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最新消息        闽台交流        政策指南        关于海西
闽台产业交流    海西经济走向      服务台胞(商)      专家点评      投资园区      精彩图片

 

首页-专题-经贸·科技-聚焦海西 网络媒体福建行-闽台交流
 
发挥对台交流优势 构筑闽台合作平台
 
 
  来源:      日期:2007-02-27 16:16

 

  福建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充分发挥闽台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优势,努力在紧密经贸联系、两岸直接‘三通’、旅游双向对接、农业全面合作、文化深入交流、载体平台建设六个方面取得新的成效。”福建作为祖国大陆对台交流的重要基地,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扮演着先行先试的角色。在当前经济区域化步伐日益加快、两岸经贸交流持续扩大、中央惠台政策不断出台的新形势下,福建应充分利用两岸关系发展出现的新机遇,进一步发挥“近台快攻”的独特优势,“着力先行先试,争取更多作为”,率先开展对台交流,积极落实惠台政策,通过建立闽台经济合作机制,构筑对台合作的前沿平台,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两岸之间形成更紧密的经贸联系。

  ◆大力推动闽台产业对接

  尽管近年来两岸政治关系持续冷淡和对立,但是两岸经贸联系却日益热络。据商务部统计,至2006年底,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累计达7.2万家,合同金额突破1000亿美元,实际到资达439亿美元;两岸贸易额也首超1000亿美元,其中台湾对祖国大陆进出口分别突破200亿美元和870亿美元,对祖国大陆顺差达660多亿美元。祖国大陆不仅早已是台湾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和出口市场,而且已提升为台湾最大的资本输出地和贸易对象。

  在两岸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形势下,省第八次党代会着重提出“加强经贸合作,推进产业对接”,这对于推动闽台经济交流合作向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去年以来,福建省政府发布了《福建省“十一五”闽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和《关于实施福建省“十一五”闽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的若干意见》,制定了打造海峡西岸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并为有效利用台湾产业优势资源,加强两岸产业对接制定了具体策略,为闽台产业对接发挥了实质性作用。近年来,台商在福建投资的制造业层次不断提升,正逐步形成闽台产业合作分工的新格局,在石化、机械和电子资讯方面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已逐步由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并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方向发展,初具较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发展链。目前,福州和厦门的海沧、杏林、集美四个台商投资区已成为两岸产业对接的集中示范区。去年,福建新批合同台资19.5亿美元,实际到资14.2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台资110亿美元;闽台贸易额达56.07亿美元,增长15%,累计达450亿美元。福建已初步形成多个台资产业集群,以华映、冠捷、友达光电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东南汽车等为代表的机械产业集群,以翔鹭石化、正新橡胶等为代表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等三大台资主导产业集群,推动闽台产业对接向纵深方向配套发展。

  在农业合作方面,福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推动闽台农业对接,率先发布祖国大陆首个《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成立全国唯一的两岸林业合作试验区,开办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通过举办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展览暨项目推介会等各种平台,密切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2006年,福建新增台资农业项目120个,合同利用台资1.8亿美元。目前,全省已累计引进台资农业项目1903个,合同利用台资23.4亿美元,实际到资13.3亿美元,成为祖国大陆农业引进台资最多、对台合作平台最大的省份。

  ◆率先突破闽台直接交流

  扩大两岸直接、双向交流,是两岸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两岸同胞利益之所在。随着两岸经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两岸民众基于经济利益的现实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要求台湾当局进一步放宽政策限制,从而促进两岸直接“三通”逐步取得进展。在两岸直接、双向交流的发展进程中,福建率先突破,取得明显成效。1997年,闽台海上定点中转直航正式启动,厦门、福州与台湾高雄港率先开展海上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并且进展顺利,至2006年累计营运443万标箱。2001年,金门、马祖客运相继直航厦门、福州、泉州,率先实现福建沿海地区海上客运直航,客运量从当年的2.5万人次增至2006年的66.9万人次,累计运送旅客达190多万人次,其中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累计达177万人次。继2004年厦门航空公司参与两岸春节客运包机之后,2006年两岸包机直航新增厦门航点,并实现从“春节包机”到“节日包机”的转变。2004年12月和2005年6月,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地区旅游先后启动,标志着闽台旅游双向对接正式开始,率先迈出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第一步,至2006年底,赴金、马旅游的福建居民已达2.5万人次。目前,以台湾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工商界人士为主体的民间力量,以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在野党为主体的岛内政治力量,在两岸直接、双向交流问题上已与祖国大陆取得基本一致的共识,并以各种方式敦促、推动台湾当

  局尽快开放全面直接“三通”。2007年,预计在包机周末化和常态化、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方面会有所突破。

