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厦门12月19日电(记者余瑛瑞 裴闯)记者近日从厦门市政府有关部门获悉,在台湾海峡西岸的厦门,国家农业部批准的重要建设项目高崎闽台中心渔港进展顺利。这个概算投资近1.8亿元、计划明年完工的项目将使厦门成为台湾水产品、果蔬品进入大陆的中转基地与集散枢纽。
据介绍,在目前已建和在建的50个国家级中心渔港中,高崎闽台中心渔港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明确定位为专门对台的国家级中心渔港,也是厦门发展对台经贸的又一个领先的项目。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厦门,与台湾只有一水之隔,最近的翔安区角屿离大金门只有1800多米,距台湾本岛最近点也仅有130多公里。
特定的历史、人文和地理条件,决定了厦门在海峡两岸关系中无可替代的位置。在25年的特区建设中,厦门在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中一直努力发挥“探路”、“实验田”和搭建“载体平台”的作用,创造了大陆对台经贸的多项第一。
1989年5月,国务院首次批准设立海沧、杏林两个台商投资区,3年后又增设集美台商投资区,使厦门率先成为台商投资密集的地区;1994年8月,厦门率先实行台胞“落地办证”政策,两年后又实行“落地签注”政策,为台胞进入祖国大陆提供便捷条件;1997年4月,厦门轮船总公司的“盛达”号集装箱轮由厦门港起航直驶台湾高雄港,结束两岸间48年无商船往来的历史。
1998年5月,大陆首家对台贸易市场厦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开业;2001年1月,厦门至金门两岸海上客运直航航线开启;2002年厦门与金门的直接往来从人员扩大到货物,实现厦金贸易直航零的突破;2002年12月16日,厦门蔬菜第一次从大嶝出口到金门;2004年12月7日,首个大陆旅游团从厦门直航金门,大陆居民首次以游客身份乘船直航金门;2006年4月,大陆第一家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在厦门挂牌成立;2006年月10月,两岸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农业合作展览暨项目推介会在厦门成功举办。
“厦门特区建设25年来,对台经贸硕果累累,很多方面的‘第一’都起到了破冰的作用,厦门的先行、先试为两岸经贸关系开启了先河,并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邓利娟说。“多项第一在厦门起步后,可行的措施逐步扩展到福建和全国,拓展了两岸对台经贸的空间。厦门的先行先试在拓展两岸关系中的贡献值得肯定。”
现在,厦门三个台商投资区运转情况良好,目前厦门已累计批准台商投资企业2530多家,合同台资额45.4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台资近30亿美元。台资占厦门引进外资的一半以上。
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厦门创造性地构建了独具厦门特色、形式最丰富的对台航运模式。截止到2006年11月,翻开两岸航运新一页的两岸试点直航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89.18万标箱;厦门海上客运直航开通不久,货运直航航线也顺利开通,由初期“团进团出”的“个案”,发展为每天20个航班往返、每小时就有一个航班两岸对开的“通案”形式运作。取道厦金航线出入大陆的台胞逐年上升,累计突破120万人次。
厦门今年4月刚刚搭建的“水果平台”--全国最大的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不但吸引众多台商纷纷抢滩进驻、两岸数百水果批发销售商聚集对接,还使得厦门口岸台湾水果进口强势增长。自2005年5月28日首批台湾水果从厦门口岸“登陆”至今只一年多时间,就有13种68批637吨台湾水果从厦门上岸。
目前,厦门正进一步发挥在两岸关系中的特殊优势,致力于扩大厦门高雄海上试点直航和厦金直航规模,扎实推动两岸客运节日包机直航的定点航空港工作,争取成为两岸货运包机直航的定点航空港。
厦门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曾钦照认为,厦门对台经贸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果,“建设海峡西岸”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后,厦门的地位和作用更进一步凸显,应该不断推出与实际需要更贴近、操作更有弹性的做法,让厦门这个“两岸交流合作试验田”源源不断地再创造出更多的“第一”。(完)
来源:新华社
编辑:weim
相关链接:
·福建再现台资集聚热潮 大型台企纷至沓来 ·落户福建的农业台资项目已达1908个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揭牌 55家农企入园投资 ·闽台农业合作交流平台迅速扩展 ·在厦台资企业逾1500家 产值占厦门工业45% ·闽台农业合作点亮福建区域经济发展 ·“台北旅展”将为两岸旅游业共赢注活力 ·“海西”概念助推闽台的交流与合作 ·福建宁德系列优惠政策打造台湾水产品交易平台 ·闽台航线成最便捷通道极大促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