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扩大两岸民间交流与往来,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推动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促进建立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
   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首次纳入两岸问题,特别提及“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清华大学台研所研究员巫永平认为,十一五规划将促进“海峡经济带”的形成。……
[十一五规划全文]
专题首页最新消息权威解读宏观经济趋势区域经济趋势行业经济趋势专家评述西岸动态台商投资集中地网友热评
 
 
冷静看待千亿美元顺差 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来源:      日期:2006-01-17 10:43

 

   正如原先预测的那样,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大额顺差。据海关最新统计,去年外贸顺差总额超过千亿美元,为历年之最。

  贸易顺差激增是中国外贸领域的新现象,也是国民经济和贸易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折射出国内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长期以来,中国进出口大体是基本平衡、略有盈余,但近年货物出口增速持续在30%以上,远高于全球平均增幅;“十五”期间,中国出口增量占全球的比重高达15.5%,相当于美、德两国出口增量之和,居全球首位。出口规模庞大并连走高位,加上国内产能过剩释放、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导致顺差激增。顺差的存在,有利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但有一点不容忽视:与日、韩不同,中国外贸是在世界市场分完“蛋糕”的环境下快速成长的,顺差并非越多越好。

  尽管较之以往一些年份,目前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并不大,其绝对额却比顺差最多的1998年高出两倍以上。顺差或逆差,本是国际贸易中的正常变数,但逆差过大,会给经济运行带来风险;同样,顺差过大,也会影响经济的均衡发展。顺差并不意味着顺境,现阶段大额贸易顺差主要有三弊:造成外汇储备猛增、大量“真金白银”闲置和国内资源流失浪费;给人民币汇率形成新的升值重压;将加剧中国与相关贸易伙伴尤其是美欧的贸易摩擦,去年的纺织品争端已经发出了警示。

  “重出口轻进口”、“喜顺差忧逆差”,这是国内风行多年的思维定势。过度追求顺差,助长了地方和企业盲目扩大出口,陷入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式增长怪圈。事实上,面对国内的就业和市场压力,固然要继续保持出口适度增长,但同时也应发挥进口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贸易顺差使外汇储备源源流入,如何用好这些储备,有选择地扩大进口,是一门大学问。在国际贸易中大可不必“通吃”,只有立足互利共赢,我们的贸易才会越做越大,正如去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谢林所言:“有效约束自我随意性反而会增强自我主动性。”

  不过,从根本上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还是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抓手,当属自主出口品牌。中国贸易顺差有很大程度是国际产业转移所致,集中在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能以廉价劳动力换取微小收益。虽有170多类商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中国却没有一个世界级出口品牌。这几年全球贸易摩擦有增无减,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供大于求矛盾普遍凸显,即使如此,一些世界知名品牌的贸易份额仍然不减反增,没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只好在夹缝里挣扎。

  任何一个贸易强国的崛起都离不开自主品牌的支撑,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就说过:“在国际经贸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丰田是我的右脸。”自主出口品牌不仅仅是一个标识、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质量、效益、竞争力。有了实打实的自主品牌,才会真正拥有进军贸易强国的敲门砖,实现出口结构升级和外贸可持续增长,也才可能让顺差或逆差之类的问题变得不再那么敏感。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weim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