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日报》7日发表社论说,国务院近日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在台湾引起极大反响,台工商界高度关注,大多乐观其成。愈为密切的台闽关系,愈有助于台海军事缓和,为“台海和平区”创造条件。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在两岸迎来一个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和大发展的崭新局面下,中央力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两岸引起积极反响自不难理解。
文章摘录如下: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在台湾引起极大反响,台湾工商界高度关注,大多乐观其成。
台湾居民有八成以上“根在闽南”。闽台之间有着其它地区不可比拟、不可替代的“五缘”优势,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五缘”把福建与台湾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海西区成为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平台。
“海西”的概念源自一九九五年厦门大学学者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的构想,而后被福建省政府采用。二○○四年一月,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将海西区纳入为福建省发展的新战略。
至二○○五年十月,中共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订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首次将“支持海峡西岸和其它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写入了中央文件。并且,在二○○六年三月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正式纳入国家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中。胡锦涛在十七大的报告中还特别指名“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其它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这些都说明中央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格外重视。
“海西”定位为对台工作“先行先试”的区域,寻求奠建两岸实质合作机制的模式。“海西”经济区虽以福建为主体,但也西涵江西省东部大片腹地、北及浙江温州,南延广东汕头。“海西”的发展不仅具有区域繁荣的意义,还是推动我国东南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紧密联系、互相联动、互利共赢。跨越海峡两岸的这一个大圈,具有超越经济发展的含意,实际上起到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作用,因而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
加快“海西”建设是一项由下而上、由地方而中央的区域发展重要决策。综合来看,受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行业首先会是基础设施和建材行业、房地产行业,以及交通运输,再是商贸、金融和物流,之后特色优势行业如农业、林业,也能够进一步地发挥出来。最近福建加快了出省高速铁路和公路建设,已先声夺人,前景十分鼓舞人心。
台湾各大报纸近日均介绍和解读大陆将“力挺海西”的消息。台湾《经济日报》载文称“国务院力挺海西,将端牛肉”。台湾《中国时报》等也作了大篇幅报道。有业者认为,未来如果海峡东西岸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互补有无,将可结合成一个更大的经济区,使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交流更加顺畅,其产业经济发展不仅可以挑战长三角、珠三角,更可以借此提升彼此的影响力。
中国国民党副秘书长、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五日指出,大陆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在两岸关系缓和的新形势下,有利于两岸共创和平、共谋发展的经济战略规划。对台湾而言,可借“海西区”为腹地,发挥优势,扩大市场,提升竞争力。马英九竞选政见中的两岸共同市场,也可从台闽两地经济便捷的双向互动,获取稳妥的经验。愈为密切的台闽关系,愈有助于台海军事缓和,为“台海和平区”创造条件。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在两岸迎来一个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和大发展的崭新局面下,中央力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两岸引起积极反响自不难理解。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海峡西岸经济区应当而且能够发挥独特的优势,人们欢迎和支持构建两岸交流合作的这个前沿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