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福建省委、省政府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以吴新涛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科技工作者受到隆重表彰。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涛,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冲浒获2009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每人奖励80万元。同时获奖的还有: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共8项,福建省第二届杰出科技人才30人和200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204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过去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福建能够转危为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GDP增长12%,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科技创新的引擎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政策推动 提升创新能力
福建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科技创新迈出更大步伐。
2000年以来,福建省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等一批重大政策,进一步凸显科技创新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同时,一系列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也密集出台,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府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知识产权示范带动”、“重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人物”等。据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2009年共为全省企业税前抵扣2008年度研发费用11.11亿元;新认定的303家高新技术企业实际减免所得税6.4亿元。这两项减免的费用相当于福建省4年的省级科技计划经费总额,大大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今年初,福建省相继出台《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暂行办法》、《海西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实施办法》和《海西创业英才培养实施办法》等政策,每年将安排2亿元资金,引进300名左右海内外高层次的创业创新人才。
目前,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福建汽车集团、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已列出人才需求计划,许多企业纷纷高薪“招贤”,如厦门吉田投资控股公司以最高200万元年薪招聘副总裁,厦门宸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等推出7个年薪达100万元的岗位。
创新支撑 助力产业振兴
2009年以来,福建省制定实施了石化、电子信息等14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把突破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
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产业优化升级,从而促进产业振兴。
作为福建省装备制造业的龙头,厦工(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始终扭住自主创新的“牛鼻子”,不断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其主导产品压路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2%,位居全国第三,垃圾压实机市场占有率则达60%以上。依靠这一优势,公司经营逆势上扬,2009年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增长33.5%,达5.5亿元,同时实现了连续10年新产品产值率超过50%,2009年达到55%。
新兴产业更是不遗余力致力创新,如软件业依靠自主创新,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数字音视频IC芯片、工控软件协同平台、二维码、网络交换机等领域,福大自动化、星网锐捷、福富、新大陆、瑞芯等福建企业皆居国内领军地位。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2009年,福建软件业继续向好,实现销售收入410亿元,同比增长36.7%。
平台拓展 促进要素集聚
2月26日,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交易所创业板市场挂牌上市,这是福建省第二只创业板股票。三维丝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厦门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孵化的“小巨人”企业。自成立以来,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不断创新,注重提升,已逐步形成光电、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与资源再利用等优势产业方向的孵化企业集群,已有2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化蛹为蝶”,目前有在孵企业400多家。
不断创新平台,已成为福建省优化和集成科技资源、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推广科技成果的重要依托。去年举办的第七届“6·18”,共对接合同、协议项目5008项,总投资886亿元,有效促进一大批创新实用科技成果在福建落地转化,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更加凸显。
参加“6·18”的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有400多所、院士有50多位。近年来,福建省通过整合资源、丰富内涵,促进共享、打造品牌,像“6·18”这样的载体平台不断涌现。这些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集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海西建设催生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开辟新天地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