  ◆积极落实惠台先试政策

  自2005年连战、宋楚瑜相继访问祖国大陆以来,祖国大陆先后在台湾农产品零关税进入大陆以及检验、检疫等方面出台许多惠及台湾民众的政策措施。2006年,首届两岸经贸论坛以及随后的博鳌两岸农业论坛进一步推动两岸经贸交流与农业合作进程,积极落实有关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协议,使台湾民众尤其是农民真正从两岸交流中获得益处。围绕中央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惠台政策措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应着力构筑全新的政策机制,先行先试,逐步推动。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在鼓励台商投资方面,支持现有台资企业发展,保护台商合法权益,继续办好台商投资区,逐步扩大其功能与范围,对台商投资项目审批予以政策倾斜,争取涉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台资项目,采取个案审批,优先安排,大型台资项目的审批标准适当放宽;在金融合作机制方面,一些带有“试验性”的政策措施可在区内先试行操作,总结经验后再推至其他地区,如适当降低台资银行的准入门槛,减免设立分行的过渡期;在产业合作机制方面,密切与台湾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采取倾斜政策,大力引进机械、电子、石化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重点领域的产业,引导台商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资,吸引台湾信息咨询服务业及其他工商服务企业前来投资;在农业合作方面,落实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政策,加快两岸现代林业合作试验区发展,推动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霞浦台湾水产品销售集散中心和漳浦、漳平、福清等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在交通联系机制方面,利用“金马直航”和“试点直航”政策,发挥福建与金门、马祖、澎湖直接往来的通道作用,扩大直接往来的成果以及直航口岸的功能与范围,探索实现两岸“大三通”的有效途径,打开“大三通”的缺口,推动“小三通”航线延伸至台湾本岛;在人员交流机制方面,在开放台湾同胞“落地签证”、“落地签注”和授权福建省签发五年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基础上,可考虑更长期或灵活的台胞签注手续或免签条件,争取和推动将祖国大陆一般人员赴台审批权下放给地方台办,由当地根据实际灵活操作;在城市交流机制方面,在条件成熟时,区内的一些地区,如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可先行与台湾的基隆、高雄、宜兰、台南等建立某种城际交流关系。可见,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对台经济政策的试验场所,就是具体造就对台经贸交流的特殊环境,以作为对台经贸政策创新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努力打造闽台合作平台

  当前对台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扩大两岸经贸交流,打造两岸合作平台。据此,着眼于“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采取“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的策略,积极探寻并构筑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两岸经贸合作平台和机制。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越来越深入的形势下,虽然市场力量仍是两岸经贸关系的主要动力,但是制度性的经贸安排在适应区域化发展、应对“边缘化”危机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两岸产业分工,不单纯是两岸产业互补性的体现,更是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一个环节。加入WTO后的两岸经贸关系虽然在本质上属于“中国主体同其单独关税区(台湾)之间的经贸交流,纳入对外经贸管理体系进行管理”,但是纯粹由市场力量推动、民间自发行为构筑的功能性经济一体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两岸经贸关系需要从功能性一体化走向制度性一体化。2004年,祖国大陆与港澳签署的CEPA相继生效实施,使港澳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在祖国大陆占有更大的市场,也使港澳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在祖国大陆市场与台湾产业的竞争具有更强的优势,其贸易转移和创造效应对港澳经济的促进也远较台湾大。台湾产业界人士纷纷采取措施间接利用这一制度性安排,并积极敦促台湾当局与祖国大陆合作,做出适合于台湾产业转移的相关安排。为此,应积极促进祖国大陆与港澳在CEPA框架下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发挥对台湾的示范效应,并寻找有利时机,在条件成熟时,按照WTO所认同的授权原则,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政策试验的基础上,由中央政府特派或授权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与台湾有关方面商谈制度性一体化下的经贸合作,为两岸要素流动、经济合作提供更有效的制度保障。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开幕式中指出,扩大对台经贸合作,可以“区域对区域”进行,一些对台政策可以首先在局部地区、局部领域和局部产业中试行,通过政策试点,取得经验。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我省要“发挥对台优势,构筑前沿平台”,“着力先行先试,争取更多作为。”从海峡西岸在未来两岸关系中的战略地位着眼,福建应在立足现有对台经贸交流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构筑对台交流与合作的前沿平台,进一步认真研究台湾社会群体的经济需要、经济主张,在不损害祖国大陆相关群体利益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贸为纽带,继续实行“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政策,实施有利于吸引和争取台湾人民的经贸政策,有步骤地让一些带有探索性的交流合作议题在一定范围内试行,积极发挥“政策试验”的功能,逐步完善经济合作机制,在条件成熟时,再扩大到其他区域。可见,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深层意义在于创建对台经济合作新平台,即将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对台经济政策的试验场,整合创新现有对台经贸政策,使之走向规范化,为即将到来的全面合作提供经验,因而其近期目标是在“试点直航”和“金马直航”的基础上,以两岸直接“三通”为突破口,达成两岸特定区域之间全面、直接、双向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率先促进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远期目标是为两岸经济一体化进行全面的政策准备。(作者是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导) 
 
 来源:海峡西岸经济区网

编辑:weim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