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这一重磅消息几乎成了昨日省内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从头条新闻到重大利好,这当中有着种种理解,但不管是哪种理解,都围绕着一个关键词:政策。
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议最终会带来哪些政策?这些政策的空间又有多大呢?
区域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泉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一大早工作人员就拿着报纸逐字逐句地研究起内容。“尽管《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还要修改后才会正式发布,但从已见诸报端的纲纲条条看,政策的想象空间非常大。”该中心综合调研室的游孙权主任分析说,在国务院提出的重点要做好的7项工作中,单是“创新体制机制,先行试验一些重大改革措施”这一项,就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在游主任看来,给政策比给钱更重要。对于珠三角地区,国务院常务会议早在去年底就已通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于长三角地区,《推进上海建设国家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也于今年3月底通过。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发展战略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海西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含金量”不可估量。
为了说明这一点,游主任还特别提到了一个很容易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细节。无论是之前的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还是新近的珠三角“改革发展”,同时针对的都是几个省份,而像海西经济区这样以单一省份为对象出台区域发展意见的情况,“还是非常少见,当然天津、上海等除外,毕竟它们是直辖市”。
“以台引台”进入加速期
而在对“含金量”的认识上,在商界素以精明著称的台湾企业家们再次表现出他们“未卜先知”的一面。4月30日,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一支由清一色台商组成的招商团队悄悄回了一趟台湾。“台湾有很多项目、技术,都有到大陆发展的趋势,我们就是瞄准这一块。”让基地总经理陈勇斌想不到的是,一切竟是如此的凑巧,国务院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的决议,多少会让招商团此行的后半程变得轻松起来。
“基地股东比较有信心,非常有信心。信心来自哪?来自国务院出台的政策,只要能享受到政策的支持,基地的前景将更加光明。”陈勇斌告诉记者,事实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以来该基地开发建设的土地、资金等“瓶颈”的影响开始显现,但正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样,中央力挺海西建设的决议,就是当前困局出现根本性逆转的一大信号。
“别的不说,就拿贷款来说,如果台资金融机构能在福建先行‘登陆’,那么福建的对台优势将更加突出”。陈勇斌分析说,从操作手法到贷款方式,台商更熟悉也更习惯于台资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服务,如果能直接得到台资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则未来发展无疑将是如虎添翼。
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呼之欲出
“不只是物理反应,更多的将是化学反应。”游主任如是理解陈勇斌总经理的这一“政策想像”。在他眼中,这种“化学反应”的威力更大,甚至有可能在泉州直接裂变出一个新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而这一点对于泉州未来的经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一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落地,解决的不仅是诸如用地等发展平台的问题,实现产业更大规模对接、升级,这才是泉州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真实用意。
“泉州吸引台资成功走出了低位徘徊的局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正以新的台商聚集区形象迅速崛起。这个时候,无论是从泉州自身承接台湾产业大转移的需要出发,还是从国务院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的角度出发,泉州都极有可能诞生一个涉台的国家级开发区。”在“揣测”政策意图时,游主任认为不排除高层有这方面的谋篇布局。
借助“海西”这股东风,泉州能否一步步接近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进一步修改的《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更值得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