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两岸经贸交流开新局
字号:
2006年两岸经贸盘点与展望:热络 突破 正常化

  时间:2006-12-29 13:01    来源:     
 
 

    岁末回望即将过去的2006年,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在“变”与“不变”的交织中前行。“不变”,是两岸贸易的高速增长,台商对大陆投资持续增加,祖国大陆鼓励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方针;“变”,则体现在热点领域的出现、一些突破和变化的发生——

  “热络”仍是关键词

    记者:如果用一个关键词从宏观视角评价2006年两岸经贸往来状况,您会选择什么?

    唐炜:应该还是“热络”。两岸经贸往来近年来一直保持持续热络的态势,这一点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在大陆各项惠台措施的推动下,特别是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今年两岸政党交流的主题,这更加推动了两岸经贸关系向更深、更广层面的发展。可以说,两岸经贸往来已经成为两岸之间备受关注的共同话题了。

    从数字统计的角度,也能够得到证实。以两岸贸易为例,2006年两岸贸易持续高速增长,1月至11月,两岸贸易额达到981.4亿美元,同比增长19.6%。台湾已经成为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地。台资投向大陆在今年也保持了相当的温度。1月至11月,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3319个,实际使用台资19.3亿美元,台资在大陆吸引境外投资中排名第六,约占大陆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9.0%。

    记者:是哪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这种热络局面的形成呢?

    唐炜:首先是两岸民众在交流沟通中没有障碍,毕竟两岸是同文同种的同胞。台湾民众到福建漳州投资,感觉就像“在家里”,用他们的话说“连买菜时讨价还价的说法都一样”。

    其二,两岸经贸往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大陆有原材料、人才和广阔的市场,而台湾方面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创新能力。明显的互补性和坚实的合作基础使得两岸经贸的往来与合作可谓是“一拍即合”。

    第三,民意的推动。虽然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往来设置种种限制,但并不能阻止台商投资大陆的脚步,两岸经贸交流还是得以较早地、快速地、较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了。当然,大陆方面持续释放善意和各项惠台措施的落实也在其中形成了助力。

    突破多亮点多

    记者:在今年两岸经贸往来中,有哪些热点领域可圈可点?

    唐炜:今年两岸经贸往来与合作中热点不断,的确有一些领域值得特别关注。

    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热潮涌动,是热点也是亮点。今年4月两岸经贸论坛以及10月两岸农业合作论坛上宣布的惠农措施,为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区有台资农业企业近4500家,占大陆台资农业企业的73%左右;试验区和创业园区实际利用台资近50亿美元,占台资农业企业投资总额的79%左右。

    会展业是两岸经贸往来中的另一热点领域。大陆地区举办各类海峡两岸经贸展会已颇具规模。据统计,今年,经商务部批准的海峡两岸展会共16个,涉及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珠宝首饰、农产品、花卉等多行业。特别是,大陆企业入岛办展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6月,由福建省海峡商务交流协会主办的首届“两岸(福建)优良家庭用品礼品展销会”在澎湖成功举办,这不仅是大陆企业在澎湖举办的第一个展览会,还首次实现了展品由祖国大陆货运直航澎湖,实现了大陆人员由澳门包机直飞澎湖。福建省共组织了83家企业赴澎湖参展,展位100个,签订出口合同约214万美元。会展业的发展丰富了两岸经贸往来的形式,有利于推动双向贸易。

    记者:梳理2006年两岸经贸往来,会发现还有一些“突破”和“变化”,它们与上述热点一样备受关注。

    唐炜:是的,这些突破和变化同样是亮点,两岸经贸往来正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小突破、小变化中不断向前推进的。除了农业领域的诸多突破,今年2月8日,在两岸渔业界的共同推动下,商务部宣布恢复对台渔工劳务合作业务;5月18日,正式启动两岸渔工劳务合作;5月19日派出首批对台渔工。这意味着暂停长达近5年之久的对台渔工劳务合作业务得以恢复。此外,大陆方面今年首次提出对台服务业开放,包括物流、医药管理等领域的开放,这也是一个突破。

    随着两岸经贸往来的推进,一些变化也在悄然发生。贸易方面,IT、IC商品成为两岸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品,标志着两岸贸易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具体到投资领域而言,一方面,台商投资大项目逐渐增多。另一方面,投资的领域也在发生变化。从原来主要的高精端产业逐渐转向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比如信息产业、石化产业等。而且,台商投资转向已经明显带动了大陆相关产业的发展。

  构建稳定的合作机制

    记者:实际上,虽然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持续热络,但由于台湾当局的种种限制,也还是存在一些障碍,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唐炜:应该说,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两岸经贸关系长期是处于间接、单向的不平衡状态。

    两岸经贸往来持续热络,大陆的企业却不能在岛内设立机构或是进驻人员,大陆的商品也不能完全进入岛内,这显然是存在隐患的。目前,由于台湾当局人为设限,大陆方面有2200多种商品不能入岛,而这2200多种商品恰好是大陆比较有竞争力的,也是岛内民众喜爱甚至是需要大量进口的,比如玉米、工业原料等等。两岸的贸易是单向的,这直接造成了大陆对台贸易的巨额逆差。与此同时,台湾当局限制大陆对台投资,投资也是单向的。另外,两岸间航运不能直通,货运需要经过第三地中转,贸易往来是间接的、不畅通的。

    所以,推进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和畅通化,将是两岸未来一个共同的努力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两岸的互通有无,双向互利。

    记者: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目前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唐炜:关于这一点,“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就是要构建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如何构建?我觉得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逐步建立成套的、制度化的,彼此有机联系的一个经贸安排,而不是偶发的、一事一办的或是零散的。其二,除了企业间的接触沟通,构建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还应该有更高层面的接触。目前已经开展了两岸中介组织和民间团体的沟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种协商机制应该扩大,往更深、更广、更高的领域推进。【记者 李炜娜 专家 唐炜(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木樨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