说,今天说的“规划”并不是突然出现的。从计划到规划,大幅度减少了与指令性计划相关的实物指标,增加了那些非实物指标,特别是服务指标——越来越像一个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去发挥它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从事公共投资的职能、制定公共政策的职能,这就越来越像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而不是计划经济国家。

    【2.“十一五”规划的核心理念,或者说指导思想是什么?】

    “十一五”规划的内容表明中国在创新自己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简称为“中国之路”。它的核心就是“发展是硬道理”;所谓“发展是硬道理”,在今天看来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就是科学发展,更是硬道理”。

    中国改革开放27年来高速发展,既创下了现代历史,也创下了世界历史上的最高发展速度记录。我们从1978年到2004年,26年的时间,经济总量,也就是GDP总量年平均增长率是9.4%。第二就是日本,日本在1950年至1973年,23年期间大体经济总量,也就是GDP总量年平均增长率是9.2%。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已经不是是否要加快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不是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不是量的问题,而是要明显地改善发展质量的问题。这就需要转变发展观念,就是所谓 “新发展观”,要创新自己的发展道路,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什么是科学发展?我们可以从七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从片面的发展到全面的发展;第二是从低水平的发展到中水平的发展,进而到较高水平的发展;第三是从低质量的发展到高质量的发展;第四是从不公平的发展到公平的发展——事实上公平的发展也是一个高效率的发展,比如说我们的农民发展起来了,贫困人口发展起来了,少数民族人口发展起来了,那就是很高的发展;此外就是从不协调发展到协调发展,从不平衡发展到均衡发展,从不可持续发展到可持续发展。

     【3.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

    这源于我们深刻的国情矛盾。温总理在9月5日的讲话中提出中国面对两大突出的问题,首先就是不发达的经济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它的新意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界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两类,第一类我们称之为私人消费、私人需求。现在通过市场化改革,通过开放市场,我们可以充分地得到满足,尽管还没有完全解决。我个人的体会,你到美国、欧洲,发现餐馆的服务远不及中国。私人消费通过充分竞争,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服务水平,我们接待老外他都感叹。第二种需求是什么?是公共消费需求,也就是对于教育的需求、卫生的需求、社会治安的需求,特别是对环保的需求。恰恰公共消费需求是随着人均水平提高而与日俱增,而且消费弹性高于以往,而我们的政府不能有效地提供这些服务。这一对矛盾,是结构性的,因此政府就将它作为改革的重点,通过改革来提高有效供给,使得基本公共服务能够提供它的数量、质量和可及性,而且价格相对合理,是可接受的。解决这个问题要靠发展。第二个矛盾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要靠科学发展。

    根据这两大矛盾,温总理提出来要走科学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发展模式的命题和任务,点出了“十一五”规划的核心思想,就是中国现在要从盲目性到自觉性来创新自己的发展模式。国情矛盾迫使你必须创新,必须主动创新,去迎接这个挑战。

    “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这是一句话;第二句话就是“转变发展观念”。我的理解,就是从以追求GDP为中心或者是GDP挂帅的旧发展观,转向以人为本,就是以中国十几亿人口为本、共同富裕的新的发展观。中国“先富论”阶段基本结束,开始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就是共同富裕。第二就是要探索发展新思路,结合国情省情市情县情,提出自己的发展思路。既包括经济发展思路,更包括社会发展思路;既要在某些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又要在某些方面循序渐进;既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丰富资源或优势资源,又要克服短缺资源或劣势资源;既要发挥比较优势又要创造竞争优势;既要扩大发展成果,又要减少发展成本;既要拓展发展思路又要破解发展难题。

 【4.从国际、国内背景来看,“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着哪些挑战?】

    先说国际方面:在开放条件下,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的潜在危险越来越高。比如说制定“九五”计划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办法预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我们在制定“十五”计划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预测9·11事件,也没有办法预测伊拉克战争,更没有办法预测这两年油价的迅速上升,可以说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我把它们称之为既不可测,还不可控,是全球化的代价。第二是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第三方面是经济全球化的逆流,就是各国,主要在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增多。第四是我们最重要的、也是最稀缺的资源,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等,对外依存度迅速上升,不仅价格高,而且最重要的是风险在增大。再看国内:就是温家宝总理所指出的,三大差距,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

    从总体来看,中央已经做出大胆的设想,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的条件越来越多,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限制因素、限制条件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因此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提高全党、全国、全民的学习能力,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增强我们战胜各类危机的自信心。

    【5.“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主要是六条。第一条是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二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第三就是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个争了几十年了,现在总算争清楚了,就是技术创新不是以科研机构为主体,而是以企业为主体,因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迫于竞争,必须增加R&D(研发经费)。企业已经成为竞争的主体,创新的主体,更主要成为市场的主体。第四个必须就是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其中“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是明显不同于“九五”、“十五”计划的内容。第五就是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要从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我想这句话凸显了这一次规划的特色——它是“以民为本”的 主要是六条。第一条是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二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第三就是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个争了几十年了,现在总算争清楚了,就是技术创新不是以科研机构为主体,而是以企业为主体,因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迫于竞争,必须增加R&D(研发经费)。企业已经成为竞争的主体,创新的主体,更主要成为市场的主体。第四个必须就是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其中“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是明显不同于“九五”、“十五”计划的内容。第五就是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要从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我想这句话凸显了这一次规划的特色——它是“以民为本”的五年规划。最后就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方针是互补性的,是互相促进的。这几大方针,你对比“九五”时期九个方针、“十五”时期的五个方针来看,很显然是有继承有发展,有继承有创新。

    【6.“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主要是经济增长、增长质量和效益、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改革开放、教育科学、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

    其中第二个目标,就是资源利用效率要明显提高,单位能耗要比“十五”末期,也就是2005年末期降低20%。这可能是所有目标中最难以完成的,因为我们发现“十五”时期前两三年都是下降的,从2003年到2004年,包括2005年我估计都是上升的,所以这个目标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一个目标,也就是第七个目标: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架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我想特别提出的是社会治安。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犯罪案件率增长最快的,它们分别为10.8%和8%,这个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我们希望这方面有更加明确的指标,将来我们考核各级地方政府,不是考核它的GDP,而是要公布犯罪率、污染排放率等等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指标。

(来源:人民画报 )

编辑:木樨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