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扩大两岸民间交流与往来,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推动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促进建立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
   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首次纳入两岸问题,特别提及“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清华大学台研所研究员巫永平认为,十一五规划将促进“海峡经济带”的形成。……
[十一五规划全文]
专题首页最新消息权威解读宏观经济趋势区域经济趋势行业经济趋势专家评述西岸动态台商投资集中地网友热评
 
 
海峡西岸春潮涌
 
 
  来源:      日期:2005-10-25 17:03

 

  福州市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西岸经济区建设全面展开

  春节刚过,福建省泉州市出台交通基础设施实施方案,2005年投资25亿元用于高速公路、港口航道码头、场站建设。泉州市市长郑道溪说,泉州市已经确立了城市发展的新定位:北承福州、南接厦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城市。

  漳州与厦门同处厦门湾。漳州市市长何锦龙说,港口、铁路建设已成为漳州市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漳州市今年投资11.3亿元,用于公路、桥梁、港口、码头、场站建设,着眼于构建“大漳州”目标,加快与厦门、泉州合作,实行统一规划、整体布局、资源共享、设施共建。

  2004年初,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一年来,这一构想进展顺利,建设成就引人瞩目。在中心城市省会福州的带动下,形成闽江口都市圈,构成闽东北一翼;在厦门经济特区和泉州侨乡工贸城市的带动下,形成闽南金三角城市圈,构成闽西南一翼。经济发展的这两翼,已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板块实现“对接”。在此基础上的产业链正在向福建省内腹地和周边地区延伸。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使福建已步入新一轮经济发展的良性周期。

  两岸经济互补性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福建省东山岛从台湾引进芦笋良种,如今已成为全国著名的芦笋基地。东山岛还与台湾最大的种子公司“农友种子公司”合作,大面积引种台湾蔬菜,通过合作培育的油菜、甜椒、青花菜、黄秋葵等7个良种全部获得成功。东山岛引进台湾屏东高压嫁接的名贵水果“黑珍珠莲雾”,在国家海滨森林公园建立了300亩的台湾黑珍珠观光果园,已成为颇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景观。

  福建与台湾水产业发展有很强的互补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投资者看好福建丰富的水产资源、充足的劳动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到福建投资兴业。迄今,台商在福建已兴办水产企业410多家,投资4亿多美元,投资领域从单一的水产养殖或加工扩展到全方位投资。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张国胜近日表示,福建将积极引进台湾企业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提高福建海洋与渔业企业的竞争力,扶持闽台水产引育种基地建设。同时还将在远洋捕捞、水产深加工、开发渔区休闲旅游观光、对台劳务输出等方面,与台湾业界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

  期望与东岸携手发展

  事实上,随着沿海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长三角、珠三角正在福建形成“对接”之势,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区域,海峡西岸经济区和两大三角洲之间开始形成互为经济腹地之势。去年福建工业品的产销率接近98%,除出口增长外,福建与周边地区的市场“交融”同样功不可没。

  据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台湾已成为福建第二大投资来源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福建台资企业已占大陆吸引台资企业的1/4,福建对台贸易逆差占大陆对台贸易逆差的1/10。借助金马地区的“小三通”,福建沿海与金马澎的人员直接往来达67万多人次,截至2004年底,两岸试点直航共运送集装箱320多万标箱。

  有专家建议,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纳入“十一五”统一规划。从长远考虑,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高度看,还应与海峡东岸一起,将整个海峡经济区都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之中。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3月12日 第一版) 作者:戴岚 蔡小伟)

编辑:木樨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