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最新消息        闽台交流        政策指南        关于海西
闽台产业交流    海西经济走向      服务台胞(商)      专家点评      投资园区      精彩图片

 

首页-专题-经贸·科技-聚焦海西 网络媒体福建行-城市名片
 
漳州概况
 
 
  来源:      日期:2006-06-17 18:42

 

  漳州是福建南部沿海的一个地级市,辖二区一市八县,土地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个有山、有海、有江、有平原的富庶之地,全市总人口452万人。

  区位自然优越。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南端,介于厦门和汕头两大特区之间,距台湾高雄96海里,离香港210海里,自古以来就是闽、粤、赣的交通要冲。鹰厦电气化铁路穿境而过,国道324、319线横贯南北,厦漳、漳诏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漳龙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建设。全市现有码头51座,其中外运码头8座。漳州港被国家列为首批对台定点直航港之一,东山港区和招银港区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全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1℃,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达330天,是个天然“大温室”,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历来是福建粮食、甘蔗、水果、水产、花卉、蘑菇、芦笋的主产区,素有“鱼米花果之乡”和“福建乌克兰”的美称,又是水仙花的故乡。

  山海资源优越。全市拥有耕地249万亩,山地1238万亩,已种植水果250万亩,海岸线长680多公里,可供直接利用的浅海滩涂、内陆水域180万亩。境内有全省第二条大河九龙江,给漳州带来取之不竭的淡水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华安的九龙壁属珍贵钙硅质角岩,硬度高,储量大,总储量10亿吨以上。旅游潜力大,名胜古迹众多,山水秀丽。东山岛湾多、滩阔、沙白,被誉为“东方的夏威夷”,是消夏休闲旅游胜地。朝圣宝地三坪寺,以其独特之灵气闻名海内外,终年香火连绵,游客如云。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形成于263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具有极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是全国唯一的滨海火山地质公园。南靖、华安土楼正在申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市具有发展朝圣旅游、考古旅游、观光旅游的优越条件。

  人文台侨优越。漳州于公元186年(唐垂拱二年)建州,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文物古迹众多。明代《东西洋考》作者陆燮、清初“闽海才子”黄道周,近现代许地山、杨骚、林语堂等名人,他们的贡献和著作都饮誉省内外。全市有革命史迹和名胜古迹280多处,1986年被国家列为历史文化名城。漳州还是福建重点侨乡和台胞的主要祖籍地,现有台湾人口中,有三分之一祖籍漳州,血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全市旅居海外的侨胞、港澳同胞70万人,归侨、侨眷50多万人,是我市对外开放的一支积极力量。

  对外开放优越。1985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国务院批准东山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199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994年国务院又把我市定为全国外向型农业示范区,1996年又被国家三部委批准为海峡两岸(福建漳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全市已设立国家级、省级开发区15个,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01年,经济总量从1997年的283.0亿元增加到523.9亿元,年均增长13.7%。

  农业产业化位居全省前列。加强漳台农业合作,实际利用台资10.3亿美元,兴办农业“三资企业”1216家。先后建成了水果、蔬菜、花卉、食用菌、水产品、畜牧等特色生产基地20个,年产值140多亿元,水果、水产、蔬菜人均占有量居全国地市级前茅,有90个绿色食品被评为A级绿色食品,成为全省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最大的对台农业合作引进基地和最大的出口创汇基地。

  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建立以食品、机械、电子、电力、建材和医药化工为主,包容40个行业、近千种产品的多层次、多行业的工业体系。拥有2个全国驰名商标,57个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片仔癀、关节轴承、DVD、多缸柴油机等11种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15种产品产量居全省第一位。全市兴办三资工业企业3197家,“三资”规模工业产值达122.2亿元。2001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578.1亿元,比1996年增长66.7%。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至2001年,全市共批准“三资”企业合同项目3197项,累计合同利用外资额96.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7亿美元。2002年1-10月,增资企业46家,增资额4.86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引进企业数和外资额的26%和49.5%。全市有15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17个市级工业区,开发完成50平方公里,成为利用外资的重要载体。先后引进了后石电厂、统一马口铁、联天制罐、凯冠钢铁、诺尔港机、灿坤家电等上千万美元以上的大型、特大型外资项目100多个。大多数外资企业在漳州发展良好,有利可图,纷纷增资扩大规模或新办企业。

  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跨越,漳龙高速公路2004年建成后,全市每百平方公里就有高速公路2.5公里,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开通漳州港10万吨级航道工程,目前境内已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万吨泊位码头等立体快捷交通网路;全市发电能力达220万千瓦。程控交换机容量22120路端,可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互通直拨电话,基础设施已由原来瓶颈制约型向适应型和部分超前型转变,具备了承接特大型项目投资的能力。在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加强招商工作,着力抓好软环境建设。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市一级率先建立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的市行政服务中心,在全市建立以110报警服务台为龙头,由公安、工商、税务、医疗、供水、供电、邮电等部门组成的110社会服务联动机制,及时为企业、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区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35.4%;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城市环境综合质量居全省第三位,城市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漳州的发展前景广阔,漳州的未来更加美好。在新世纪新一轮发展中,我们将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参与全省构建山海协作通道、对内联接通道和对外开放通道。继续发挥农业优势,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海峡西岸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

来源:福建东南网

编辑:weim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